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传纪录片文本的同一性研究
——以《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为例

2017-06-05黄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辞格伯克河南

黄娜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4)

[语言文字研究]

宣传纪录片文本的同一性研究
——以《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为例

黄娜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4)

基于伯克同一理论对宣传纪录片《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文本进行修辞同一性研究。通过文本分析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发现该片旁白者在修辞内容方面倾向于使用同情认同;在修辞形式方面善于使用辞格形式和规约形式。内容同一策略和形式同一策略可以帮助宣传纪录片修辞者(旁白者)更好地获得受众(观众)的同一。

宣传纪录片;同一理论;《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

引言

宣传纪录片,是一种“以建构特定意识形态为创作目的,以纪实为美学特征的纪录片”。[1]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开始主动地利用宣传纪录片来进行国家形象的建构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将之用于展现国家的人文关怀和民族意识,以此传达国家政治的民主意识。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现在有实力也有意愿向全世界展示和宣传自己,以希望向世界人民传递友好的意愿和态度,改变、维护并重构其在世界上的形象。2011年1月17日至2月1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中国形象·人物篇》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公映,播放频率为每天300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塑造中国文化形象。《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Henan,where China began)宣传纪录片于2015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广告屏持续播放27天,记录片为全英文字幕,纯英语旁白,时长8分20秒,从中国文明发源地、中国文化瑰宝之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文明之功夫哲学介绍河南。此片一经播放,引起众多国内外观众的惊叹和喜爱,不少国内观众频频转发观看,推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并称之为“高格调”的唯美宣传纪录片。本文尝试以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的核心——“同一理论”,对该纪录片的旁白文本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揭示该纪录片如何利用“同一性”策略进行旁白设计,取得与观众的同一,从而达到河南文化和形象的宣传目的。

一、同一理论

伯克新修辞学的理论核心是同一理论。“同一”根植于“物质”这一概念,“人类通过各种特性或本质来形成本身或个性,包括人体、职业、朋友、活动、信仰和价值。当我们本身与其他各种特性或物质发生联系时,便于相关的人或是分享共同的本质。”[2]伯克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联系称作“同质”。同质体就是两个实体通过共同的思想、态度、物质财产或其它特征联系和结合起来。在伯克看来,“同一性”与“同质体”同义,“共同的本质建构了个体与某些特性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2]若要使A与B达到同一,则必须使A和B同质。

伯克引入“同一性”概念,对修辞学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是以此来代替传统修辞学中的“劝说”,只是把它看作是对劝说的一种补充。传统的古典修辞学强调“演说者”对“听众”清楚明确的设计,而同一性则包括无意识劝说的可能性。所以,伯克的“同一性”修辞观与传统修辞学存在不同之处。伯克提出的同一性修辞主要通过内容同一策略和形式同一策略与听众达成同一。就修辞内容而言,同一性修辞策略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从修辞形式来看,实现同一性有规约形式、前进形式、重复形式和辞格形式等四种。

伯克的新修辞学极大地拓宽了修辞分析的范围。近年来,伯克的新修辞学越发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被应用于许多方面,为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修辞学视角,“同一理论”成为国内众多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国内近年关于“同一理论”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家领导者的就职演说、国情咨文演讲和地方性演讲的同一性分析;[3]-[6]对法庭论辩话语的修辞同一性分析;[7]其他公共演讲的应用分析。[8]相比之下,宣传纪录片的同一性研究较少。笔者将运用同一理论具体分析同一性在《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中的运用,加深对该宣传纪录片旁白文本的理解,揭示宣传纪录片旁白者如何有效运用“同一性”进行谋篇布局,与观众达成同一,说服观众接受并认同河南的“中国文明”。

二、《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的同一性应用分析

(一)内容同一

伯克提出从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三个方面来获得内容同一[4],这三种策略在《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宣传纪录片旁白文本中都有具体运用。

1.同情认同

同情认同是指同处于一个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情感、价值、观点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即共同情感[6]。记录片旁白者在设计旁白文本的过程中与观众同情,可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中,旁白者试图通过“共情”来获得观众的认同,以赢得其对河南文化和文明强烈认同感。“共情”不仅可以缩短旁白者与观众之间的空间距离,而且还可以使双方共同置身于博大精深的河南文化和文明之中。纪录片主要使用了共同的价值观、人类需求和情感状态来获得同一。

(1)价值观同一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是人认定事物,判断是非曲直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可以是人对事物的态度、认识或看法。价值观与修辞紧密联系,在整个修辞过程中,价值观都会参与其中。修辞者在修辞过程中,要取得受众的同一,可以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实现,如:

① In human history,many ancientand splendid civilizations were born and died.

②All styles or schools of martial art originate from Shaolin Temple.

①是对人类历史上古文明兴衰存亡的认识,②是对各门派武术皆出自少林寺的看法和对少林寺功夫博大精深的认识。旁白者通过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认识,引出人们对河南“中国文明”的认识,并通过人们对少林寺功夫的共同认识,以强化观众对河南文明的认同感。

(2)需求同一

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需求。在修辞过程中,只有受众的需求得到满足,才有可能被修辞者劝说,与之达到同一,如:

①Fortunately,we can still enjoy theireverlasting charmin the Ruins of Yin Dynasty.

②Kungfu or martial arts can only be mastered through hard work and practice,which contains rich yet profound Chinese philosophy,whether incuring diseasesand improving health,or insubduing the enemyandpreventing conflict,Kungfu can even have an effect on the daily lives of Kungfu fighters.

上述句子表明了旁白者与观众共同的基本需求即审美需求和安全健康需求。everlasting charm是人们对永恒之美的追求,curing diseases、improving health、subduing the enemy、preventing conflict是人们出于安全与健康需求学习功夫的原因,旁白者通过介绍河南殷墟文明的“永恒之美”和学习功夫的好处,以满足观众在美、安全、健康上的需求,使其从心理上接受河南文化和文明,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

(3)情感同一

“情感”一词源于拉丁语,最初意为“使…兴奋”,现在多指一个人的主观情感,可以引发、指导和维持一个人的行为。在修辞劝说中,唤起受众情感是达成同一的关键。所以,如果想要成功地劝说一个人,可以与之“共情”,唤起其内心的快乐、兴奋、喜悦、愤怒等情感。该纪录片极其善于利用富含情感色彩的形容词和褒义名词来唤起观众情感,达成同一,如:

①China is the only country withuninterruptedhuman civilization.

②Themagnificentriver holds anunshakable position in the heart of every Chinese,worshiped by every generation and called “the mother river”.

③Withwit,diligenceandtenacity,Chinese descendantspursueco-existenceand common prosperityon this land.

①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充当形容词来修饰civilization,以唤起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对中国文明的骄傲自豪之情;②使用形容词magnificent和unshakable表达旁白者内心对黄河的赞美和挚爱之情,以此引起观众共鸣;③使用了5个名词,以表达对中国祖先智慧、勤劳和坚韧精神的肯定和追求共存和共同繁荣的褒扬,让观众感受中国祖先们身上良好的品质,鼓舞观众努力工作,建设祖国和家乡。

2.对立认同

追求同一的过程中,会涉及对立的关系,即“对立的实体之间基于共同的敌人而创造同一性”。[2]如diseases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敌人,旁白者介绍学习功夫可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以引起观众对中国功夫的认同。在比较久远的年代,人们面对enemy和conflict时,通过学习功夫来解决此类问题,激发观众对中国功夫的尊敬和崇拜之情。

3.误同

“同一性可在无意识的层面下用于劝说,这是第三种、也是最强有力的一种作用。”[2]若使用这一策略,同一性的达成将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伯克认为,“误同”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使用“我们”一词[8]。在宣传性纪录片中,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有助于拉近旁白者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该片中共使用了两次we和三次us来获得观众的同一,如:

①Fortunately,wecan still enjoy their everlasting charm in the Ruins of Yin Dynasty.

②In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wemay feel that the uniqu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all aroundusand withinus,which is to a large extent reflected in Kungfu.

③Henan,the crad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is atreasure trove ofculturalrelics,defying the concepts of space and time and shining brightly overus.

旁白者带领观众一起感受身边独一无二的中国特征——功夫的存在,激起观众对中国功夫的向往,引起观众对中国功夫魅力的认同和赞美。

(二)形式同一

同一性修辞通过内容和形式互动交流实现,修辞内容的同一离不开修辞形式的同一。本节将讨论和分析四种形式策略,即规约形式、前进形式、重复形式和辞格形式。

1.规约形式

《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一个作为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播放的官方宣传纪录片,其旁白文本必然是正式且官方的。该片规约形式同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结构;二是行文技巧。

该片旁白文本从结构上可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开场、主体介绍和结束。开场部分旁白者沿着“人类历史古文明兴亡-中国文明未间断-中国文明起源时间-中国文明发源地河南”这一顺序进行介绍,借以激起观众对中国文明发源地河南的兴趣、好奇和期待,然后通过下文主体介绍满足观众心理。接着,该片主体部分旁白者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专属河南的“中国文明”。在中国文明发源地中,旁白者讲述了“母亲河”黄河和在黄河流域兴起的炎黄子孙以及三个河南名城(洛阳、开封、郑州);在中国文明瑰宝——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部分,旁白者先是为观众解疑,回答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即 “天地之中”、龙门石窟和殷墟,接着讲述登封是古时宇宙天地之中——中国的中心,“天地之中”的三种主流文化(儒家思想、佛教、道教),以及岸阳殷墟“书法”;最后介绍文明代表实体建筑龙门石窟。这些详细的介绍均是观众内心期待的河南“中国文明”。

旁白者也使用了一些常用的技巧来展现该片介绍脉络,让观众清晰。下列句子分别出现在旁白文本的开场、主体和结束部分。

①And the fertile land where Chinese civilizationbeganis Henan Province.

②Therefore,Dengfeng became the popular location for the capitals and cultural center of early dynasties.

③Moreover,Tai Chi or Shadow Boxing,another school of Kungfu in Chinese martial art culture,was born here as well.

④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 it’s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is just like an old man,remaining stubborn,tenacious,intelligent and industrious.

began一词有一语双关之效,一是表明中国文明“开始”的地方,二有该片将要“开始”介绍河南的“中国文明”之意。该片旁白文本虽未使用国情咨文或公众演讲时经常使用的一些极为明显的诸如first、second、next之类的连接词,但旁白者匠心独用,使用therefore、moreover、remain等内含紧密和逻辑意义的词,照顾和满足观众对旁白文本结构的预期。

2.前进形式

前进形式主要是引导观众“预期和渴望一定的发展”。伯克认为,前进形式可以分为三段式前进和质性前进。[9]纪录片旁白文本采用了一些“三段式前进”策略,如:

①In ancient Chinese cosmology,China was regarded as the center of the heaven and earth,and the center of China was Dengfeng.Therefore,Dengfeng became the popular location for the capitals and cultural center of early dynasties.

其“三段式前进”结构为:

前提: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论(ancient Chinese cosmology)

条件:中国是天地之中(China was regarded as the center of the heaven and earth);

登封是中国的中心(the center of China was Dengfeng)。

结论:登封成为前朝京城和文化中心的热门选址 (Dengfeng became the popular location for the capitals and cultural center of early dynasties)。

②It’s said that when a fighter surnamed Chen saw the symbol of Tai Chi in a place named Chenjiagou where two rivers flowed together,he then founded the world-famous school of martial art——Tai Chi after realizing that the universe consists of Yin and Yang.Tai Chi,because of its combination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OrientalInclusive Concept,and unremitting effort to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can help attain the goals of selfcultivation and longevity.

其“三段式前进”结构为:

前提:陈氏意识到宇宙中阴阳的存在(realizing that the universe consists of Yin and Yang);

条件:陈氏创立世界著名的武术流派---太极(he then founded the world-famous school of martial art——Tai Chi);

结论:太极助人修身长寿(attain the goals of self-cultivation and longevity)。

这两处例子利用“三段式前进”向观众展现河南“中国文明”“天地之中”的源远流长和“太极”的博大精深。

3.重复形式

重复形式是指用不同的方式重新陈述同一件事。与文本重复同一语言形式不同,重复形式意为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阐述同一件事或意思。该片时长8分20秒,旁白者意欲介绍河南的“中国文明”,必须重复一些已经发生的重要事件以感染观众并加深其对“中国文明”的深层次的认识,如:

Longmen Grottoes,the magnificentstone carving complex in ancient China,with its over 100,000 statues stretching along one kilometer,was completedin piecesover 400 yearsfrom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o the Tang Dynastyuntil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旁白者讲述了龙门石窟建成所经过的的三个时代,一方面带领观众回顾龙门石窟的建成历史,另一方面也向观众解释了龙门石窟为何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之一。通过重复,旁白者加深了观众对龙门石窟文明的心理印象。

4.辞格形式

辞格形式包括头韵、尾韵、明喻、暗喻、拟人、重复和平行等。表达观点时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总有一种是较其他更为有效的方式,此时,如何表达内容比内容本身更为重要。辞格形式可达到同一。

表1 辞格分布

由上表可以看出旁白者使用较多的辞格形式为头韵、尾韵、平行和明暗喻,下面将主要分析这四类辞格形式。

(1)头韵

头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单词的首字母或音节相同。该片中,旁白者一共使用头韵12次。如“Chinese descendants pursueco-existence andcommonprosperity on this land.”中,旁白者使用co-existence和common prosperity来展现这片土地上的中国祖先们“共生存”和“共繁荣”的精神。此处使用头韵,一来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二来让观众记住旁白者所说的这两种精神。

(2)尾韵

尾韵是指每个单词最后一个字母或音节相同。尾韵在该片中一共出现18次,为旁白者使用最为频繁的辞格形式。如:

①The three mainstream cultures,Confucianism,BuddhismandTaoismset up base here to carry forward their culture.

②If characters are themanifestationof abstractcivilization,stoneinscriptioncan be seen as the concreterepresentationofcivilization.

①加粗单词以-ism结尾,直接呼应前面的three,表明这就是三种主流文化;②尾韵押-tion,对比抽象文明的展示是文字的话,石刻则是文明的具体象征,突出石刻艺术的可见性与具体性,给予观众直观可见的感觉。

(3)平行

平行通常表现为句子或短语的结构相似、语言简洁、结构平衡、时态突出和语调富有吸引力,如:

The 5,000-km Yellow Riverbreaksthe last barrierandflows into the broad plain,forming the crad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前两个动宾短语用作充当谓语和宾语,表明黄河的流势和作用;后面的动词的现在分词后接短语充当状语,展现中国文明摇篮的形成。

(4)明暗喻

明喻是指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属性,通常用一些诸如“(好)像”、“类似”、“正如”之类的词语。有时一个抽象,另一个具体明喻则一般不会使用这样的词语。使用明喻和暗喻修辞格,不仅可以增添文字的美感,而且可以加深受众的印象。文本中将黄河比作母亲(mother),形象地表明黄河孕育了中国文明。然后将抽象的中国文明的开始比喻成具体的婴儿用的摇篮(cradle),易于观众理解。此为两处暗喻。另外一处明喻使用just like(正如、好像),将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明比作一位顽强、坚韧、聪慧和勤劳的老人,展现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浓厚的的历史感。

(三)同一策略分布频率

该片对内容同一策略和形式同一策略的使用基于不同的目的,也起到了不同效果。以下为同一策略的分布频率。

表2表明该片在修辞内容方面旁白者使用同情认同策略最多。该片为宣传纪录片,与观众同情,更容易让观众理解、接受和认同河南的“中国文明”。表3表明,旁白者使用辞格形式最为频繁,说明其善于利用修辞格以丰富文本语言和增加河南“中国文明”的内涵美,这也就是观众直呼“唯美”的主要原因。另外,旁白者还善于使用规约形式策略进行文本结构安排和使用行文技巧,满足观众对河南“中国文明”的层次感和整体感。

表2 修辞内容同一策略分布

表3 修辞形式同一策略分布

三、结语

本文运用伯克同一理论对宣传纪录片 《河南:中国文明发源地》文本进行修辞同一性研究。旁白者在修辞内容方面倾向于使用同情认同;在修辞形式方面,尤其善于使用辞格形式,其次是规约形式;内容同一策略和形式同一策略可以帮助宣传纪录片修辞者(旁白者)更好地获得受众(观众)的同一。

[1]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温科学.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M].台北:书林出版社,2010:173-174.

[3]李爱娜.伯克新修辞视角下的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4]苏慧.奥巴马2012年国情咨文演讲同一性分析[D].南宁:广西大学,2013.

[5]熊仕薇.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的同一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6]郑春婷.伯克同一理论关照下的奥巴马2009年11月16日上海演讲[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5):18-19,48.

[7]黄蓉.同一性理论视角下法庭论辩话语的修辞分析[D].南宁:广西大学,2014.

[8]张建军,袁秀丽.略论肯尼斯·伯克同一理论及其在英语演讲中的应用[R].香港:第二届社会科学与教育国际会议,2013. [9]Burke,K.Counter-Statement[M].New York:Harcout,Brace,1931:124.

A Study on the Identity of Documentary by Taking the Public Documentary"Henan,where China began"as an Example

HUANG N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Based on Burk's identification theory,the study intends to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ublic documentary Henan,where China began.The study,by adopting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text analysis,finds that,the text tends to use identification by sympathy in rhetoric content;Rhetoric form focuses on figurative form most,followed by progressive form.The strategies of rhetoric content and form in this tex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achievement of identification between the rhetoric(narrator)and the audience.

public documentary;identification theory;"Henan,where China began"

J952

A

1671-1084(2017)01-0086-06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1.020

2016-09-26

黄娜,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辞格伯克河南
第七页 知识点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新高 特雷·伯克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