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量对济麦22产量的影响
2017-06-05于春华郝志国
于春华 郝志国
(山东省庆云县农业局,庆云 253700)
不同播量对济麦22产量的影响
于春华 郝志国
(山东省庆云县农业局,庆云 253700)
为探索庆云县主导品种济麦22不同播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济麦22不同播种量试验,以确定在高肥力土壤中的适宜播量,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济麦22在高肥力地块适宜的播量为12.5~15kg/667m2。
庆云县;济麦22;播量;产量
小麦是庆云县主要粮食作物,过去土壤肥力不足,依靠大播量保证群体充足,获取较好的收成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措施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小麦播量虽有所下降,由过去的25~30kg降低到现在的17.5~20kg,但部分地块,特别是高肥力地块仍存在播量偏大的问题。
济麦22是近年来庆云县农业局大力推广的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的优质小麦良种,其单产连年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还有很多限制因素影响小麦的高产,其中,小麦播量偏大是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特别是高肥力地块问题比较突出。播量偏大,易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群体过大、倒伏隐患、病虫害加重、管理被动等现象发生,从而影响产量和效益[1]。2015年我们在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小麦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安排了济麦22的播量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县种植的最佳播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庆云县小麦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尚堂镇王高村),试验地土壤肥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为高肥力地块。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5个播种量,分别为(A)20kg/667m2、(B)17.5kg/667m2、(C)15kg/667m2、(D)12.5kg/667m2、(E)10kg/667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播种时间10月 5 日。采用宽幅精播播种方式,行距0.25m,苗带0.13m。周围设保护行 6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大田常规管理相同。定点调查数据动态,成熟收获后室内考种,对同一处理3次重复的调查数据取平均值[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量对小麦群体的影响 从田间生长情况看,不同播量的基本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处理A的基本苗最多。越冬期处理C和处理D群体合理,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各处理均于拔节期出现高峰苗,处理A的群体最大。成熟期成穗率最高的是处理E,成穗率为57.04%,但其每667m2穗数最少,导致其最终产量并不高。处理A播量最大,但成穗率最低。可见播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基本苗越多,群体越大,但群体中个体间对于光、热 、水、肥、气等资源的竞争加强[3],影响了个穗发育,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下降(表1)。
表1 不同生育期群体调查表
2.2 不同播量对小麦穗粒结构的影响 由表2看出,随着播量的增大,总穗数增多,穗粒数逐渐减少,千粒重逐渐降低。处理A播量最大,总穗数最多,但穗粒数最少,千粒重最低,产量最低;处理E播量最小,总穗数最少,穗粒数最多,千粒重最高,产量偏低;处理C群体结构合理,产量最高;处理D产量次之。由此可见播量过高不一定增产,还浪费了资源;播量过低,群体不足,同样达不到高产的效果。
表2 不同播量小麦穗粒结构调查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处理D的群体结构合理,产量较高。本县高肥力田在常规管理下种植济麦22,适宜的播量为12.5~15kg/667m2。该播量范围,个体发育良好,群体结构合理,收获穗数适宜,产量因子协调,从而达到高产目的。本试验是在高产田中进行的,对中低产田生产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武兰芳,欧阳竹.不同播量与行距对小麦产量与辐射截获利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1):31-36
[2] 安霞,张海军,孙爱清.播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6(10):41-42
[3] 赵吉平,左联忠,王彩萍.冬小麦新品种晋麦86号播期和播量试验研究[J].中国种业,2010(12):57-58
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