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
2017-06-06张智国
张智国
【摘要】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并分析应对方法。方法 选取阿奇霉素用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4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患儿的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结果 46例患儿中, 经口服给药的患儿19例(41.3%), 经静脉滴注给药的患儿27例(58.7%);其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2例, 过敏性皮疹4例, 肠胃不适31例, 发烧9例, 以肠胃不适为主要症状, 占67.4%。结论 阿奇霉素应用于儿科治疗中, 可能因多种原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胃肠道反应是其主要表现, 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积极的预防干预有利于减轻、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阿奇霉素;儿科;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65
阿奇霉素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不仅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而且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血药浓度较高、耐药率低的优点, 在多系统感染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特别是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1, 2]。尽管与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相比, 阿奇霉素在用药安全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儿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 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完善, 抵抗力与成人相比也更差, 一旦用药中出现不合理情况,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更高, 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3, 4]。本文就本院收治的阿奇霉素用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4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用药途径等。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1月收治的阿奇霉素用藥中发生不良反应的4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6例, 女20例, 年龄5~12岁, 平均年龄(6.8±2.3)岁。患儿均不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患儿28例, 皮肤感染患儿7例, 泌尿系感染患儿11例。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因感染或炎性病变给予阿奇霉素治疗, 用药剂量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确定, 其中经静脉滴注的患儿给药剂量为10~500 mg(滴注时需先以注射用水将其充分溶解, 配制成浓度为0.1 g/ml的溶液, 再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进行滴注, 当阿奇霉素注射液浓度为1.0 mg/ml时, 滴注时间为3 h;浓度为2.0 mg/ml时, 滴注时间为1h);经口服途径用药的患儿, 给药剂量为0.25~0.5 g。
1. 3 观察指标 对阿奇霉素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分别计算经口服给药、经静脉滴注给药患儿的构成比。同时, 记录患儿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
2 结果
46例患儿中, 经口服给药的患儿有19(41.3%), 经静脉滴注给药的患儿27例(58.7%);其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2例, 过敏性皮疹4例, 肠胃不适31例, 发烧9例, 以肠胃不适为主要症状, 占67.4%。
3 讨论
阿奇霉素对多数革兰阳性需氧微生物、革兰阴性需氧微生物、阴性菌以及厌氧菌等都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而且化学性质稳定, 组织渗透效果好, 在机体扁桃体、肺部等组织中可高浓度富集, 持续性强, 在较小的用药量下, 经一次给药即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5]。在儿科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及附件等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受到青睐。但随着其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 不良发应报道也相应增加。
本文主要针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 发现经口服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略少于静脉给药途径。官晓艳[6]的研究对比了两种给药途经下, 患儿使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也未见明显差异。但是临床实践中还是认为阿奇霉素口服方式优于注射方式, 作为一种长效抗生素, 要求其每天用药1次, 且用药时间和疗程都不得过长。在不良反应的表现上, 肠胃不适发生率最高, 为67.4%, 其多以恶心、呕吐、拒食等为主要症状, 重者可致抽搐, 发生这种情况需立即停止给药, 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次是发烧, 占19.6%, 年龄较小的患儿以脸颊泛红、啼哭为主要表现, 年龄较大的患儿则多以躁动不安为主要表现, 出现这种情况需停药并给予降温处理。过敏性皮疹和休克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但皮疹的发生可能导致患儿严重瘙痒, 并因抓挠导致皮肤损伤, 需停药后给予脱敏治疗;而休克的患儿则需及时开展抢救[7-10]。
针对上述情况, 要从以下几方面给予药学监护, 给予必要的防治措施,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体措施:①掌握阿奇霉素的适应证, 在给药前做好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对3岁以下患儿口服阿奇霉素效果及安全性不确定的, 而15岁以下患儿注射用阿奇霉素的效果及安全性同样不确定, 需慎重使用。合理确定给药剂量, 避免擅自提高用药量或延长给药时间(每个疗程不超过5 d, 两个疗程的间隔时间应在3 d以上)[11-13]。②对联合用药的患儿, 需掌握联用药禁忌证, 做好联合用药监护。如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与阿奇霉素用药机制一致, 联用致拮抗作用;含铝镁抗酸药与阿奇霉素联用会导阿奇霉素药物浓度降低, 必须联用的情况下, 给药间隔时间需在2 h以上;卡马西平与阿奇霉素联用会使阿奇霉素药学降低, 卡马西平代谢阻滞, 阿司咪唑与阿奇霉素联用会引起心律失常, 禁止联用[14, 15]。
总之, 阿奇霉素应用于儿科治疗中可能因多种原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胃肠道反应是其主要表现, 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积极的预防干预有利于减轻、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李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2):335-337.
[2] 崔素英.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1):154.
[3] 黄长江.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4):1114-116.
[4] 周树发.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中外医疗, 2013, 22(7):109-111.
[5] 沙帮武, 李永玉.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32(17):3921.
[6] 官晓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2):69-71.
[7] 江秉云.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医学信息, 2014(28):286-287.
[8] 谭晓琼.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母婴世界, 2015(15):72-73.
[9] 郭小凤, 蒋萍丽.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68):26.
[10] 吕牧.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32(4):164-165.
[11] 车晓晴.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5):144-145.
[12] 柯尊寅.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 10(11):66-67.
[13] 严号芹.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大家健康(旬刊), 2015, 31(1):412.
[14] 王书芹.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7):00240.
[15] 陈现慧.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5):69.
[收稿日期: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