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顺市“2014.6”局地暴雨情况简析
2017-06-06周文钰赵杰张东海岳凯
周文钰+赵杰+张东海+岳凯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6月4日安顺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在高空槽、低空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配合作用下形成。700hPa水汽通道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风气流, 850hPa水汽通道来自南海的偏南气流。此次过程能量条件很好。由于低空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位置偏西偏南,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皆显示强水汽辐合,负散度、涡度值和上升速度最大值主要出现在贵州西部和西南部临近降水发生前的时段,故安顺此次过程暴雨落区位于西部和南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ventional weather observation data, Micaps data and NCEP 1°×1° reanalysis data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Anshun local rainstorm process on June 4, 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ther process is forme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high-altitude slot, low-lying shear line and ground convergence line. 700hPa water vapor channel came from the southwest airflow of the Bay of Bengal, and 850hPa water vapor channel came from the south airflow of South China Sea. The energy of the process is very good. Because the location of the low-level shear line and ground convergence line is in the west and south, the water vapor condition and dynamic conditions show the maximum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and the negative divergence, vorticity value and rising velocity are mainly in the west and southwest of Guizhou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the rainstorm, so the rainstorm is in the west and south.
关键词: 局地暴雨;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
Key words: local rainstorm;weather situation;water vapor conditions;dynamic conditions
中图分类号:P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172-04
0 引言
长期以来对暴雨的研究一直是气象部门的重中之重,暴雨能造成城市内涝、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对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威胁。针对安顺暴雨有学者也做了许多的研究[1-8],本文对安顺2014年6月4日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对安顺市暴雨天气形势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局地性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1 天气实况
6月3日20时至4日20时安顺市出现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共出现大暴雨3站,暴雨12站,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70.8mm,出现在镇宁县板外村。
降水量分布(图1a)显示安顺市暴雨主要落区在安顺市的西部和南部。分析镇宁县板外村站6月3日20时至4日20时逐小时雨量(图1b)发现强降水集中在3日21时至4日06时之间,最大小时雨强达86mm/h,出现于3日23时至4日00时。
2 环流形势分析
6月3日08时(图2a)500hPa高空槽位于甘肃至川东地区,温度槽位于青海,贵州受西北气流影响,700hPa人字形切变位于川渝和云南中部,贵州以西南气流为主,位于700hPa暖舌右側,850hPa贵州吹东南风,南部受东南风和西南风的暖式切变影响,贵州处于温度露点差≤2℃的饱和区中。20时临近强降水出现前,500hPa高空槽高空槽东移加深,槽底伸至贵州东部,700hPa云南切变线从中部移至东部,850hPa贵州南部暖式切变南侧南风分量加强,转为偏南风与东南风的切变,地面上辐合线位于安顺西部和南部。20时(图2b,c)贵阳和威宁的探空图显示贵州中西部有很好的能量条件,有一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CAPE值高达1206.3J/kg(贵阳)和2394.7J/kg(威宁),贵阳K指数达42℃,沙氏指数贵阳和威宁都为-2.1℃。
3 水汽条件分析
分析低层相对湿度场(图略)发现,此次过程安顺低层大气水汽充足,3日20时降水开始前,安顺地区相对湿度值在85%左右,贵州相对湿度分布呈“西南低,东北高”的状态。降水在3日22时左右开始,4日08时降水强度减弱,这个过程中安顺地区700hPa大气相对湿度一直维持在85%左右,而850hPa层上湿度为缓慢增加的状态,4日08时安顺湿度增加至95%左右。
图3为6月3日20时(a、b)、4日02时(c、d)和08时(e、f)700hPa(a、c、e)和850hPa(b、d、f)水汽通量场、水汽通量散度场和风场叠加图,从图3(a)、(c)、(e)中可看出,此次降水过程中700hPa水汽通道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风气流,水汽随着西南气流经过云南进入贵州,700hPa云南和广西为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区,云南水汽通量最大值维持在10g/(cm*hPa*s)左右,贵州水汽通量值在5-8g/(cm*hPa*s)变化,4日02时达最大,约为8 g/(cm*hPa*s),贵州东北部和西南部边缘为弱辐合区,辐合最大值出现在3日20时贵州东北部,约为-2*10-7g/(cm2*hPa*s)。
图3(b)、(d)、(f)中显示850hPa水汽通道来自南海的偏南气流,水汽经广西进入贵州,广西为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区,水汽通量最大值出现在4日02时,约为18 g/(cm*hPa*s)。贵州水汽通量值呈“北低南高”分布,北部水汽通量值维持在4-6 g/(cm*hPa*s)间,南部水汽通量值在8 g/(cm*hPa*s)以上,最大值出現在4日02时,约为14 g/(cm*hPa*s)。在3日20时贵州西部为强水汽辐合区,最大值达-6*10-7g/(cm2*hPa*s),4日02时贵州为水汽辐合区,水汽辐合强度与水汽通量值一样呈“北低南高”分布,南部最大水汽辐合区位于贵州西南部,中心值约为-4*10-7g/(cm2*hPa*s),08时贵州西南部水汽辐合强度略增强,辐合值增至-5*10-7g/(cm2*hPa*s)。
4 动力条件分析
对3日20时至4日08时700hPa和850hPa涡度场(图4)分析可知,700hPa3日20时至4日02时安顺为正涡度区,最大值出现在3日20时,约1*10-5·s-1;4日08时贵州除安顺北部及贵阳外,都为正涡度,涡度值为0-2*10-5·
s-1。850hPa贵州南部涡度值呈缓慢增大的趋势,涡度大值区位于广西西部,3日20时安顺为负涡度区,涡度值为0 ~ -1*10-5·s-1,4日02时广西西部涡度大值区范围扩大,贵州除北部外皆为正涡度,涡度值呈“北低南高”分布,南部大部分地区涡度值在为1*10-5·s-1 左右,最大涡度值在贵州西南部,约为4*10-5·s-1,08时涡度大值区范围继续扩大,南部大部分地区涡度值增加至2-4*10-5·s-1。
图5中显示,3日20时至4日08时700hPa贵州散度值呈减弱状态,辐合区位于贵州东北部,3日20时辐合值最大,达-2*10-5·s-1,4日08时贵州以弱辐合为主。850hPa上3日20时至4日08时贵州中南部一直为负散度区,并且负散度区为缓慢向北扩大状态。3日20时除北部地区外都为负散度值,最强辐合区位于贵州西南部,中心值达-3.5*10-5·s-1,4日08时,贵州基本上以辐合为主,辐合强度“北低南高”,最强辐合区依然维持在贵州西南部,中心值增大至-3.5*10-5·s-1。
分析图6得到3日20时至4日08时贵州整层气流以上升为主,上升强度逐渐减弱,3日20时气流最强上升区位于106°E的750hPa层附近,上升值约为
-0.8*10-2hPa·s-1。
5 总结
此次天气过程在高空槽、低空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配合作用下形成。700hPa水汽通道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风气流,700hPa上贵州水汽通量值为5-8g/(cm*hPa*s),贵州东北部和西南部边缘为弱辐合区,水汽辐合最大值出现在3日20时贵州东北部,约为-2*10-7g/(cm2*hPa*s)。850hPa水汽通道来自南海的偏南气流,在3日20时贵州西部为强水汽辐合区,最大值达-6*10-7g/(cm2*hPa*s),4日02时整个贵州为水汽辐合区,最大水汽辐合区位于贵州西南部,中心值约为-4*10-7g/(cm2*hPa*s)。动力条件显示安顺低层气流辐合和涡度值最大值都出现在临近降水发生前,贵州整层气流以上升为主,临近降水发生前最强上升区位于750hPa贵州西部附近,上升值约为-0.8*10-2hPa·s-1。探空图显示降水前能量条件很好,有一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
此次过程由于低空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位置偏西偏南,临近降水前强水汽辐合区主要出现在贵州西部和西南部,上升气流最强区域也位于贵州西部,使得安顺暴雨落区位于西部和南部。
参考文献:
[1]杨忠明,冯新建,彭波,周文钰.安顺市两类暴雨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J].贵州气象,2016(02):40-44.
[2]王兴菊,罗喜平,吴哲红,肖俊.安顺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TBB和螺旋度对比分析[J].贵州气象,2013(06):1-7.
[3]杨忠明.安顺市2013年5月24-25日暴雨天气分析[A]. 贵州省气象学会.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7.
[4]王兴菊.安顺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TBB和螺旋度对比分析[A].贵州省气象学会.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10.
[5]王兴菊,杨忠明,陈贞红.安顺市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分析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1(04):2015-2019.
[6]陈贞宏,杨益,于飞,廖波.基于GIS的安顺市乡镇暴雨灾害风险浅析[J].贵州气象,2010(06):18-21.
[7]冯新建.安顺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贵州气象,1998(04):22-24.
[8]伍红雨.安顺地区“91·7”连续暴雨成因分析[J].贵州气象,1997(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