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特征表现及对策分析

2017-06-05李航敏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

李航敏

摘 要:大学生在入学之初都存在着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顺利度过失衡期需要3个月及以上的时间。作为一名辅导员可以利用的解决途径包括:选择合适的大学前教育时期、利用好专业课教师、班干部、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深度访谈等途径,同时也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法,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和行为模式,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失衡;适应不良;朋辈辅导

在关注和总结大学生成长规律的过程中发现,大学新生入学后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从“陷入彷徨迷失” 到“走出困境”这段时间,32%的学生需要3个月~5个月就可以完成,54%的学生则需要 1年~2 年,还有14%的学生则需要更长时间。[1]

“心理失衡”的问题解决得越早,越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开启新的人生征程,不然就会在原地兜兜转转,甚至由此诱发其学业、情感、人际关系以及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笔者作为学生工作一线人员,在学生工作中一直非常注重新生开篇教育。近两年,针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大一全体本科新生,每个年级三个班级72人左右,共计150余人次,在入学前三个月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新生心理情况,并对全体新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度心理访谈,以期了解大学新生适应情况及心理失衡症状。发现大一新生的心理失衡症状会在生活、社团、日常等许多方面表现出来。

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表现

1.学习的“范式转移”带来的学业困境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最先提出“范式” 的概念。库恩指出,“范式”是指按既定的用法,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也有学者这样定义: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解决方案的核心。一个稳定的范式如果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它就会变弱,从而出现“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按照库恩的定义,“范式转移”就是新的概念传统,人们据此对某一知识和活动领域采取全新的和变化了的视角。结合库恩的科学定义,高中的学习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紧凑的学习模式,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如何学的权利,他们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几乎都被安排满了,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指令、按照既定步骤前进。

进入大学之后,发生了“范式转移”,学习模式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一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对象来担当学生学习的计划者和安排者,大学的学习通常通过“培养方案”来框定,但这个框很抽象和宽泛,大一新生初来很难全面理解。二是学习由过去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变成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内容只是学生课程学习的一小部分,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阅读,甚至包括形式多样的作业,如小组陈述、课后访谈、阅读文献、拍摄微电影等,学生在初遇这种学习模式的时候有五分之四以上表现出茫然且畏难的情绪。三是师生之间的亲密程度较高中时期大大下降,大学教师尤其是大一的教师以公共课教师居多,师生之间除了课堂接触之外,其他很少再有交集,与高中时教师对学生“保姆式”的呵护截然不同,学生在学业中遇到问题也不敢贸然询问,容易导致问题积累。四是大学大多实行学分制,学生需要自主选择自己应修的课程和教师以及课友,从高中的零选择权过渡到大学的高度选择权,学生反倒出现惶恐与不适,“谁的课好,谁的课跟个体兴趣匹配度高,自己看上的课选不上怎么办”等系列问题无一不在冲击着初入大学原本脆弱的学生心理。五是大学的学习高度信息化带来的冲击,个别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上过计算机类课程,而大学校园的信息化程度之高具体表现在:课业的完成、资料的查找、选课系统的操作等无一不需要娴熟的电脑操作技术以及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者在访谈中曾遇到一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出现由于不会使用电脑而焦虑继而在宿舍情绪崩溃的现象。

2.人际交往困境带来的宿舍适应问题突出

大学新生入校之后,绝大多数都面临着新旧环境的交替,即要远离原来熟悉的学校、城市和亲人,从气候、饮食再到生活习惯都可能面临着重大的变化。“95后”大学生也是独生子女居多,许多家庭是“421”的家庭模式,即6个大人带1个孩子,宠爱有加,许多家长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的主要标准,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的宽容度也变得十分高,为了不“打扰”他们的学习,帮他们几乎扫平了其他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访谈中笔者对学生曾问的一个问题是“你曾遇到人生的最大挫折是什么”,近50%的学生回答是“考试没考好”。这种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的欠缺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大学的人际交往中出现不适应,尤其是失去了家长和教师“庇护”的优等生需要处理好许多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室友之间、社团成员之间、上级领导(学生组织都有严格的领导体系)之间的种种关系,这其中最容易滋生问题导致心理失衡的是宿舍问题。正如前面所分析,这些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如今来到大学,5个人集中在10平方米左右的宿舍,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个性特征等大都不尽相同,如“空调什么时候开、作息时间不统一、晨起关门声音太大、煲电话粥时间太长”等小问题都可能诱发矛盾,尤其是女生之间,更是常常小摩擦不断。一旦处理不好,积怨会越积越深,甚至导致抑郁、躁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因为其他的关系他们可以选择逃避的办法—通过减少接触来解决或者延缓矛盾冲突,但是宿舍是大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他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场所,只能直面,无法躲避。

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的失落综合征明显

笔者所在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考录取线在全国位居第12名左右,所录取的学生大多属于高分考生,在调查中发现,不管是高分或者低分考进大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失落情绪。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纵向自我比较来看,因自我认知过高带来的自责与抱怨,在高中教师及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对大学生活有着过于美化的设想,访谈中有一道题是“你认为大学是天堂嗎?”,除了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地区生源之外,大部分学生的高中教师仍然在向他们灌输着“到了大学你就解放了”类似的观点,从硬件到软件,均以最高标准来衡量一所大学;同时又对自身的能力期望甚高,将平时最好状态设定为高考应有的状态,把目前处境归咎于高考发挥失利,因此对目前所处的学校、专业存在着失落情绪心理状态。二是横向比较产生的失落,随着国家向西部、农村及贫困地区各种支持政策的推广,目前录取的高考学生种类也比较多,包括:自主招生、高考统招、贫困定向、农村专项、往年预科班、内高班。学生彼此之间差异较大、实力差距较多。因此,云集一处的“学霸”们开始出现各种情绪:成绩好的觉得自己缺少特长;全面优秀的学生觉得自己受到的关注不够多,专项生觉得自己与同学相比基础太差,贫困生觉得自己除了学习一无是处甚至连以前引以为傲的学习也不足以支撑个人信心等,烦恼频出。

4.长期的一元人生目标实现后导致的心理动力系统短期失效

长期以来,高考一直是中国义务教育体系的“指挥棒”,在广大学生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考大学几乎成为全体中国中小学生共同的、单一的奋斗目标,用他们的话来说,“高考就是我们在黑暗中前行的灯塔,考上大学以后,天亮了,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了”。这造成了广大中学生心理前进的核心动力系统是“上一个好大学”,这个动力过于强大,当它消失了的时候,其他动力未能及时填补,这种价值观的缺陷所导致的大学生心理障碍,目前被学界称之为“空心病”。两年间,笔者在与150名新生的访谈中,都有一个问题是“你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30%以上的答案是:“事情太多不知道要先做什么,每天都很忙但是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感觉忙而慌乱”。据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2016年11月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开学伊始,他针对北京大学大一新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超过30%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生活没有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表现就是放弃自己。可见,原有的人生目标完成之后,新生活目标的树立对于大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何其重要。

缩短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的四大路径分析

1.充分利用好入学前教育的“黄金”时段

学生从每年高考的7月底被高校录取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拥有了大学新生的身份,大学新生也开始通过贴吧、QQ群、微信群等各种网络途径聚集在一起讨论大学生活的种种,一般情况下,他们接触的第一个大学教师是辅导员。辅导员在他们的沟通平台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个时候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这时候的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探知欲是最强烈的时候。辅导员可以把大学的特点、文化、难题、心理准备工作等提前告诉他们,笔者在迎接2016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生的时候,组织高年级学生及本院优秀毕业生编撰了50余篇,近8万字的《国关传习录》(取名借用王阳明的《传习录》),内容涉及校院历史、文化、师资、毕业去向;著名教育家,如蔡元培、胡适、钱理群以及当代著名大学校长关于大学的理解和对青年学子的建议;高年级学生从学业、生活、社团、生涯规划等几大模块分析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启示;学院教师寄语共四大部分。这些内容在网上发布供学生提前阅览之余,将书印刷成册,在暑期邮寄到学生本人手中;同时,也邀请了新生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助理以及高年级学生干部在学生沟通的网络平台中做好24小时的答疑服务。将大学生活提前予以刻画,帮助学生做好心理铺垫,并且由于这时没有其他大量组织抢占学生的时间,学生对这些信息能够予以较好的消化;也有辅导员在这个时期同时组建了新生家长QQ群或者跟每一位家长通电话沟通有关情况,这样学生及家长都能够逐渐形成对大学、对学院、对辅导员的心理认同,有了这份认同的基础,也为辅导员日后开展学生的心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充分利用好专业教师资源,加强对新生的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大学的学习主要是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是重复性学习,而是研究性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新生刚入校时往往不能适应,跟不上进度而不知所措,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的指导和辅导员的监督,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科学合理安排时间[2]。但新生刚入学第一学期的课程大都是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公共课教师面对全校众多新生,对学生学业的方法性指导及针对性建议很少,大都是“上课才来、下课就走”的互动模式;学生的大学学习方法与专业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学生接触专业课教师的时间较晚,等到接触到专业课教师的时候,许多学生已经经过自身的各种摸索,或者已经安全渡过了心理失衡期,或者因为学业问题带来各种心理问题频发、学业欠账严重,许多问题的解决已经积重难返。为此,辅导员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系列讲座、新生研讨课、班会等途径,发挥好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作用,从未来专业发展、人生理想信念的树立等更高的高度来引導学生,注重对其未来综合素质的建设和培养。笔者曾有过一个实验对比,邀请了7位专业教师为2015级学院新生开展了关于“国际政治专业素养的养成、大学学习的四个境界、大学学习方法谈、英文文献阅读方法”等系列讲座,通过讲座的沟通,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与专业课教师有了良好的互动、对学院的文化认同也大为增强;相比以往年级在大二学期初有占比5%左右提出转专业的情况,2015级学生无一例转专业申请,并有8%的其他专业学生申请转入本专业。这也是专业课教师提前与学生沟通并发挥力量的重要验证。

3.充分利用多渠道,加强对新生心理适应不良情况的信息收集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高校辅导员是新生接触最多的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需要全面了解新生的心理状态,可以借助同学观察、重点接触、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渠道进行。同学观察是常规路径,主要是指利用好班长、团支书、寝室长、心理委员等班干部的日常观察,通过班干部例会、心理委员情况调查表等途径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重点接触是指通过新生个人档案、递交的贫困证明等材料了解部分家庭贫困、原生家庭危机严重、曾经有过心理危机的学生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笔者在实践中一般将这部分学生安排为学院勤工助学岗位,将心理工作与学生勤工助学相结合,既能减缓学生心理压力,又能近距离密切观察学生思想动态,还能通过学院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舒缓重点学生心理问题;问卷调查是指利用好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针对新生专业心理健康测量问卷,并对测试结果出现不良症状的采取专业心理治疗手段;辅导员的深度访谈是通过对新生的逐一访谈,能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发现许多隐性信息。在访谈中,顺着学生偶尔流露的一些信息追问,及时发现学生是否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现象,辅导员较早介入与专业干预,能够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与家长的沟通既是对已有信息渠道的有力补充,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互动,共同致力于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工作。

4.充分利用好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加强新生人际交往适应能力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准专业心理辅导,它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心理委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为本校学生提供心理支持与教育的一种辅助心理辅导模式。实施时通常以班级为单位,人数一般为30人~50人[3]。心理委员一般由高年级学生担任,但与新生也是同龄人,对新生初入大学的情感体验有着感同身受的切身体验,容易彼此认同与接纳,他们通过制定针对大学新生的团体辅导计划,从团队破冰、自我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对新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最终能够起到纠正新生认知偏差、减轻心理防御、卸下心理包袱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新生更好地树立高考之后的人生目标,从唯学习的“一元中心”转变为大学的“多元中心”全面发展自己,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大学四年学习计划,同时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重要的价值衡量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每个人应该着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双方也容易形成良好的友谊,在活动结束后,他们可以就其他相关问题向高年级学生及时求助,在高年级、低年级学生之间形成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帮助新生树立健康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萍.摆脱心灵桎梏 体验多彩生活—大学新生环境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调节[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

[2]刘宇.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初探[J].理论界,2011(3):195-196.

[3]郝雁丽.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干预研究—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5(14).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陈 栓]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大学新生游戏动机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研究
如何提高大学新生学习微积分的积极性
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浅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