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方法论自觉
2017-06-06郭学尚
郭学尚
摘 要:本文分两部分,问题意识和话语自觉,论述了新世纪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自觉问题。问题意识是方法论自觉的前提,言语自觉是方法论自觉的重要体现。通过论述,阐明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应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坚持客观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推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健康发展。
关键字:问题意识;话语自觉;中国特色
1 问题意识是方法论自觉的前提
1、问题意识是哲学理论的生存基础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这意味着,哲学要实现批判、改变现实事物的功能,就不能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和相互作用。因而,忽视现实社会的学术研究,只能被历史所抛弃。正是具有此种现实性品格,学术思想才能始终成为一个时代的灵魂,才能在社会现实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嬗变和完善自身。
那么,关注现实是否仅仅流于空泛的观察或无奈的关怀?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有面对现实,才能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不仅是最困难的,也是最迫切的;问题的提出,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主要矛盾,也为这个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方向;问题的提出,不仅意味着理论把握了现实,而且吹响了理论改变现实的号角。因而,问题意识必须避免一切走向肤浅或天真的浏览式表述,必须突破囿于文本的概念演绎,从实践中抓住现实需要的真问题。
2、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核心,是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进步和繁荣的前提
什么可称之为问题?问题不是漂浮在空中的主观认定或概念推演,其来源只能有一个——现实的矛盾冲突。意识本身不能作为现实判断的根据或支撑,恰恰不同的是,意识是来自于客观现实的、由“苦恼的物质利益”所产生,因而只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逻辑关系中去寻求理解。揭开神秘的面纱,以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现实存在来理解世界的时候,一切玄虚的学术体系都能找到本源的可理解的现实土壤。由是,如果我们抛开现实去“制造”问题,那么所面对的就只能是伪问题或者空洞的问题。
3、时代精神主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自觉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于“时代精神主题化”。二战结束之后,人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躍迁,是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重要阶段。相比“资产阶级时代”所实现的转变——从“人对人的依附性”转变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一“我们的时代”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更为显著的是时代鲜明的“质的飞跃”。随着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的第一生产力,“信息化”代替了传统的生产劳动资料;随着新科技、新工艺代替自然资源成为国际分工的基础,超越国家、民族界限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正式开启;随着“苏东剧变”、“颜色革命”,国际关系由“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进入了既斗争又合作的多极国际关系;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但是,随之也产生了时代性鲜明的挑战——“让……存在”。这不仅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即水、空气、植物、动物、文明等,还关乎人类自身的存在。因此,“让……存在”不仅是“容许”,达到其存在的程度,还需要“保护”,形成让其存在的自觉。
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人类具有了既能够自我“毁灭”也能够自我“拯救”的能力。这种两极分化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哲学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判断,使其陷入了“非历史”或“超历史”两极对立的深渊,只是抓住“好”或“坏”的某一方面以“辩证词句”阐释历史的现实与未来。
2 话语自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自觉的外化
“中国学术的抽象表达,必须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及其时代的生活再出发。”当今我们所面对的是,西方的社会实践道路已经打破了西方学术的中心地位,由此摆脱西方研究路向的依赖并超越决定论,确立自主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介入和在场为其提供思想基础和价值引导。因此,学术表达方式的转换与创新,是体现方法论自觉的直接领域。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非常重要。
1、 话题设置非常重要。
话语总是围绕话题展开的,不同话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不同的。话题实际上也就是问题,问题来自于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现实中发现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言,“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正确提出和把握问题,对于推进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的诸多重要理论都是在反思、追问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例如,唯物史观的创立,正是基于追问构建国民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和结论中存在的不合理。
2、讨论内容非常重要,往往反映理论研究的实际内容。
从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入手,对这些问题的说明就是理论的创新,从而实现从哲学话语走向话语哲学。他认为,这种转变必须借助政治经济学批判,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的根源,从中发现并提炼出“现象”,并通过与时代的纵向对比,将对“现象”的考察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3、话语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
这不是语言形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内容的表述和理解问题,会直接关涉理论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著作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仅是由于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我审查、自我批判克服理论中存在的局限性;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是,能够正面应对理论界的各种质疑、歪曲,坦然回应理论家的论战。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表述所具有的这些特征,才能使其始终能够直面各种时代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保持理论创造力和革命性。
参考文献
[1] 倪志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问题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15:39-43
[2]任平,陈忠.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出版社[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74-76
[3]孙伯鍨,侯惠勤.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