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88岁的老小孩
2017-06-06Zena
Zena
“我所创作的一切,都是天才之作。”
“我的灵感永远充满原创性,我绝不会山寨其他艺术家,因为我就是创作出最好作品的艺术家。”
“很多杂志都有报道我,要把它们都搜集起来,真不容易啊。”
“真是一副伟大的杰作啊。虽然是我画的,但我也忍不住赞叹了。”
“我在《朝日新闻》里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草间弥生的声望在国际上不断提升,她的作品能够卖到150万美金,事实上是160万美金。这样的作品每人都想得到一幅……”
草间弥生夸起自己来,可是毫不含糊。但就是这样一位看着十分严谨的怪婆婆,其实是一位十分自恋,但又非常认真地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八十多岁的老小孩”。
在公开场合看到的草间弥生,总是一头鲜艳的红发,身着圆点式和服,瞪着一双烁烁有神的大眼睛,迈着精神却又有点蹒跚的步伐,然后一本正经地夸自己。在平时生活里,草间弥生会呆在自己的画房里,一幅又一幅地开始画画,不停地创作。闲暇之时,也会作诗写书,对自己的自恋行为进行一番深刻地自我剖解。
世界著名的圆点女王、日本超级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日本坏品位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伟大的200名艺术家之一、影响力堪与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匹敌、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数不尽的大大小小的荣誉,也恰好证明了草间弥生的作品在长达半个世纪里一直被全世界广泛认可,并且持续散发着新鲜的生命力。
数不尽的圆点扑面而来,让你根本来不及思考,就一头扎进了一片眩晕和迷幻的世界。草间弥生的圆点系列是她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也是她灵感的源泉。1929年生于日本的草间弥生,在不到10岁的时候就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幻视。她所看到的世界也就像隔着无数斑点状的网。她就用手中的画笔不停地将这些重复的圆点一个个描绘又串联起来,就像是细胞、分子、生命,草间弥生把这些圆点看成是来自宇宙的和自然的信号,“圆是平面的,且没有活力;而圆点则是立体的、无限的。而且,圆点还象征着生命——月亮、太阳、星星是由数亿颗圆点构成的。这是我最核心的哲学。我通过圆点构成的和平在我的心灵深处生发出对永恒的爱的憧憬。”
对于一直专心于打理家族生意的母亲看来,富家女出生的草间弥生显然不应该成为食不果腹的画家,而应该成为“收藏艺术品的人”。所以母亲便毁掉了草间弥生所有的画布,并且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还经常关起来打骂,强烈的恐惧感和精神疾病的折磨让草间弥生痛苦不堪,“我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我的父亲不忠,我的母亲易怒且暴力。”
1948年,19岁的草间弥生开始进入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读书,因无法忍受古板保守的学校氛围,开始逃课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期间,她进山打坐冥想,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画了不少南瓜。虽然日本人常常拿南瓜来比喻人的样貌丑,但对于一个拥有不幸童年的孩子来说,有着坚硬外壳,柔软曲线和安全内部的南瓜就好像成为了草间弥生另外的一个温暖世界。有人称草间弥生为“南瓜女巫”,因为南瓜的形象在她多件作品中反复出现。“南瓜总是让我微笑,它们是蔬菜里最幽默的。南瓜也是我的人生伴侣。只要我的思恋一天不中断,我就会将它一直画下去。”
1955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旧书店偶然发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她当即被欧姬芙那种纯净、清澈、神秘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花卉作品感到震撼。她决定写信给欧姬芙寻求帮助。“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你为我指路……”深受感动的欧姬芙回信给草间弥生,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两年后,草间弥生离开日本,去了美国。临走时,母亲给草间弥生了100万日元,让她永远不要再踏入家门。为了表达自己的憤怒,草间弥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自己数千件的作品。
跟大多数到美国来寻梦的年轻画家一样,草间弥生也度过了一段潦倒的岁月。她在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就通过描写一名日本女孩在纽约的遭遇展现自己的早年经历:孤独潦倒,身无分文,仍然不打算回日本;她夹着自己的画在城市中的画廊间穿梭;由于不懂英语,这个小个子、相貌并不出众的东方女人卖掉一张作品都异常困难;在租住的公寓里,她半夜会被冻醒,一直画画到天亮;在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丢弃的烂菜叶,并用这些材料熬一碗热汤。
1964年,草间弥生组织了名为“千船会”的展览,她把阴茎模样的软雕塑塞进船里,摆满了整个房间。1966 年,草间弥生“非法”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她未经同意就带着作品《那克索斯的花园》(Narcissus Garden) 出现在意大利馆前面。1500个金色镜球(内部是塑胶制) 构成的装置,醒目突出,她本人穿着金色和服端坐其中。并立牌告示:一个金球价格2美元,强调艺术品可以像热狗一样叫卖。在被双年展组委会请出去之后,她穿着猩红色的紧身衣摊开双臂躺在镜球中间,风头超过所有参展艺术家。
1967年,她将标志性的圆点蔓延到现场行为表演的裸体之上。“在华尔街的纽约证交所旁,四个裸女正随着鼓手敲出来的节奏扭动着,而草间弥生在她的律师陪同下,正向她们裸露的身体上喷着蓝色的波尔卡圆点。警察迅速驱散了他们。”1968年,草间弥生组织“人体炸裂”的系列裸体集会后,迅速成为美国媒体追逐的对象,“猛烈”、“神秘”、“嬉皮女王”、“全能创作者”……各种名号纷至沓来。
美国艺术家约瑟夫·康奈尔的出现给草间弥生的人生增了添浪漫色彩。康奈尔是近代美国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电影先锋人物。第一次见面,康奈尔就直言不讳地表达出自己对于草间弥生的喜爱,“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可爱又漂亮的女生”。
“他每天写信给我,打无数个电话给我,在电话中呼唤我,以至于有人问我,电话是不是坏掉了。我说,不是的,是因为他一直在和我通话。”草间弥生后来回忆,康奈尔有一天,竟然给她写了14封信。自上世纪60 年代认识后,两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 年康奈尔去世。
爱人的去世给草间弥生一记重锤,她的精神问题越发严重。1973年,她便回到东京,独自一人在精神疗养院生活。在这里,她过着相当规律的生活。早上九点半到医院对面的工作室开始创作,中午5分钟时间吃饭,然后画到晚上7点。她极少外出,也很少会见客人,不逛百货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也就是在段时间里,她完成了包括巨型南瓜在内的数千件作品。同时,她还发表了十几本小说和诗集,包括《圣马克教堂的燃烧》(1985年)、《天地之间》(1988年)、《拱形吊灯》(1989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等。
1993 年,草间弥生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日本政府专门为她设立主题馆,以此向这位前卫女王致敬,草间弥生在本国以及国际艺术地位得以确立。
从1990年代之后,草间弥生也开始加入商业艺术的领域,先后与兰蔻Lanc?me、海港城Harbour City、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众多品牌进行跨界合作,推出了带有浓厚圆点草间风格的产品,同时也售卖众多艺术商品和版画。
如今这位年龄高达88岁的老人,仍然每天坚持创作,灵感仍如泉涌。“当我面对油画布的时候,我的脑袋一片空白,我就任凭双手在画。当我在画画的时候,灵感会随时上脑的。我的脑袋里就会出现完整的图案,然后我就照着画下去。”即便走路变得不再灵敏,草间弥生仍然坚持不坐轮椅,她不想让人看到她已经老到不能自理了,“自从我成名之后。有了钱,一切都好多了。但是在精神上呢,我不得不与老年抗争。我现在比起年轻的时候,要吃力很多了。如果我能够年轻十岁,我就开心死了。”
诗歌
《樱花》
我想咀嚼樱花
我想亲吻她们的粉红绯色
它们那洋溢宇宙的香气
在我的青春中消散
要记住,如今我的泪水从我的眼睛中流下
缤纷的樱花花瓣
散落在我那苍白无力的爱途之上
终有一日
我要面对死亡
我便会携去所有的爱恋
终结自己的生命
那个时候
樱花花径将毫无差错地
将整个的我展开
樱花啊
樱花啊
樱花啊
它们穿越了我的生和死
亲爱的樱花
感谢你
《你们如今死去 致亡父母》
你們如今死去
你们的灵魂
穿过云群般的木芙蓉
披下彩虹光芒的粉尘
一去不复返
但你们和我
在爱与恨无休止的纷争中分道扬镳
作品图解
01圆点
因为作品常常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圆点,而且几十年来一直不断重复,草间弥生被冠以了“圆点女王”的名号,而这些圆点也几乎成为了她的“注册商标”和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记。实际上,即使是第一次见到草间弥生作品的人,当你注视着她那些标志性的圆点构成的画面,你也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足见其符号价值和影响力。
02南瓜
事实上,草间弥生是最爱南瓜的艺术家了。从上世纪 40 年代开始,南瓜便出现在草间弥生的作品里。“我会忘记所有,只为集中精神,直面南瓜的灵魂。”草间弥生在自传中透露,自己曾经一个月盯着一只南瓜。
03无限
“镜中几千几万道光速明灭的色彩,正是我们凡尘俗世的缩影。或许某次绚烂消散之后的黑暗,会把我们的灵魂带进阴郁的死寂,在那瞬间的毫厘与倏忽中,我们会斩断人生这不看的大戏,对生命与享乐的万花筒摇头。那些迷幻的光,是梦,是泡影,是天堂。” 正如南国夜晚熠熠璀璨的星光,你能看到它们的光芒,却感觉不到热度。也许仰望星空于草间弥生来说,是一种冥想和自我修行的过程,是“孤独的求道的赤诚”。
04绘画
自2009年开始创作的《我永恒的灵魂》(My Eternal Soul)系列绘画新作。
无尽的网、圆点和突起物,围绕重复、扩散、积聚和消融的概念,星罗棋布、四处伸延的物体,满布标志性的南瓜黄斑点图案,色彩极其鲜艳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