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2017-06-05冀津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冀津

摘要:“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是计算机教师的研究重点。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本文分别对该课程的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模式

一、引言

“程序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包含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信息类专业的初学者讲授计算机的基础概念、思维模式,以及用于解决问题的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这一课程在推进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类学科的理解力,培育学生学习信息类专业的兴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习惯。

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经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均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有的学校也对该课程进行过相关改革,有的学校多年来延续同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内容单一。按照教学大纲的设置,近年来,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均以“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算法、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函数、指针、文件等知识点。虽然C语言是非常经典的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但学生在学习C语言之后的第二学期还要学习JAVA语言。在目前高职课程学时受限的情况下,这两门程序设计课程仅有96学时,无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任何一门编程语言。

2.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知识进行单向传递,即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外化,用自己习惯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本领。但這种方式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汲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此外,教师作为教学的另一方,实际上也处于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标的被动状态。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过分强调了教师“教”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因而不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依然采用机房授课,教师利用“投影机+电子教案”的方式将程序设计的过程、算法讲授给学生,虽然比起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效率,但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电子教案能够反复使用,反倒让一些不喜钻研的教师一劳永逸。而有的教师虽然精心制作了PPT,但在课堂上利用播放幻灯片的方式给出所有的程序代码,让学生依然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其缺乏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且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这种教学模式过于依赖电子教案,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材单一。教师授课内容一般都是遵循教材上的篇章和知识点,并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备课,准备电子教案。教师的授课过程也就是实施教案的过程。经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程序设计基础”采用的教材都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选定的,每一学年更换的频率不高,而且实训教材的章节案例也都类似,有的院校甚至尚未采用实训教材。

三、课程改革建议

1.课程适度整合,重置教学内容。“程序设计基础”的任课教师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结合项目案例进行研究性教学,并让学生参与课程改革项目,及时将最新教研成果和学科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探索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根据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课程内容。针对学时数少的问题,教师可以将“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内容由原先的C语言程序设计改为JAVA语言程序设计,即将原来的后续课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内容,合理分布到一年级的两个学期进行讲解,统一课程名称为“程序设计基础”。这样就能有充裕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将这门课程学精、学细、学牢。

2.改进授课方法,活跃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是语法规则多,实践性强,对于初学者而言,能够接受并熟练使用语法规则最为关键。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授课方式,使抽象的理论和语法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讲到“冒泡排序”这个算法时,教案应有一种动态的效果,对一个数值序列中的每两个数进行比大小,实现“两两相较,小的升上来,大的沉下去”这样一个排序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教学中心,而应该突出学生的重要角色。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并选派一名组长为大家演示算法,以此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知识并内化。

3.变换教学手段,提升课程质量。采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的手段已经稍显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为了克服传统课堂授课的时空约束,任课教师或教学团队可以建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网,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及答案、电子辅导书籍等教学资源;还可以将一些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在线观看和下载,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手段使教学不再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由教师帮助学生根据个人学习状况进行学习建构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决定何时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教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多种教学手段的并行使用,能够较显著地提升课程质量。

4.加强教材建设,注重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程序设计基础”教材若连续三年不更新,其内容就会落后于市场需求。而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关于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更要熟悉计算思维和算法规则,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市场上适合高职学生的“程序设计基础”教材良莠不齐,笔者建议任课教师或教学团队能够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材,最好结合本专业的实训教程。教师编写教材的过程,也是一次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梳理,是一种对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在我国“十三五”时期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程的教学质量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又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首要标准。随着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也应该加快速度、提升高度。作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讲授者,教师要勇于探索和实践,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高效的教学手段,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学与科研,切实提高“程序设计基础”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育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信息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科.“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203-205.

[2]董淑娟.高职“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0):125-127.

[3]刘光蓉.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54-156.

[4]计春雷,吉顺如,宋晓勇.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5):18-21.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