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时代机遇 释放数据红利
2017-06-05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安邦之策。人社部门是一个与民生关系极其紧密的部门。
人社局的主要职能是五个方面:第一,就业创业,包括全市城乡就业、失业管理、扶持创业、发放创业贷款、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等;第二,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险种的管理和社会保障卡发放等;第三,人才工作,包括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服务、职称评定、外国专家服务等;第四,机关事业管理,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管理等;第五,劳动维权,包括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劳动工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劳动监察五项职能。
我市人社信息化基本情况:2010—2013年,我们建立全市统一的平台,简单的讲,就是“五个一”—“一网”、“一库”、“一卡”、“一号”、“一平台”,通过一体化建设,打好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在体量上,人社部门服务单位数超过15万个,人员数超过1200万人,数据记录总数超过了300亿条,发放的社保卡超过了800多万张,结构化的数据总量超过了8TB,非结构化的数据总量超过了3TB,目前与20多个政府部门、17家金融机构及全市几乎所有的商业保险公司、全市所有医疗机构、药店都有数据的集中交互。
我市人社大数据应用发展规划主要基于几个文件,包括《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意见》、《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人社部《“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我认为,政务大数据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在政府治理和宏观决策方面,包括数据开放共享、大数据施政、大数据监管;二是社会服务,包括利用大数据的感知能力实现对单位和个人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
作为全国首批人社大数据应用试点城市,我们的发展思路主要有四点:一是创新大数据发展体制机制,二是加快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三是增强大数据综合治理能力,四是提升大数据公共服务水平。短期目标是在2017年年底前健全大数据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社大数据基础信息库,循序渐进地开展大数据的试点和示范应用工程,到2020年实现多元化、规范化、智能化的大数据应用,全面支持“双创”和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
总体目标,一是数据共享开放完善,从内部来讲,汇聚人社行业和政府部门有效数据共享率达95%以上,整合互联网和社会第三方有效数据率达70%,实效数据量达到50TB以上;二是公共服务智能普及,利用大数据的洞察力和感知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个人延伸,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服务需求;三是决策分析更加精准高效,由少量的“样本数据”向海量的“全体数据”转变;四是基金监管更加规范;五是应用示范效果显著,加强跟部、省信息中心和市大数据发展促进局的联系交流,形成有效示范效应。
开展大数据“七大”示范应用:第一,大数据信息汇聚平台工程。一是依靠青岛市统一的大数据运用平台;二是加强数据治理,主要指数据的采集、存储、清洗,将之转化为有效可用的数据;三是强化应用展示;四是推动政府部门的数据开放。
第二,身份精准识别工程。我们一是采用银联的方式,通过个人发送自己的身份证号、姓名还有银行卡号到银联平台,由银联分发到各个银行,再由银行的窗口进行验证。这是一个精准有效的手段;二是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补充手段。从目前来看,我们人脸识别应用了以后,接受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第三,大数据智能公共服务工程。这种个性化引导式智能化服务是建立在对个人的行为习惯、就业、保险、教育、技能等信息全部掌握的基础上,将人的属性剥离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行为习惯,然后引导式的、主动式地进行服务推送,如离校未就业大学生信息定向推送、就业创业推荐、社保信息推送。
第四,大數据科学监管服务工程。主要应用于人社部门内部绩效评价、就业专项基金监控、死亡后续领养老金监控、重复领取失业或养老金待遇、违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监控。
第五,大数据人社信用体系工程。主要应用于创业小额贷款审核、就业专项资金发放审核、荣誉称号等资格核验。
第六,大数据精准决策分析工程。主要应用于就业形势监测、退休政策仿真分析、社会保险费率调整数据分析、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测算。
第七,大数据社会协作发展工程,包括加强与大数据企业的合作;建设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逐步推动非涉密非敏感的公共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向社会合规开放;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社保卡服务平台,开放社保卡支付结算接口;构建面向公众的大数据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在线项目开发、跟踪扶持等应用服务。
目前,政府掌握了70%~80%的社会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安全有序地向外开放是个重要的课题,主要原因在于数据的开放与保护隐私之间的平衡没有立法。为此,我们在组织、制度、资金、人才、安全五个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希望未来能进一步促进大数据的开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