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017-06-06陈述

前线 2017年5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理论创新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两者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进和深化改革等多个领域,既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要义,又结合时代新特征新形势新要求作出了新的理论回答,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治国理政思想; 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 D610; 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5-0004-0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论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和发展党的科学理论,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其核心理念是实现人民向往和意愿;主题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重要保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領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是坚实物质基础;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坚强保障;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进一步发展的环境;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重要内容,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体现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突出特点。

坚持人民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中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继承了邓小平理论的这一核心理念。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讲过:“坦率地说,我自己也考虑了一下,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1978年9月13日,邓小平同志从朝鲜访问回国。在东北各城市及天津、唐山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北方谈话”。在这次十分重要的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做准备的谈话中,邓小平同志从执政的高度指出:“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 1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总是强调要以人民是不是得到利益、人民是不是高兴、人民是不是满意、人民是不是拥护、人民是不是答应,人民是不是赞成作为评价各项工作的标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为了人民、建设为了人民、改革也是为了人民的无私情怀。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同样讲到共产党人的责任。他说:“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2接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产生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谈到对人民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和对党的责任。他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他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3邓小平同志还多次表示:“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4他还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严峻考验和挑战的重大历史关头,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其影响深远的南方谈话中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5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科学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邓小平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表现出的坚强的党性、独当一面的卓越才能、全局观念和战略远见,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关注。同时,邓小平同志善于进行哲学思维的特点,更是给毛泽东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1945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提到了邓小平同志善于应用辩证法的问题,他说:“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实践,学会了把自己做的事情加以分析,并且要从团结全党出发。从团结全党出发是第一,加以分析批评是第二,然后再来一个团结。团结、批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方法,这就是辩证法。如果事情没有搞好,原因在什么地方?原因就是没有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同志讲:事情怎么样办?照辩证法办事。我赞成他的话。”

1957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邓小平同志用辩证法指导工作的问题,他说:“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 这充分说明邓小平同志具有突出的哲学思维能力,也善于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来指导工作。

1978年,中国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同志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值得注意的是,他坚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反复强调全党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才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善于进行哲学思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突出特点。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署名文章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觀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不但自己学习哲学,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指导工作,他还专门组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2013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正是由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从基本路线动摇不得到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高度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在1992年发表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要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复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从推动改革、全面改革、深化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邓小平同志积极推动改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78年12月,他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我们只能走改革的路,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走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邓小平同志还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84年,党中央把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到城市,开始推动全面改革。1989年,开始推进深化改革。1992年,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改革进行远景设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求“全党必须保持强烈的进取意识,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7大方面15个领域的全面改革,并把300多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全会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会还进一步把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提出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新概念。他曾经总结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邓小平同志提出“小康社会”这一新概念,是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遗产,使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些政治和理论概念更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个范例。邓小平同志将小康社会确立为世纪末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赋予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并围绕这一目标阐述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发展进步的实际出发,把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陈述,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责任编辑 / 梁齐勇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的传承分析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邓小平理论中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研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