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基层党建规范化机制
2017-06-07张洪运
张洪运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党性锻炼途徑。《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必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抓好基层党建需要完善制衡机制,从组织、工作、管理、活动、保障等五个方面来加以规范,使党建工作干起来有抓手、查起来有依据、评起来有标准。
合理设置,做到组织规范。规范的组织设置是基层党组织发挥堡垒作用的基础和前提,要把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合理组织设置作为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前提,对一些基础性、常规性问题做明确规定,统一要求。比如,在组织设置标准方面,明确党委、党总支、支部的设立条件、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在领导班子职数方面,明确各领域、各层次党组织班子人数,何种类型应设支委,何种类型应设副书记;在基层组织换届方面,明确不同层级班子任期、换届具体流程和程序要求。结合各级党组织情况,对组织设置相关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使党组织在设置方面清晰明了,有章可循。
落实制度,做到程序规范。基层党建工作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要做到工作规范,就要强化制度建设,解决好“抓什么”的问题。结合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定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将工作量化分解,形成固化模式。比如,“三会一课”方面,规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参加范围、学习方式,解决谁来讲、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方面,既要规定会议召开的时间、会务、人员,也要明确主题、议程和步骤,建立标准化会议流程,解决好“会前谈什么、会上批什么、会后改什么”的问题;在民主评议党员方面,结合不同党员的实际情况,明确评议标准,强化结果运用,解决好优秀党员怎么激励、不合格党员怎么处置的问题。
理顺机制,做到管理规范。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不是党组织书记的“独角戏”,也不是党务干部的“协奏曲”,而是各部门联动,全体党员参与的“大合唱”。从党员管理方面,要强化分类管理,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党员划分具体的类别,并依据类别加强培训和管理,针对党组织书记、在职党员、农民党员和离退休老党员等不同类别,分别制定管理规范和学习计划,防止“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结合各领域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将工作细化量化具体化,把党建工作的具体任务细化分解、量化标准,如党委要定期议党,中心组、支委学习要达到多少学时,深入联系群众多少次,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突出载体,做到活动规范。行之有效的载体活动是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的根本,是展示新时期党员风采的重要平台。对“党员义务服务日”“在职党员进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帮扶关爱”等活动进行固化,并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比如,义务服务要开展哪些活动,进社区有哪些重点任务,设岗定责体现在哪些方面,帮扶关爱哪些人。通过活动规范,强化“痕迹管理”,统一印发各类记录簿册,建立支部活动“目标清单”和“活动台账”,试行党组织活动全程纪实,做到活动前“聚焦”、活动中“留影”、活动后“定像”。
完善体系,做到保障规范。没有完善的党建保障体系做支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就难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就无从谈起。要突出基层导向,主要在待遇、经费、阵地三方面进行规范。在待遇方面,将按照“一定三有”的目标制定配套政策,将一些“潜规则”变成“明规矩”;在经费方面,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明确配套使用管理的机制。在阵地建设方面,主要是围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和社区及其他领域组织活动场所资源整合开展工作,对设施配套、资产管理、阵地使用和日常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要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作者系瓦房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