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很美,仍继续

2017-06-06

人生十六七 2017年6期
关键词:世界冠军羽毛球爸爸

童年是美好的,阳光轻抚,微风拂面,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徜徉在公园的绿荫下。这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但对浴華来说,羽毛球才是最好的伙伴。9岁时,浴华就开始接触羽毛球了。爸爸年轻时就打羽毛球,而且坚持多年,还经常参加厂里的比赛。“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看比赛,每次我都兴致盎然,小小的羽毛球就像欢快的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也激起了我的无限兴趣。”在爸爸的熏陶下,浴华对羽毛球有了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平时,爸爸教她打球,后来把她送到沈阳市体校接受正规训练。“我很感激爸爸,是他把我领了上了羽毛球之路,并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1988年的一天,浴华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沈阳市体校。经过测试后,羽毛球教练王斌说:“这个小姑娘悟性好,身体素质也不错,是块好材料儿!”浴华羞涩地抬起头,问:“这是真的吗?”“当然了,只要好好练,将来就能成为世界冠军!”世界冠军!这个词在浴华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并产生了强大的引力波。

浴华并不因为自己先天素质好而有惰性,反而是最能吃苦、最富有自制力和主动精神的队员。“只要训练馆里的灯还亮着,就一定能看到浴华练球的身影。”浴华对自己要求极高,从基本动作练起,一点点地增加难度,若做不到位便反复练习。而且,她每天坚持写训练日记,从中总结和提高。“1989年3月13日,星期一,训练内容:1.徒手操,活动跑,拉韧带。2.测验内容:立定跳起,扔球,跳绳,四角跑,十字跳,仰卧起坐,进退跑。训练总结:在立定跳远时发挥的不好,原来跳2.17米,现在才跳2.04米;仰卧起坐比原来做少了,原来做83个,现在做68个……”这是训练日记中的一段话,一方面体现了浴华的认真,另一方面也说明她能在训练中找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修正,使训练更加科学化。生活中的浴华很内敛,看到陌生人还会脸红,拜年时总跟在姐姐身后;赛场上,她却变了个人,兴奋不已,并把打败对手视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后来,宫革教练带她,一个寒假,她的球技有了质的飞跃。

一边训练一边参加比赛,浴华开始崭露头角,并成为市体校羽毛球队里的一颗新星。1990年,在全国少年羽毛球赛上,浴华杀入决赛,获得冠军。这个奖项沉甸甸的,却和“世界冠军”还有一定的距离。“今日刻苦训练,明日的世界冠军属于我。”浴华在心底给自己打气,也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在市队,浴华球打得好,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省队来选人时总把她拒之门外,理由是年龄小、个子矮。于是,爸爸就研究起食谱来,不仅每天中午给她送餐,还买来坚果、野酸枣等加强营养。当时,进省队是浴华的一个梦想,因为那是一个更大的舞台。“别人越是说我不行,我就越要做给别人看!”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浴华的心底酝酿开来。在打球的过程中,浴华也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干好一件事,就必须要付出很多汗水,甚至流下泪水。浴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然而,省队再次选人时,浴华又没能入围。挫折如小山般压在心头,使浴华喘不过气来。自己很优秀呀,可为什么……“爸,我不想打球了……”1992年年初,浴华突然提出这样的请求。“孩子,你这么优秀,怎能放弃呢?”“为什么我进不了省队?”女儿的话,使憨厚的爸爸心头一振。爸爸想了想,说:“那咱们就去厦门队吧,那里也许更需要你!”浴华点了点头。第二天,爸爸去火车站买票,回来时却说火车停运了。爸爸拉着女儿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咱们还是留在沈阳吧,你这么小,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当时,浴华只有13岁,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爸爸又怎能舍得?“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就是一块金子!”爸爸一边安慰,一边给她打气。姐姐浴辉还送给她一本书——《世界体坛100名将》,并写下这样的话:“既然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羽毛球,那么你就不会与同龄的女孩一样有诗情画意的生活。但是,姐姐相信你的选择,一定会比同龄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姐姐希望有那么一天,你的名字也出现在这本书里。”家人的鼓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浴华的心田,也使她在挫折中看到了希望。

挫折是成功的助力器,“柳暗”之处必然会有“花明”!1993年,浴华终于入选辽宁省羽毛球队。然而,这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并没有让浴华有多兴奋,反倒使她变得更稳重。“我一定要用实力去证明自己!”进队前,浴华练得更凶,脚底磨出血泡,手指关节受挫发炎,但仍挺着上场。在省队,浴华得到了白丽华、宋庆华等教练的悉心指导,还遇到了一群敢拼勇为的姐妹。“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只求能为国争光!”在教练们的精心指导下,浴华的球技更为成熟,很快成为队里的单打主将。

正如爸爸所说,浴华就是一块金子,也终有发光的那一天。1995年,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16岁的浴华带着冠军梦执拍出场。清纯的笑脸,轻盈的身影,熟练的动作,有力的封杀……很快,人们便把目光锁定在这个小姑娘身上。在女团小组赛上,浴华和队友刘仲首战,以2比0的成绩,轻取劲敌厦门队的第一双打程姣、彭杰,又扳倒了长沙队。之后,对战最强劲的南京队,浴华和刘仲力拼对手,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猛追,将比分扳平。之后,浴华单项赛出场,与南京队的葛菲单打独斗。当时,葛菲是羽坛上成绩显赫的老将,浴华则初出茅庐,名气和实力都相差甚远。然而,浴华并没有被强大的对手吓倒,越战越勇,场场立功,最终以2比0的成绩将国手葛菲拉下马。在单项赛的女子双打上,浴华和刘仲过关斩将,成为第一对闯入决赛的选手,虽不敌南京队的顾俊、葛菲而获银牌,但这一成绩足以令人称道。一时间,浴华受到国内羽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原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看过浴华的比赛后,对这位后起之秀称赞有加,称她是中国女单中的实力派。

1996年11月24日,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在丹麦锡尔克堡收拍,中国小将共夺得男、女单打和女双、混双4项冠军。在女单决赛中,17岁的浴华水平高出一筹,以2比0战胜印度选手波帕特·阿帕纳,夺得冠军。“这可是世界冠军哟!”那一刻,浴华觉得自己好光荣,掌声和鲜花点缀在身边,使她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这一年,浴华还被国家羽毛球二队选上,成为队里最小的一个。“8个队员,我最小,也最受教练器重。因此,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之后,浴华又参加了1997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获得羽毛球女单亚军,并在东亚运动会上和队友们获得羽毛球团体冠军……然而,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是汗水浇灌出了成功之花。

运动员大都会有受伤的经历,浴华也是如此。一次次训练,一场场比赛,使浴华经历了风吹雨打,也忍受着伤痛的困扰。1996年世青赛前夕,浴华因超负荷训练致使颈椎受伤住进了北京第三医院。“当时也不太懂,训练时,我突然感觉眼前一黑,就晕倒了。医生说颈椎劳损,造成头部供血不足,就给我配了个颈箍。医院住了几天后,我就归队了,因为还有比赛等着呢,我不能拖后腿,更要抓住这个机会。”1999年,她在一场比赛中用力过猛,致使胸长神经受伤。胸长神经起自臂丛锁骨上部,从腋顶穿出,经臂丛后方进入腋窝,沿胸侧壁下行分布于前锯肌,伴随胸外侧动脉下降。“这是我受伤最重的一次,因为神经受伤致使右臂抬不起来,右臂就像瘫痪了一样!”有人还说,这下可完了,非残废不可,这让浴华既害怕又担忧。“这么小,以后可咋办呀?”爸爸带她去了好几家医院,可都说这伤不好恢复。一时间,浴华感到天快塌下来了。“孩子,别灰心,你的右臂一定能好起来的!”每当遇到状况,爸爸总站在身边,成为她温暖而强大的支柱。后来,中国医科大学神经科专家丁罗兰教授建议她进行康复训练。当时,“康复训练”还是一个新鲜词,一些医院还没有这种治疗方法。“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每天坚持做两个动作,大半年过去了,右臂竟然能抬起来了。至今,我仍很感激丁教授,没有她,也许……”伤好后,浴华马上归队,备战2000年全运会。对于浴华来说,羽毛球就是生命中的因子,不可或缺,时刻存在。她也走在这条路上,不断变换角色,演绎出一段又一段精彩的人生。

2002年,浴华告别了运动员生涯,成为国家羽毛球三队(青年队)教练,2006年又执教国家羽毛球四队(少年队),帶领队员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佳绩。2011年,浴华回到家乡,出任辽宁省羽毛球女队主教练。谁都会长大,谁都渴望人生繁花似锦,然而,走在自己喜欢的路上就是一种幸福。羽毛球是浴华的最爱,它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成长,更凝聚了一家人的亲情。青春易逝,亲情长存。“我忘不了爸爸带我打球时的模样;我忘不了妈妈给我做的营养餐;我忘不了姐姐带着全班男生为我加油助威的场景……”为了圆梦金牌,浴华还给女儿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王圆鑫。三个“金”字叠到一起,那将是耀眼的高地,激起追梦的脚步。如今,于洋、赵芸蕾、李雪芮、王晓理、汪鑫、王琳、马晋等健将,已成为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当年,他们都接受过浴华的指导,并逐渐闪耀羽坛。

青春很美,仍继续……如今,浴华仍走在青春的路上,指导更多的年轻人高举球拍,拥抱梦想!

猜你喜欢

世界冠军羽毛球爸爸
11岁的世界冠军
——王子今
一所农村学校“跳”出10个世界冠军
羽毛球
世界冠军武大靖:平凡少年的逆袭之路
我和爸爸
梦之队,世界冠军2016!
羽毛球PK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