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插画师倪传婧:梦想让我登上“福布斯”
2017-06-07王玉琴
王玉琴
2017年春节前,苹果官网首页推出了一组中国风浓郁的传统年画,鸡年插画《吉星高照》成了“霸屏”。这件作品,出自中国女孩倪传婧之手。别看她年纪轻轻,在国际上却已小有名气,曾获得包括纽约插画师协会金牌等一系列奖项。而且是福布斯“30under30”(30岁以下30位俊杰)榜单中,最年轻的得主之一。
跑到美国学插画
今年27岁的倪传婧出生于广东,5岁时在深圳学习画画。倪传婧至今记得,那位女老师的教学模式非常先进,她很提倡小孩子发挥想象力,并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声音”。这跟当时很多强调技巧、抓临摹素描的画院很不一样。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倪传婧非常喜欢和享受画画,所以,小学的美术课是她最期待的。10岁那年,倪传婧随父母移居香港。闲暇时,她最爱看各类动漫。
倪传婧喜欢画画以及用视觉来说故事,所以插画成为了自然的选择。“插画对我来说是一个梦的世界,它的魅力在于能够创作出天马行空的奇幻世界。”在中学里,同学们觉得只有从事医生、律师、银行家这些职业才算出人头地。画画?“没出息”,或者“那只是青少年的梦想,不切实际”。倪传婧却从没这样想过。
高中会考时,成绩优异的她鼓足勇气跟妈妈谈心,“我想学插画!”还好,向来开明的母亲只是吃惊了一下,然后问了一个问题:“这样的职业很可能没饭吃的,你有心理准备吗?”倪传婧回答:“哪有那么苦?!”
1999年高中毕业后,没经过正统艺术教育的倪传婧,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世界一流艺术院校——号称“艺术哈佛”的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刚进大学的时候,18岁的倪传婧并不知道自己擅长和想做的是什么,于是选择了平面设计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她终于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画插画。
刚到美国时,最让倪传婧难以接受的是当地的饮食习惯。有一次,几个留学生邀请她出去旅游,中午時分大家进了一家中餐馆点了一个火锅,随着蔬菜、肉和各类丸子在锅子里翻滚,大家说说笑笑,早已忘了这里是美国。后来,碰到什么烦心事,她总是喜欢约上几个来自中国的同学到餐馆里大吃一顿,把满肚子苦水都倒出来,互相出言献策,郁闷很快就烟消云散。
就像千里马最终会被伯乐赏识一样,导师克里斯·巴自利发现了这位中国女孩的才华。当她试图“画得更专业”时,导师却意外地问她对于绘画的热忱源自何处?他告诉倪传婧,“风格只是一个人绘画的习惯,每个人天生就有自己的特色风格,每个人天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使倪传婧意识到,要发掘自身独特的“声音”。
倪传婧家境一般,纽约物价又高得惊人,她很快就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于是她便在大学里想办法赚“外快”生存。恩师帮她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他的妻子秀珍,当时是《主办者》杂志的创意总监,也是业内非常有名的媒体人,克里斯·巴自利经常把自己学生的作品推荐给妻子。而她正好看中了倪传婧的插画。
于是,倪传婧就得到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为杂志创作插画。这个偶然的第一次,让这位中国女孩顺利地把腿迈向了美国社会。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已经出版了10多幅作品。
登上福布斯艺术时尚榜
由于是国际生,毕业一年内如果不能将学生签证变成工卡,她就必须离开美国。刚毕业,倪传婧就马上搬到纽约求职,厚着脸皮给《纽约时报》的编辑发邮件。那时的她,只能租着远郊布鲁克林黑人区的房子,吃着便宜的饭菜,省下来的钱用来把自己的作品印成明信片发出去。
“那年我印了600张圣诞卡,每张卡背后都亲手写上自我介绍和作品的网页。当时邮票可贵了,在美国国内是38美分,如果要寄到加拿大,就得98美分。”正是这份执着,让她遇上了《纽约时报》的美编,也打开了发表的道路。从此,她的插画作品开始进入主流视野。
倪传婧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的时候,发现一些中国学生的技巧性特别强,但插画作品往往欠缺个性,个人想象力不够。她觉得,“想象力应该更重要,技巧性的工作可以由电脑代替,但艺术不是工厂出蓝图,必须通过想象产生。”
倪传婧说,做插画最怕的事情就是没灵感。灵感塞车的时候,太刻意反而出不了好东西。她一般会尽量放松,洗个澡,逛逛公园和博物馆,灵感会从潜意识里“冒”出来。靠着这些奇妙的灵感,她不断揽下广告、封面设计、杂志配图等业务,有时每月竟能赚几万美元。
翻开倪传婧画的插画,一阵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2010年,2012年,2013年,倪传婧入选《纽约时报》年度最值得关注的文章插画。
2014年1月中旬,倪传婧的名字,赫然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每年评选的艺术与时尚类“30 Under 30”名人榜,而且是榜单中最年轻的得主之一。福布斯“30 Under 30”人物榜单于2011年首次推出,是从科技、影视到企业家等15个专业领域中遴选出30位30岁以下的闪耀新星,当选者不仅代表这一代人的创业精神、创意和智慧水平,更要具备令人惊艳、富有魅力且热衷勤奋等特质。这次入选的30名艺术潮人中,13位是视觉艺术家,而其余的则为时尚设计师、图形设计师、时尚博主等等。
倪传婧事后才知道,自己是由母校罗德岛设计学院提名的。“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妈才放下心了,过去她真的怕我在纽约没饭吃!”
这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女孩,一下就引起了美国众多媒体的关注。色彩斑斓的作品,为她赢得了《纽约客》《纽约时报》等一系列客户。
接到订单后,倪传倩会尽力让每一件作品都带有个人风格。“我会把相关的资料通读很多遍,然后努力理解关键点。同时划下那些能快速给予我感受的主要段落,即兴写下头脑最先反应出来的内容。”当倪传婧彻底理解了概念之后,她却喜欢把那些资料扔得远远的,然后抓住意识里最直接反应出来的情感元素,再继续推敲。这能帮助她把已经僵化的脑子,从那些繁杂的视觉符号和无数的隐喻中解放出来。
2016年春天,倪传倩为美国奥美广告公司设计的插画海报“巨力量,聚众力量”,以“猴子捞月”为主题,直接生动地表达了海报的宣传理念,形象地表达了聚众的力量,在业内引起反响。
中国风“霸屏”苹果官网
为什么画面会有故事感?倪传婧说出了小秘密:“画画时,我会听情节性很强的声书,故事越长越好,40-50个小时刚好符合我画一幅画的节奏。我喜欢故事,等于一次做了两件喜欢的事,很享受,看到作品还会回想当时听的故事情节。”
2016年,苹果公司为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决定请深谙西方绘画技法的华人青年艺术家,来绘制春节年画。10月,应苹果公司之邀,倪传婧为鸡年的到来创作新作品。
整个过程都是全电子化的。项目进行的两个多月中,倪传婧身在洛杉矶、纽约、香港以及奥地利,但只要带着她的电子创作工具,任何地方都可以摇身一变为工作室,包括在飞机和火车上。
2017年新春,苹果官网在首页推出了倪传婧的作品《吉星高照》,一组中国风浓郁的传统年画。作品中的中国雄鸡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突出的色彩充满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景。倪传婧的插画作品被喻为“用东方的色彩展现了西方的哲学”,老外们说,她画里浓郁的中国风,让他们醉了!
对倪传婧来说,这次的年画非常有意义。这是她第一个在大中华地区的广告,爸妈在逛街时能很容易看到女儿的户外广告牌,第一次父母能以她的动画贺年卡来拜年。“我妈妈刚好是属鸡的,今年妈妈60岁,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带有为她祝福的想法。”
几年来,倪传婧靠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中国元素,杀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她几乎拿到了插画这个领域在美国可以拿到的所有大奖。
除了画画之外,倪传婧最大的理想就是吃和旅游,梦想着存够了盘缠可以吃遍全世界,环游全宇宙。
这个女孩的故事应了中国那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有心有梦想,并且为梦想执着努力,你就能成就自己的灿烂未来。
责编/毕春晖
E-mail: bchaa@163.com
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bch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