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氛围西湖

2017-06-05

大众摄影 2017年6期
关键词:石塔海外华人风光

张文敏是“一个风光”摄影小组的成员,这个小组最初由几位杭州摄影人发起,大家通过互联网与海外华人风光摄影师进行交流,学习前后期技术与理念,并将这种学习应用到杭州本地风景的拍摄中。而海外华人的风光摄影风格,又是他们在国外风光摄影实践的结果。张文敏的拍摄和后期技术都比较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明暗和色彩处理上倾向低反差低饱和,画面表现上注重细节刻画和氛围营造”。通过网络传播路径,这种影像风格正在逐渐为国内年轻摄影人熟悉,技术和方法的普及是迅速的,而理念的生成,则需更有机的吸收,也许这一切正在作品中慢慢发酵。

我来杭州生活12年了,在爱上摄影之前,一直很宅,这么多年只去过两次西湖。2013年,因为旅游的缘故买了一台单反相机。2014年的一天,我游荡到西湖边,集贤亭旁围满了人,架着脚架,漫天霞光刚刚褪去。我挤进去凑热闹拍了一张照片。正是这张随手拍下的照片,让我迷上了风光摄影。我开始背着相机,频繁地在西湖周边穿行,上宝石山、下钱塘江、寻踪灵隐、漫步九溪,慢慢熟悉西湖的花鸟草木、亭台楼阁,细细品味着杭州的湖光山色。

随着拍摄的深入,我不再满足于杭州地标景物的拍摄,而开始更多把镜头对向一些不起眼的角落。一片竹林、一条小溪、一块石头、一座亭子、一颗树……在我看来,这些角落小景似乎更能表现杭州温婉的气质。

杭州没有险峻秀美的山川,难以拍摄壮阔的风光大片;也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多摩天大楼,难以拍摄璀璨的城市天际线;但是,杭州拥有独一无二的西湖,以及围绕西湖浑然天成的园林风景。与苏州古典式私家园林不同的是,杭州的园林风景更加强调园林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以往所见到的杭州风景照片,多是采用常规视角来拍摄的断桥、雷峰塔、集贤亭这些地标性的风景,之间的差别可能只是时间不同、天气不同、焦段不同,容易复制,缺乏个性。

受此影响,我在拍摄杭州风光时,会把关注点更多放在景物与环境之间、景物与景物之间、景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表现独属于杭州的湖光山色和风土人情。我在拍摄标志性场景时也会借鉴那些常见的照片,但会尽量融入自己的想法,比如利用现场的树木、水流、云彩等来平衡画面,增加兴趣点。大多数时候,我会在现场反复勘察,找寻新的视角,拍摄个性化的片子,提醒自己尽量避免雷同。

摄影之初,我偏向学习国外优秀风光摄影师的技术和理念,模仿他们用大广角镜头来表现风光的空间感和层次感。Marc Adamus、Ted Gore等国外摄影师以及胡亦鸣(云漫)、阿刘等海外华人摄影师的风光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这段时期,我也花了大量的时间琢磨他们的拍摄手法和表达方式。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形成了自己的拍摄习惯,有了长期拍摄的主题,完善了自己的前后期创作技术,并且尝试把个人的想法和情绪融入到作品中。慢慢的,我的作品开始产生一些特征,例如明暗和色彩处理上倾向低反差低饱和,画面表现上注重细节刻画和氛围营造等。这些特征在各个摄影平台上还挺受欢迎,于是我进一步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个人风格。

借助网络的信息传播,海外华人风光摄影师在引入和推广国外风光理念和技术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我了解,海外华人风光摄影师受国外摄影师影响很大,他们很好地学习和发扬了欧美风光摄影的理念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我的后期处理风格的形成深受他们的影响。在拍摄风光的头几年,我一直在摄影平台上学习海外华人风光创作团队——“四光圈”中胡亦鸣(云漫)老师和阿刘老师的创作理念和技术。现在,我也经常和新兴的海外华人风光摄影团体——“光影者”中四位优秀风光摄影师交流心得与技术。

后期技术的成熟是当前风光摄影师表达想法、追求创新的重要保证。后期技术不再是遮瑕和修饰那么简单,而是给摄影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为前期创作提供了指导。

以“暮色翠光”这幅作品为例(见58页)。对风光摄影师来说,拍摄翠光亭的两座石塔时,等待一个大晚霞是件很美妙的事。不巧的是,那天在湖边,云没影了,霾越来越重,心想着要白跑一趟了。这时风越来越大,浪拍打在石塔上,溅起的水花竟然打湿了我鞋子。我想到了美剧《权利的游戏》开场绝境长城之外林子里的冷调,脑海里立马浮现了一个画面:暮色笼罩,西湖暗流涌动,石塔矗立,透着微微翠光,一只鸟儿停歇在石塔上,环顾四周。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画面几乎不可能只用一张照片就能表达的,但后期技术的成熟提供了机会。

这是一个漫长的拍摄过程。我蹲下身子,放低机位,凑近石塔,用16mm超广角、f16的小光圈、IOS 64来拍摄这个画面。超广透视给画面带来了极强的张力,石塔的质感和水流的形态也得以表达。最难的是捕捉浪花,我尝试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了许多片子,0.8秒快门速度的这张是最佳的。另外,由于天空比较亮,有霾,后期处理需要大幅压暗天空,我用了多张堆栈来提升天空的画质。拍摄过程中一只鸟儿落在塔上,我赶紧调整参数,用高感光度和高速快门捕捉下鸟儿回眸的瞬间,这个瞬间给画面增加了不少灵气,后期降噪可以让鸟儿保留较好的细节。入夜后,我补拍了一张石塔的灯光,暖色的光让整个画面的氛围更加强烈。由于是同一机位拍摄,后期利用蒙版技术,将不同参数拍摄的天空、石塔、浪花、鸟和灯光完美地融合在一张作品上。

2016年5月,我和一些摄影人朋友成立了“一个风光小组”,多数成员来自杭州,也有全国各地及国外的朋友。大家在微信群里交流各自的经历见闻,分享优秀作品和创作思路,探讨摄影理念和后期技术,并致力于把国外优秀的摄影理念和技术进行本土化创作和推广。小组不定期开展线上分享课,由摄影“大咖”讲解风光摄影的理念和技术。同一地方的成员也会自发组织线下交流和拍摄活动。

小组成员拍摄的题材和内容十分接近,风格和手法也多受当前西式风光理念和技术的影响,有一定的相似性。具体到每个成员,大家各有各的特点。这样的风格在杭州本地摄影人中可以说是新颖。以往的杭州风光通常是利用中长焦来刻画,杭州西湖“盆景式”的风光也适合中长焦镜头。摄影技术的完善和成熟,给广角镜头拍摄杭州风光带来了更多的创造性。新式的大广角风光注重刻画细节,表现关系和表达情绪。以往广角拍摄时需要避免的树枝、游人等在新式的手法中却成了很好的引导线和点睛之笔。小组成员经常网络平台上分享和交流,也经常会有作品在杭州展出。许多外地风光摄影师在拍摄杭州风光时,会“按图索骥”,参考和模仿小组成员的作品,我想这是摄影人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当下我个人和我们小组的目标是丰富拍摄内容,挖掘新的拍摄对象,用独创的视角表现杭州的风土人情。长期来说,形成个人和小组特有的鲜明的风格是我们所追求的。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创意,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湖,把我们学习的摄影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创作上,把西湖角落一些不知名的景物拍出韵味来。另外,可能因为与杭州的灵秀形成反差,中国西部壮美狂野的风景令我向往,我学习和推崇的风光摄影手法也很适合拍摄中国西部风光,我很希望能有机会去西部拍摄创作。我也相信,以這样的风光摄影理念和技术来表现和推广中国西部风光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石塔海外华人风光
海外华人如何欢度“中国年”?
风光新580
风光如画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风光ix5:当轿跑邂逅SUV
各国首都风光
海外华人寻偶众生相
无缝人生
可怕的无缝人生
海外华人掀起“保钓”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