增加值核算视角下大陆对台出口结构的调整路径探析
2017-06-07李强
李强
摘 要: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大量中间品贸易的存在会使核算贸易总量的传统关境核算方法失效。本文在增加值核算视角下,深入研究了大陆对台出口结构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5-2011年间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中的境内增加值含量逐年减少,同时境外增加值和重复计算两部分的份额居高不下。特别是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在2011年占据出口比重约56%,其境内增加值不到20%,境外增加值和重复计算比例却高达50%和22%。据此本文提出了对台出口结构调整的路径。
关键词:境内增加值;境外增加值;重复计算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各行业合作朝着愈加密切的方向发展。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由1979年的0.46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403.5亿美元,增长约800倍。事实上,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可以归功于两岸中间品贸易的兴起。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经济逐渐转型,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研发和上游原料的生产上,而将加工组装等生产环节转移到了祖国大陆。大陆从台湾地区进口大量中间产品进行加工,然后再出口到台湾地区,其出口额的日益增长实际上并不能确切反映出其中大陆自身的出口份额,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增加值核算统计方法进行研究。本文数据来自于为了计算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中包含各个组成部分,需要使用国际投入产出表。本文使用了1995-2011年WIOD数据库中的国际投入产出表。
1 大陆对台出口结构的演变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大陆各行业对台湾地区出口的特征,本文测算了1995和2011两个年份各行业的出口结构组成,以帮助我们详细分析大陆各行业对台湾地区出口的内部构成和演变趋势。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原因,这里没有列出建筑业和服务业,以及出口后又进口回的境内增加值(p4+p5)部分的数据。
首先,境内增加值(p1+p2+p3)是大陆对台出口中真正由大陆生产的部分,它分为最终产品中的境内增加值(p1)和中间品中的境内增加值(p2+p3)。第一,从表中数据可知,在1995和2011年,除食品饮料烟草业和农林牧渔业外,大陆各行业境内增加值普遍较低,很多行业不超过50%。最为突出的是电子光学设备制造业(14),2011年占據大陆对台出口总额的56%左右,但是国内增加值仅占约20%,这意味着该行业对台出口额中有80%左右时被高估了。
其次,境外增加值是大陆对台出口中其它国家(地区)生产的部分。在全球价值分工体系下,产品内分工需要多个国家(地区)对不同工序进行协同生产,这样一件产品中就包含了多个国家(地区)的增加值,而传统关境统计方法无法体现出这部分的价值。如2011年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14)的出口中的境外增加值份额高达5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也高达45%。
最后,重复计算则体现了大陆对台出口中被多次计算的出口额。一些行业出口重复计算比例远高于其他行业,如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0)、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14)。以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为例,其在2011年里,重复计算比例高达17.8%。其他行业虽然也存在重复计算问题,但是比例相当偏小。如农林牧渔业(1)的重复计算比例一直在1%左右徘徊。
2 大陆对台出口结构调整的路径探析
根据前文分析,这里提出大陆对台出口结构调整路径的几点举措。
第一,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并由“一枝独大”转向“多点支撑”。大陆对台出口中,电子光学设备制造业占据了56%以上份额,并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但是其在2011年仅有20%是境内增加值,剩余部分绝大部分是境外增加值和重复计算。行业核心竞争力极低,之前依靠低廉人工成本等优势如今已不复存在,2015年珠三角大量电子制造业代工企业的经受不住经济下行压力,因订单不足纷纷倒闭便是前车之鉴。因此需要积极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升级。同时将电子光学设备制造业“一枝独大”的出口结构逐渐转向“多点支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医药制造、航空航天以及新能源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把代表先进产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发展起来,培育新的对台出口增长点。
第二,加速中间零部件本土化生产,提升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尽管大陆对台总出口逐年增长,但是其中境内增加值比例逐年递减,而境外增加值和重复计算比例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大陆很多出口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热衷于低附加值的加工装配业务,既没有将研发创新纳入到生产实践中,也没积极吸收这些产品价值精髓在生产过程中快速提升自己,长此以往不实施变革,只能被牢牢锁定在价值链的最低端,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无情淘汰。因此加速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不能空喊口号。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应当着力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税费减免政策,对自主创新的企业进行适当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认识研发创新在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在加工生产中不断积累核心技术实现“干中学”,增强自身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3 结论
本文重新测算了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内部结构。发现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量近年来飞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境内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境外增加值居高不下和重复计算份额持续增长的特点。
这实际上反映了大陆众多行业附加值低、成本透支陷入“贫困化”增长的尴尬境地,“增长留下了,财富流走了”则是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真实写照。面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浪潮,以及国内传统人口红利等优势流失等多种挑战,我们必须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提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增强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控制力,这需要更多的依靠研发和创新,对行业进行战略性、结构性、创新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