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一次流传千年的聚会
——马远笔下的《西园雅集图》

2017-06-05

老年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李公麟马远文士

□ 尚 欣

又一次流传千年的聚会
——马远笔下的《西园雅集图》

□ 尚 欣

所谓“雅集”,是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由于集会活动参与主体的文人特质,使集会上升到“雅”化的层次。虽然不同时代,“雅”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但雅集一直乃历代文人所津津乐道之事。首创“文士雅集”图像者,当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据《历代名画论》记载,顾恺之曾作有《陈思王诗图》,即《图画见闻志》《广川画跋》所记的《清夜游西园图》。

北宋末年,由于文人画兴盛,“西园雅集”故事再次成为画家们喜欢的题材,尤其是李公麟、马远等人,以驸马王诜等16名士“西园雅集”为蓝本创作的《西园雅集图》,更成为新的绘画典范。

历史上,李公麟、刘松年、僧梵隆、马和之、赵伯驹、马远、钱选、赵孟、戴进、商喜、唐寅、仇英、尤求、程仲坚、李士达、石涛、丁观鹏、徐扬以及现代的傅抱石、张大千等人,都有过这一绘画题材的作品问世。据梁庄爱伦考察,历代著录《西园雅集图》画作共有47幅,其曾见到过存世的《西园雅集图》41幅,共计88幅;衣若芬女士说,她“所见又不只于此”。可见此题材的经久不衰。

宋代有很多绘画世家,其中最为出名的恐怕要属山西的马家。自北宋后期的马贲开始,马家先后有五代人在皇家画院供职。马氏家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画室或作坊。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兄弟、黄庭坚、李公麟、米芾、蔡肇等16位名士,于驸马王诜宅邸西园集会。马远据此所绘,艺术地再现了这次非常值得留恋的雅集的具体情形。长卷共分四段。右面起首近景部分作翠竹垂柳、溪水石桥,书童正下船搬运物件,一小童在舟中正欲撑篙而去,对岸行旅则驱驴缓缓而行。

转过溪桥竹林坡岸,便是王驸马的西园,文人高士此时已经沉浸在雅集的兴会之中。首先是苏轼形象的出现,作居前策杖、徐徐过桥情形,面容沉郁而凝重,似乎有无限心事。两小童一携琴、一捧扇相随。

第三段为众人观看米芾挥毫作书的情形,诸文友或立或坐,凝神围观,共有文士僧侣14人,侍女、书童等7人,这一段显然为全卷的高潮所在。

最后一段则作弹琴、策杖独行、远望的文士情形,当为米芾所记载的三位高士形象,后有两童正烧火烹茶。

马远创作的《西园雅集图》,虽是参照西园雅集故事而绘制出的长卷,但从图中出现的人物看,与李公麟所绘《西园雅集图》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马远将作书者改为米芾;使苏轼以单独策杖徐行的形象出现,显然有抬高苏轼的因素在;后段数人则改为三人,米芾题壁以及其他二位名士谈话的形象均已不存;且将16六位名士变为18位,侍女、书童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了,这都是马远以李公麟原作为范本,进行大规模改造后获得的结果。

虽然不尽同历史人物符合,但在画面中,确实取得了人物形象更加凝练、事件更加集中的效果。虽然作品的主题是北宋末期的西园雅集故事,但作品内容的集会形式,已经是南宋文人士夫雅集的具体显现,体现的是南宋时期文士雅集的真实情貌。

马远《西园雅集图》的构图以及表现出来的风格特色,不同于北宋末年李公麟所处时代的审美崇尚和风格特色,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追求。马远将自己最擅长的江浙山水特征融入了画面,画面中物象的表现非常丰富,甚至细微的小草也被一一刻划出来,树木、杂卉多以笔写出,山石以大斧劈皴法为之,极显江南方劲瘦硬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色,将“边角之景”及“水墨苍劲”的技法有机地融合起来,与李公麟时期的画风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此作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技法也十分简洁:衣纹用钉头鼠尾描,劲畅有力;五官等细部用笔点戳而成,亦颇为生动自然。对人物的刻画,确实极具特色,将李公麟创立的白描技法作了新的发展。

《西园雅集图》(局部) 北宋·李公麟

《西园雅集图》(局部) 南宋·马远

《西园雅集图》南宋·马远 绢本设色 29.3cm×302.3cm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李公麟马远文士
李公麟《五马图》首度公开亮相
本期拉页
坚持不懈的李公麟
论玉山雅集与元后期文士群体的追求
南宋绘画专题
荆轲并非刺客:重读《荆轲刺秦王》
臻于“纯粹”的布衣文士:洛地先生
丫环对对联
丫环对对联
丫环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