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2017-06-05王筱莉杨湘浩
王筱莉 杨湘浩
摘要: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在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结合教学实践要求,并兼顾学生的基础差异,给出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模式的具体改进措施和建议。使本门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和岗位,努力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131-02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高等院校通过开设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来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系统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系统化知识与能力,掌握信息分析研究和信息资源服务,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一个重要的知识理论的教学环节。虽然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增长,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1.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结合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以及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建设,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理念和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梯队等方面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不合理,课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在信息资源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和单一,综合性不强。同时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案例分析千年不变,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而教学理念不开放,很多是为了讲一门课而讲,没有考虑本门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中的作用。这些使得课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信息资源管理的课堂上,发现很多教师以“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师讲授为主,这种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由于课程内容的繁杂、抽象,不好理解等,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没有趣味,致使学习兴趣不浓的现象存在,因此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师资配比欠佳,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和学生的配比越来越不合理。一个班经常达到100多名学生,还有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等現象非常比较明显。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教学效果欠佳,达不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2.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如下:
1)优化课程内容、转变教学理念,确保课程质量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其中涉及多门专业课知识。由于学生基础各不同,所以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授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班级及年级学生调整不同的讲授内容,要注重突出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使学生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不拘束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结合实践需要,删除陈旧过时、重复的内容,使学生接触更多国内外代表性的成果。而在教学理念上要重在理论实践相结合,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加强学生技能的训练,不仅仅拘泥于书本上的内容,从而达到良好教学质量的目标。
2)科学运用不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本课程自身特点如:综合性、理论性强、课程的内容繁杂、抽象等,使得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和音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等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校企联动,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办讲座,并组织同学到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团队优化
合理的师生比以及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团队要积极吸收和引进青年教师,建立人才队伍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此来优化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营造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并采取“传、帮、带、教”的方式,把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主讲教授负责、青年教师参与、实验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配合、研究生辅导的方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3.结束语
本文针对现有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各方面的平衡发展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这些措施和建议覆盖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改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