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017-06-06吕宏伟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5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标志

摘 要 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各学者持不同的看法,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在形成时期找到了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对促进革命的向前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主要是指理论内容的初步建构和活的灵魂得到体现。在详细考察党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革命道路 标志

作者简介:吕宏伟,东北师范大学 2016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413

一、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含义和特征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含义

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开始践行在八七会议上作出的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方针,艰苦卓绝的在井冈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在革命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中国革命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在能走向胜利?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占据着领导地位,革命逐渐走向低潮,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左”倾错误坚决斗争,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使得当时走向低潮的革命形势开始找到了新的出路,与此同时,在阐述道路的同时还涉及到党的建设、人民军队的建设、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等相关问题,这些理论内容也就建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界定毛泽东思想在何时形成,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含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部分。

因此,结合1981年的决议,纵观整个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长河来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两方面内容,第一,围绕着中国革命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框架建构起来,从而促成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内容形成。第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雏形形成。形成阶段的毛泽东思想的建构不再是简单的对革命经验的总结,而是趋于站在更高的角度将革命经验完整化、理论化。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的特征

从中国革命的实践进程来看,毛泽东思想最终的理论化、系统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要明确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标志,还应该总结出毛泽东思想在形成阶段的特征,以便更直观的确定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内容得以建构

在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开始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二大根据国情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毛泽东同志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做出的对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并且开始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以及加深对革命前途的认识等,这些表明我党对革命的动力、领导者、前途和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系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认识,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对革命道路问题和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等相关理论做了初步阐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向前推进了关键的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框架得以建构,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继续向前发展的基础上,我党在各方面也更加成熟,许多理论和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以建构相较萌芽阶段既有发展和深化又没达到成熟阶段的系统总结和展开,因此,作为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的特征。

2.毛泽东思想理论内容相对完整化

纵观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就是这一理论由不完整到逐渐完整,愈来愈丰富的发展历史。较之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理论内容不管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广度上毛泽东同志在这一时期不仅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还在根据地建设上,党的建设以及军队建设的认识上都有所发展,形成了一整套與革命道路理论想配套的理论,也就初步构成了毛泽东思想内容的主要部分。在深度上,形成阶段的毛泽东思想不再是对革命经验的具体总结,而是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上,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理论化总结。

二、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和形成过程

(一)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最基本国情,也是一切革命战争策略制定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主制度,正是中国社会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理论,在中国国情下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有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根据地建设和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是武装斗争的历史”。①

2.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大革命失败后,在八七会议上比较彻底的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只有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才能把中国最广大的人民调动起来,解放生产力,进行根据地建设,使我党得到农民的拥护,发展武装斗争。毛泽东同志在这一时期领导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注重调查,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在1928年12月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方法,但存在一些不足,在1929年又制定了先后制定了《兴国土地法》,修改了之前《井冈山土地法》中不足的部分,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土地革命的开展为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3.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依托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起来,根据地建设问题就突出了,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对根据地进行建设,毛泽东同志将根据地建设经验理论化。根据地建设是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就失去了后方,土地革命就不能彻底的进行。

(二)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

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现阶段的中国革命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党在八七会议开始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在开展城市斗争和以城市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占领城市的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提出“农村割据”的思想,科学的论述了小块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以及小块政权与大块政权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割据的道路。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反对“本本”主义的口号,②在实践中探索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在1928年10月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毛泽东同志在分析国内政治状时指出中国仍然处于反革命统治之下,急需进行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革命的领导阶级必须是无产阶级,当时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处在白色政权下,农村是敌人防守的薄弱区,将红色政权建立在农村作为革命存活下来的突破口,由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928年11月毛泽东在写给中共中央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中,又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在稳定和破裂时期不同的战略战术作出了具体的分析,使得小块红色政权的理论更加完备化、实用化。深刻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930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东同志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③体现出当时毛泽东同志认为农村斗争是党的工作重心,这就初步解决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重大课题,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1930年5月在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批评了照搬照抄苏联经验,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同志在这时已经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主张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当前问题,开始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所以在这个时期,它能够对中国革命经验,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从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理论至此形成。

三、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伴随着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在革命实践中的逐步解决,革命道路理论也逐步成型。中国道路问题的核心是把农村作为党的工作中心。192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经历了两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之后,在1930年发展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一步深入的认识和发展,使党的工作中心问题得到解决,提出了农村是党的工作中心,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提出农村是党工作中心的同时,在实际上仍明显的表现出以城市为中心,进行城市暴动的思想。因此,这篇文章只是解决了党的工作中心在农村的问题,并没有形成革命道路理论,所以单独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不科学的。

毛泽东同志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这篇文章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形成了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基本雏形。首先,毛泽东同志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和和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则,虽然当时还没有用“思想路线”进行表述,但是奠定了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其次,在《反对本本主义》一问中,毛泽东同志还强调了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及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这其中也就蕴含着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最后,毛泽东同志在文中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指导全党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制定方针、政策,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④《反对本本主义》形成了获得灵魂三个方面的基本雏形。

中国共产党人在分析中国社会及革命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由此,党的政治路线问题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得到解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解决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和党的政治路线问题,因此,这两篇文章标志着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革命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左”倾错误做斗争的实践中,开始有一定自觉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正是这样的革命实践,孕育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及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革命道路理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反过来又指导中国革命向前发展,这是判断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标准。因此,我们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604.

②毛泽东思想史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106.

③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98,115.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标志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奥运的五色环标志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