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06-06黄慧婷
黄慧婷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173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具体情况。结果 本次超声显示503例早产儿发生脑损伤, 其中8例脑白质软化, 473例脑室内出血, 1例脑积水, 14例缺氧性脑损伤, 7例脑实质出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 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P<0.05)。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感染、窒息缺氧、机械通气时间长、脓毒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P<0.05)。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发生情况与其胎龄、出生体重相关, 早产儿围生期感染、宫内窒息缺氧、机械通气时间长、脓毒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46
早产儿脑损伤会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 患儿会出现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问题, 使得患儿出现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方面问题, 患儿行为心理会严重受制。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 为早产儿脑损伤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5]。本实验选择了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73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具体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择了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73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080例, 女655例;胎龄25~36周, 平均胎龄(32±4)周;出生体重700~4050 g, 平均出生体重(2153.67±1352.48)g;胎儿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6];胎儿胎龄均<37周;胎儿入院日龄均<7 d;排除合并其他疾病患儿。
1. 2 方法 收集各项资料:①母源性因素。收集孕产妇围生期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同时收集孕产妇妊娠期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症状, 收集孕产妇分娩时选择的分娩方式与有无胎膜早破的问题。②新生儿因素。收集新生儿性别、胎龄、体重及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 收集新生儿有无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 并详细记录机械通气情况, 贫血患儿有无运用促红细胞, 观察新生儿有无出现脓毒血症、低血糖、酸中毒、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情况。产前发生感染、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等问题时, 生产时出现窒息、复苏抢救等问题, 亦或者是生产后出现抽搐、喂养困难等问题, 对早产儿行头颅超声检查, 如果怀疑早产儿有脑实质出血情况, 则要及时为早产儿行CT检查, 情况严重的早产儿要及时行头颅磁共振检查。
1. 3 观察指标 分析不同胎龄(25~32周、33~34周、≥35周)、出生体重(<1500 g、1500~2500 g、≥2500 g)早产儿脑损伤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脑损伤预测因素:基于所收集的各方面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所获结果总结高危因素。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分析 本次超声显示503例早产儿发生脑损伤, 其中8例脑白质软化, 473例脑室内出血, 1例脑积水, 14例缺氧性脑损伤, 7例脑实质出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 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P<0.05)。见表1。
2. 2 早产儿脑损伤Logistic回归分析 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感染、窒息缺氧、机械通气时间长、脓毒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P<0.05)。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脑损伤均是因孕产妇生产前、生产时、生产后出现的各类病理因素, 导致早产儿脑室周围出现白质化, 或是脑室内出血, 从而出现神经发育障碍, 甚至是导致早产儿死亡[7-10]。医学界对此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明确, 但多与早产儿感染、窒息缺氧、免疫机制相关, 感染诱发早产儿脑损伤的问题已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11-13]。
人体中的炎症因子会快速激活小胶质细胞, 而这属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炎症的关键, 小胶质细胞会严重损伤人的前体少突胶质细胞, 之后则严重损伤早产儿的脑白质[14, 15]。如果母亲、胎儿体内发生炎症时, 炎症因子会经由血循环侵入未成熟的脑组织、肺组织与肠道等, 从而严重损伤早产儿各个重要脏器, 亦有早产儿会于出生后出现严重感染, 或是出现缺血缺氧的问题。通常早产儿脑血管并不成熟, 其血管舒张会严重受限, 并没有深穿支动脉、室管膜下动脉的吻合支, 早产儿出现缺血缺氧时, 血压波动偏大, 患儿基质血管随之破裂, 从而脑室内出现出血症状;往往胎龄>34周的早产儿深穿动脉发育良好, 亦较为完善稳定, 能够自主调节自身脑室中的血流, 这时早产儿的脑损伤率低;同时早产儿机械通气、窒息复苏时间亦与脑损伤发生率息息相关, 如果时间长, 则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能力会被打乱, 这时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会随之提高。临床上对早产儿脑损伤并无特效治疗, 最关键的是要全面防范早产儿脑损伤情况发生, 医护人员要根据早产儿具体情况积极防治感染, 同时给予早产儿相应的营养支持, 机械通气中要严格控制时间, 以此避免早產儿脑血流动力学成为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 确保早产儿脑损伤发生情况被有效控制[16]。
本实验选择了本院收治的173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具体情况, 结果显示:超声显示503例早产儿发生脑损伤, 其中8例脑白质软化, 473例脑室内出血, 1例脑积水, 14例缺氧性脑损伤, 7例脑实质出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 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P<0.05)。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感染、窒息缺氧、机械通气时间长、脓毒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P<0.05)。
综上所述, 早产儿脑损伤发生情况与其胎龄、出生体重相关, 早产儿围生期感染、宫内窒息缺氧、机械通气时间长、脓毒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1] 袁天明, 俞惠民. 重新认识早产儿脑损伤.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4, 17(5):289-292.
[2] 谭竹, 王莉. 围产期早产儿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2):252-255.
[3] 倪美艳, 陈娟. 早产儿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5):113-116.
[4] 郭晓玥, 王妍, 邵珲, 等. 新生儿脑损伤产前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3):251-255.
[5] 邹明霞, 顾春建, 费敬英. 早产儿感染性疾病与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15):2396-2397.
[6] 王晓琴, 王莹, 李红. 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5, 30(4):286-288.
[7] 王乐. 早产儿脑损伤及危险因素分析. 新疆医科大学, 2006.
[8] 段洋, 毛健, 富建华, 等. 以磁共振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7, 2(6):427-433.
[9] 邓英平, 曹云, 丁红, 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9, 12(5):346-349.
[10] 刘振球, 余加林, 王建辉. 酸中毒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重庆医学, 2009, 38(14):1792-1795.
[11] 邓英平.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脑损伤及危险因素研究. 复旦大学, 2007.
[12] 陈小兰, 杨春晖, 赖春华, 等. 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9):20-21.
[13] 田鸾英. 早产儿脑损伤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2):128-130.
[14] 郑军, 张婉娴. 早产儿围生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 30(14):1057-1059.
[15] 马力, 温晓红, 杨海波, 等. 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國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6):471-475.
[16] 李燕凤, 陈月凤, 卢敏. 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当代护士旬刊, 2013(4):132-134.
[收稿日期: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