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 分类实施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7-06-05石家庄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郎金国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区山区教育资源

■ 石家庄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郎金国

因地制宜 分类实施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 石家庄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郎金国

石家庄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106所,在校生158.2万人,教职工11.36万人。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东部平原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西山区县经济相对落后,不同区域间、城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艰巨。近年来,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充分发挥市级统筹作用,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积极推进教育要素均衡协调配置,不断提升扩充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全市2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城乡义务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一乘,推动市区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扩充

坚持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做好加法扩总量、巧用乘法提质量,扩充市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基础教育活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是做好加法,增加存量,着力破解“城镇挤”问题。以标准化学校建设、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等为抓手,强化项目推动。仅2014年,新建中小学校24所,增加学位17058个。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颁布实施了《石家庄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科学合理确定教育设施布局,建立健全了居民住宅小区教育设施配建、移交机制。2015年,主城区新落成的居民住宅项目共移交小学10所,中学3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2.4万平米,新增学位13980个,缓解了区域内的“入学难”问题。

二是做好乘法,盘活资源,满足群众“上好学”愿望。积极推进学区管理制、集团化办学“双轮驱动”。2016年,在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试点推行学区管理制改革,按照“优质带动薄弱,促进共同提升”的改革路径和“以强带弱、学段一致”的原则,在主城区组建了21个试点学区,逐步实现“九个统一”,使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得到发挥,一批基础相对薄弱的组团学校迅速成长。同时,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全市共组建各种形式教育集团或联合体89个,更多的学生实现了“上好学”的愿望。

教育扶贫,促进山区教育跨越式发展

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学校办学条件差、规模小、布局散、教育质量低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短板。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从2011年开始,按照“保留条件较好的教学点,新、改扩建一批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小学向乡镇政府驻地集中就读,初中向县城集中就读,高中招生向山区倾斜,同时扩大山区职业教育规模”的思路,积极推动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通过山区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高山区人口素质,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引导山区群众走出大山,到城镇安家置业,从根本上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五年来,该工程不断取得实效。一是构建教育扶贫长效机制。从顶层设计出发,先后出台了涉及工程建设、学校管理、贫困生补助、精准帮扶等多方面的34个规范性文件,构建起上下畅通、协调联动的教育扶贫长效机制。二是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学校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贫困山区率先实现了宽带网络“班班通”,为山区县的教育发展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支撑。三是建立深山区学生免费教育体系。为保障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就学,将深山区贫困寄宿生补助比例由23%提高到100%,补助标准也相应增加,小学为8元/天/人,初中为10元/天/人。自2014年以来,石家庄市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7660万元,惠及学生67441人。同时,由市、县两级财政设立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专项资金,保障山区学生全面实现免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四是着力提升教育质量。通过统一调配、公开招考、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等形式,为项目学校增配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由市区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教研员等组成的名师团队深入到山区项目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快速提高山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五是建立精准帮扶机制,挑选市区优质中小学校与山区学校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帮助山区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打通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三条升学渠道,建立深山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追踪和关注山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确保每一名山区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工程实施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9.08亿元,新、改扩建项目学校82所,累计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58664名,13500名家长走出大山、进城务工,直接惠及21.6万贫困人口,山区教育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刘延东同志均对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做法予以肯定。2015年,全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启动仪式暨河北省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改革创新,统筹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一是着眼长远调整布局,积极实施农村学区化管理。按照“一个学区辐射2-3个乡镇,服务人口不低于3万人”的要求,统筹考虑人口分布、教育状况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等因素,打破农村地区乡镇行政区划设置,将全市222个乡镇规划为172个学区。学区内部,推行教育资源、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学区为单位均衡配置师资,统筹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均衡配置物化资源。以完善学校设施和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成标准化学校426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圆满收官,竣工面积达348.28万平方米。2014年、2015年,分别落实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资金4.68亿元、4.69亿元,安排建设项目312个、359个;新改扩建、维修校舍5.6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13.4万平方米;为601所中小学、668个教学点购置课桌椅6万套、学生用床0.98万张、图书115.5万册。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推动“三通两平台”和“智慧课堂”等信息化应用建设,目前基本实现了区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是以均衡配置师资为重点,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台《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校长任期制,逐步实行教师轮岗制,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2013-2015年,全市教师交流7097人次、校长交流1042人次。2015年,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代课教师入编、免费师范生录用等多种形式,全市共引进、补充教师1597人,有效满足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城乡教师每年人均培训经费标准提高到200元,实行按需设置培训项目的“菜单式”培训,2013-2015年共投入资金4700余万元,培训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23万余人次,教育系统“三支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制定了《石家庄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乡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加强城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教师流动,落实乡镇工作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以及相关工资待遇政策,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并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奖励力度。

猜你喜欢

学区山区教育资源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山区修梯田》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山区
学区房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