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禽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及其防控

2017-06-07王群义栾栋祖李彬刘平刘东杜元钊

家禽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水禽活禽鸭群

王群义,栾栋祖,李彬,刘平,刘东,杜元钊

(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32)

水禽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及其防控

王群义,栾栋祖,李彬,刘平,刘东,杜元钊

(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32)

我国自2004年实行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V,简称禽流感)强制免疫以来,禽流感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十几年的防控过程中,禽流感疫情仍然不断发生,引起这种情况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中水禽(鸭、鹅)在禽流感的发生、传播、流行、变异和跨种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禽(鸭、鹅)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传播媒介,是禽流感病毒的储存器、放大器和混合器。它们既可以携带多种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又能长期储存陆禽(鸡等)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促使禽流感病毒重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野生水禽和鸡,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放大。通过接触野生水禽,可促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远距离传播。研究水禽在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对我国禽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水禽;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组;双向传播;防控

1 水禽在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

1.1 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储存库 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贮存宿主,其它动物及家禽中的流感病毒多来源于水禽。目前发现的21个HA亚型和 11个NA亚型禽流感病毒多数都可以在水禽中分离到。因此水禽多的区域禽流感发病率高。如我国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青海湖等区域发生禽流感的风险大,我国近几年发布的疫情多在这些区域(如图 1)。

1.2 野生水禽是高致病性禽流感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媒介 开放式养殖条件下,家养水禽常与野生水禽密切接触,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引起千里之外的家禽发病。大量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如2016年发生在欧洲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8)经证实是野生水禽传染给家禽的。我国有三条候鸟迁徙路线,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候鸟迁徙路线覆盖的区域恰恰是水禽养殖密集的区域,也是禽流感的高发区域。因此我国的禽流感防控难度较大。

图1 2004年我国公布的禽流感疫点

1.3 双向传播导致禽流感病毒毒力返强 (如图2) 我国同一区域,鸡、鸭、鹅混养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生物安全做的较差,很容易发生禽流感病毒的交叉感染。家养水禽在某些禽流感病毒流行早期多呈隐性感染或带毒,临床无症状,但可通过粪便排毒,污染环境。易感的鸡群感染这些病毒后,可引起发病,表现高死亡率。该病毒适应鸡群后毒力返强,当重新感染水禽后,可导致水禽发病,出现高死亡率。近几年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鸭群中分离率较高的某种禽流感病毒,在流行早期对鸭群无致病力,随后我们发现该区域水禽发生该亚型禽流感的时间总是滞后鸡群1~2年。如1996年中国广东省分离到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GS/GD/96)对雏鸡的致死率达100%,但人工感染鸭不发病、不死亡;当禽流感病毒在鸡群流行后,病毒毒力增强,随之对鸭的易感性增加,也表现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2016年发生的2.3.4.4分支的 H5N6亚型禽流感也存在双向传播的现象(如表 1)。

图2 双向传播示意图

表1 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水禽禽流感流病毒续监测

1.4 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和病毒发生重组的加速器 由于水禽是禽流感的储存库,同一个鸭群往往存在多种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这是导致病毒易发生基因重组的主要原因,因此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混合器。近几年发生的几次禽流感病毒疫情往往是从水禽开始的 (见表2),并且病毒发生了基因重组(见表3)。禽流感病毒在鸡群中的变异较慢,但在鸭群中由于双向传播,变异速度明显加快。可导致新的分支出现和免疫失败。

表2 发生在水禽的禽流感疫情

表3 禽流感病毒重组案例

2 水禽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2.1 发病季节 1~3月份是禽流感的高发季节,但禽流感的发病受养殖习惯的影响。5~10月份是水禽育雏的高峰,近几年5~10月份水禽禽流感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应引起警惕。

2.2 易感品种 各品种、各日龄鸭、鹅均可感染发病,鹅比鸭更易感。雏禽的发病率、死亡率更高,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50%~90%不等。产蛋期鸭、鹅的发病率、病死率较低。

2.3 发病与养殖模式有关 密闭式养殖的水禽发病率低,如山东的肉鸭存栏量有 20多亿,但禽流感的发病率非常低。目前国家发布的禽流感疫情多为放养的鹅和鸭等水禽。

2.4 病原流行特点 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主要分为0~9十个分支。水禽禽流感病毒多属于2分支。不易感7分支的病毒。不同年代分离的病毒HA同源性和免疫原性差别较大(见表4)。

表4 不同年代水禽流感病毒的变化

2.5 临床表现 小日龄鸭群感染后临床症状典型,死亡率高。产蛋鸭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产蛋率下降,蛋壳异常,死淘率略高。近几年有些免疫后的产蛋期种鸭群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产蛋率下降20%~40%,蛋壳异常,采食量轻微变化,死淘率略高,有的产蛋率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但这些鸭群很难检测到病原,可能与疫苗免疫有关。

3 水禽禽流感的防控要点

根据水禽养殖的现状(开放式养殖,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采用传统的防控方案很难取得有效的防控效果。从长远来看,须改变养殖方式和消费观念,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养殖。以下是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3.1 划分养殖区域 在同一区域鸡、鸭、鹅混养,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不利于禽流感的防控。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专门的水禽养殖区域。

3.2 采用密闭式养殖,这一点很关键 密闭式养殖避免了与野生禽或鸟类的接触,避免了不同禽类的交叉感染和对环境的污染。密闭式养殖投资大,肉质可能不如放养、水养,但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势在必行。

3.3 规范活禽运输和交易市场,改变消费习惯目前我国活禽运输为开放式运输,病毒很容易随粪便、羽毛等散播,从而污染环境,导致疾病的传播。尽量减少活禽运输对禽流感等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规范运输车辆,可研究和开发减少病毒扩散、传播的活禽专用运输车辆。规范活禽市场,实行科学的休市、空市制度,建议设立专门的鸡、鸭和鹅的活禽市场,减少不同品种禽类的交叉污染以及防止病毒变异。活禽消费和活禽市场确实对禽流感的防控不利,应鼓励和采用价格差异引导消费者食用冰鲜产品。

3.4 设立疫情早期汇报、举报奖励制度 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四字方针是“早、快、严、小”,其中“早”最关键。养殖场一旦出现非正常死亡,负责人应第一时间汇报,对汇报及时的或举报的要奖励,并且加大补偿力度。对隐瞒疫情或延迟汇报的养殖场要追究责任并取消补偿。

3.5 加强水禽专用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和病毒的监控 刘秀梵等研究表明,水禽免疫禽流感疫苗后,无论抗体水平高低,均不能阻止水禽排毒。因此研发降低或避免水禽通过肠道排毒的疫苗对净化环境和减少禽流感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禽流感病毒变异速度较快,一旦发生变异,易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应加强病毒的监控和预警,及时筛选有效的疫苗毒株。

3.6 加强禽流感的免疫密度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3.6.1 提高免疫密度 由于水禽的养殖模式是小规模、大群体和散养,因此水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密度远远低于鸡,有些养殖户怕麻烦不免疫疫苗。要加大禽流感免疫方面的宣传和检查,采取地毯式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即使在发病率较低的季节和区域也要坚持免疫,对净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3.6.2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禽流感疫苗免疫1~2次很难达到理想的保护率,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如表5),增加免疫次数;其次大多数养殖场为避免注射疫苗引起产蛋下降,水禽开产后不再注射疫苗,导致抗体水平下降,离散度增高,保护率下降。因此要加强产蛋期疫苗的补免。

表5 免疫程序表

4 总结

我国水禽养殖历史悠久,养殖量和消费量巨大,但养殖情况复杂,禽流感病毒亚型繁杂且变异速度快(如目前H7亚型禽流感在水禽中的检测率较高,我们要警惕H7亚型禽流感由弱毒变为强毒的可能),疫苗不能产生消除性免疫,以及消费者的饮食习惯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禽流感的防控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加强水禽禽流感的防控对我国禽流感的整体防控具有重要作用和长远。

S858.32

C

1673-1085(2017)05-0038-04

2017-04-19

王群义,男,兽医师,本科,从事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E-mail:wangqunyi1977@126.com。

猜你喜欢

水禽活禽鸭群
精彩绝伦的“水禽秀”
水禽耳边有枪声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群中的鸵鸟
水禽的画法(六)
水禽的画法(二)
上海大年初一起季节性暂停活禽交易
活禽屠宰中的动物福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