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2017-06-06程一平
程一平
【摘要】 目的 对采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组使用益气活血通痹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6.19%(32/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2,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1.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5, P<0.05)。结论 使用益气活血通痹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 可起到增加临床疗效的作用, 并实现对不良反应的控制, 效果显著。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益气活血通痹汤;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58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Yiqi Huoxue Tongb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84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Yiqi Huoxue Tongbi decoction for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 was observ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25 excellent cases, 15 effective cases and 2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5.24% (40/42),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15 excellent cases, 17 effective cases and 10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76.19% (32/42).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6.2222,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0 than 11.9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5.3165,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Yiqi Huoxue Tongbi decoction has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realizing the control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Yiqi Huoxue Tongbi decoc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在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的情况下, 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存在明显增长, 已发展成为影响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主要并发症, 存在一定致残率, 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患者多表现为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 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 药物治疗为主要疗法。但结合实际可以发现, 其疗效偏低。而从中医角度出发, 使用益气活血通痹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在临床得到推广, 本次本院就对该疗法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2例, 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52.48±8.58)岁, 糖尿病病程2~6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3.45±1.09)年;观察组中男22例, 女20例, 年龄32~76岁, 平均年龄(53.88±7.71)岁, 糖尿病病程1~6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3.84±1.23)年。本組患者中不存在心力衰竭、感染、足部溃疡等症, 均符合《现代中医神经病学》中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治疗中使用常规西药治疗, 即使用甲钴胺500 μg肌内注射, 1次/d。同时, 服用维生素E1, 25 mg/次, 3次/d。
1. 2. 2 观察组 患者治疗中使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 其配方包括有赤芍10 g、桃仁15 g、黄芪20 g、桂枝10 g、桑葚15 g、全蝎10 g、红花20 g、鸡血藤15 g、钩藤10 g、早莲草10 g, 取500 ml饮用水煎至200 ml后服用, 100 ml/次, 2次/d。治疗期间, 指导患者严禁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并对日常饮食等进行指导, 鼓励患者多参与运动。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1. 4 疗效评定标准[2] 结合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若无自发性疼痛、麻木等临床表征, 且经检测发现, 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 加快>3 m/s, 则视为显效;若各项临床表征得到缓解, 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加量在0~3 m/s, 则视为有效;若各临床表征加剧, 且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持续降低, 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6.19%(32/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2,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中无患者發生不良反应, 对照组5例(11.9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5, 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其致病因素临床尚未形成较为统一定论。但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 该并发症与炎症反应、代谢、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当代医学研究表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建立在糖代谢紊乱, 受到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导致。血糖过高将使得微血管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在血管内膜受损的情况下, 微血管基底膜将表现出异常增厚的情况, 管腔将持续变窄, 最终导致神经组织供血异常, 对神经脱髓鞘造成损伤[3, 4]。
临床对于该症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 包括维生素、钙拮抗剂、神经营养因子等, 但在长期治疗中, 患者易出现各类不良反应, 包括腹泻、胃部不适等[5, 6]。因该病症将对患者心理、身体健康等多方面造成影响, 使得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持续降低, 如何提升该类患者临床疗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在中医理论中, 糖尿病应属于“消渴”的范围内[7, 8]。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则归属于“血痹”、“痹征”的范围内, 患者因长时间受病症影响, 气虚而导致血液循环受阻, 气血津液损耗, 最终导致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在治疗中, 需要从活血益气、疏通经络以及通痹止痛等角度进行治疗。益气活血通痹汤中黄芪在益气方面的功效已被临床公认。红花具备通经活血的功效, 而桃仁则能对血管扩张性能进行改善, 钩藤在清热解毒、平肝等层面具有显著作用。而鸡血藤则存在有活血、行血的作用。桑葚、早莲草以及女贞子对患者肝脏功能改善具备显著作用。桂枝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助阳化气的层面上[9-12]。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则能发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效果。
在本次治疗中, 本院将益气活血通痹汤运用于4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6.19%(32/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2,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1.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5, P<0.05)。本次对比治疗充分表明, 采用益气活血通痹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治疗, 可起到提升临床疗效的作用, 且存在较高安全性, 对于保障该类患者治疗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与秦松林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使用益气活血通痹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 可起到增加临床疗效的作用, 并实现对不良反应的控制, 效果显著, 可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曾露萌, 郭进, 林敏, 等.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 2010, 16(22):158-159.
[2] 章颖.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糖尿病新世界, 2015(2):61.
[3] 周雅芸. 研究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3):129.
[4] 宫丽萍.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新世界, 2016(13):41-42.
[5] 秦松林, 张晓娜, 魏敏惠.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6):3286-3287.
[6] 舒仕菊, 犹昌会, 吴广.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现代养生, 2015, 16(22):158-159.
[7] 胡建国.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4(26):3563-3564.
[8] 邓兴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新世界, 2015(6):13.
[9] 王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1):45.
[10] 武文晶.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探讨. 黑龙江科学, 2016(23):18-19.
[11] 张帆, 王齐有, 贺红梅.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今日健康, 2015(8):85.
[12] 蒋岩, 刘畅, 谷欣. 益气活血通痹汤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研究. 科技创新导报, 2014(36):194.
[收稿日期: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