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应用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效果试验初报
2017-06-05陈东义,陈永显,訾芳菊
小麦应用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效果试验初报
按照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的要求及《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笔者在商水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园区,布置了小麦应用“微蜜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剂”拌种试验。验正其在增强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促进种子根系生长、增强小麦抗病抗逆性等方面的效果,以期示范辐射集成推广。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选择
试验安排在商水县农场九分场刘元清责任田,GPS定位东经114°27′40″,北纬33°31′46″。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土种是粘盖石灰性砂姜黑土,质地为重壤土,质地构型为壤身重壤。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具有代表性,且交通便利,便于观摩。该田块耕层土壤养分为:pH6.9,有机质19.4克/千克,全氮1.11克/千克,有效磷0.0318克/千克,速效钾0.107克/千克。前茬作物玉米,产量550千克/667平方米。
(二)试验材料
试验用“微蜜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剂”由河南奈安生态治理有限公司生产提供,其他材料用具由商水县土肥站提供。
(三)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①农民常规拌种;处理②农民常规拌种+“微蜜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剂”拌种(250克拌小麦种40千克,拌种剂兑水比例1∶1)。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30平方米,各重复间设走道1米,小区间设埂埂高20厘米,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试验田小麦于2015年10月17日播种,播量10千克/667平方米,品种为商水县主推品种周麦27。2016年6月5日取样考种,并且一次性收获,收获时,对各处理小区单收单打计产。试验除按方案要求拌种外,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生产。
二、结果与分析
(一)“微蜜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剂”拌种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试验过程中进行小麦生育期调查,并记录调查结果
表1 生育动态调查记载表
据调查,处理①田间出苗率为72.9%,处理②为73.9%,处理②较处理①田间出苗率提高1%,且麦苗略显粗壮。另外处理②较处理①分蘖期提早1天,说明聚谷氨酸拌种处理,麦种发芽率、发芽势有所提高。处理②较处理①抽穗期、开花期均提早2天,显示聚谷氨酸拌种处理区加快进入了生殖生长,有效延长了灌浆时间。
(二)“微蜜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剂”拌种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我们在关键生育时期,对每个处理随机取5个点,分别调查基本苗、株高、群体单株、单株分蘖、次生根数量、主根长度等并统计平均数。还对小麦叶枯病和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查统计。
表2 小麦冬前生物学性状调查统计表
表2显示,处理②较处理①基本苗增加0.2万,株高提高1.5厘米,冬前群体增加14.7万,单株分蘖增加1个,次生根数增加0.8条,主根长度增长1.2厘米。说明:有效提高了麦种发芽率,促进了根系生长与冬前分蘖,促进了养分的吸收与积累,为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奠定了物质基础。据2016年12月17日调查,聚谷氨酸拌种处理区小麦较对照区小麦受冻害较轻一些(注:商水县小麦2016年遭遇冻害)。
表3 小麦拔节期生物学性状调查统计表
据2016年3月9日调查,处理②较处理①株高提高0.9厘米,群体增加8万,次生根数增加4.2条,次生根长度增加2.3厘米。株高增加主要反映处理②麦苗叶片较长一些,还有单株叶面积较大,说明处理②麦苗受冻害程度轻且恢复生长快;次生根数量与长度增加,显示处理②麦苗根系较发达,为增强抗旱、抗病能力提供保障;群体增加、大分蘖多,能为小麦增产夯实基础。另据2016年3月25日调查,处理②小麦叶枯病发病率为14%,较处理①减轻16%;据2016年5月13日调查,处理②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为9%,较处理①减轻8%。说明聚谷氨酸拌种处理,对防治小麦叶枯病和赤霉病有一定效果。
(三)“微蜜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剂”拌种对小麦成产因素的影响
表4 考种统计表
表4、5显示,处理②穗粒数平均41.9粒,亩穗数平均33.4万,千粒重平均44.3克,较处理①分别增加0.2粒、1.7万、0.5克。处理②产量为461.4千克/667平方米,较处理①增产42.3千克/667平方米,增产率为10.1%。表明小麦应用“微蜜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剂”拌种,产量增产效果明显。
三、结语
(一)小麦拌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有利于养分的吸收与积累,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增产效果显著。据试验数据,小麦应用“微蜜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剂”拌种(250克拌小麦种40千克,拌种剂兑水比例1∶1),较对照(农民常规拌种),增产率为10.1%。
(二)本试验结果仅对河南奈安生态治理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的“微蜜炭吸附聚谷氨酸拌种剂”供试样品负责。
(河南省商水县农业局陈东义陈永显訾芳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