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古凝晖『洗砚烹茶』背后的中式 『乌托邦』
2017-06-05申晓飞摄影张洁琼苗卫钟
文 / 申晓飞 摄影 / 张洁琼 苗卫钟
琢古凝晖『洗砚烹茶』背后的中式 『乌托邦』
文 / 申晓飞 摄影 / 张洁琼 苗卫钟
对中国人而言,『十年寒窗』『老于户牖之下』仿佛是个体之存在与终了的空间隐喻。『窗牖』与『门户』这些建筑元素,被古代文人赋予了不同寻常的精神意义。
而这一切关于东方建筑的美感与精髓,传递到我们这一代时,我们应该如何去传承与创新?我们的『文化表达』,对于后人而言,又会是怎样的一场邂逅?
一段『洗砚烹茶之缘』
“第一次见到它,是大年初一,一周之后,我又去了,说不清为什么,就是对它念念不忘。”说出这番话时,静港文旅集团董事长任士力面上掠过一丝羞赧,眼前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除了一盆葱茏的绿植外,空无一物。
他口中的“它”,是一块存放在石家庄市博物馆二楼的木雕花板。
2017年2月12日,正月十六,一场主题为“琢古凝晖”的中国古建榫卯构件精品展在石家庄市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是在石家庄博物馆举行的第五届新年伊始惯例展览,之前做过4届琢古凝晖系列展,此次中国古建榫卯构件展,展品征集于全国著名收藏家手中的精品,以北方古建构件为主,各式展品堪称鬼斧神工、精彩纷呈。
任士力的“念念不忘”,便缘起于此。
作为这次展览的联合主办方,从年前开始,身为静港文旅集团董事长的任士力便开始亲自跟进布展的每一个阶段,从前期策划,到收集作品,再到具体布展。
“第二次站在它面前时,有一句来自宋朝诗人魏野的诗句,突然跳到了我的脑子里:‘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感觉这句诗和眼前的场景,有着无法言说的妙处。”
任士力的面前,就是此次活动中被从山西民间征集上来的这块明代花板,花板上花纹综错,紧紧围绕着三幅主要的场景展开:左侧为一位读书人在河边洗砚研磨,中侧为朝堂之景,右侧为一位老翁,在雨中的河边捕鱼捞虾。
任士力说,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这幅花板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眼前的三幅场景,完全符合了中国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书、入世、归隐,这恰恰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终身追求的三个阶段。
但与此同时,任士力又说,也有一部分中国古人的价值观与此不同,或许他们的人生阶段就是:读书、赚钱、盖大房子、建大院子,并且让后代世世代代永居于此,再往上追求,也就是长生不老了——空间上无法追求永恒了,转而去追求时间上的永恒。
“作者通过这个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考,通过它的作品流传下来,跨越了时间的限制,完成了和今人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对话。”这一刻,任士力的神情放松而自如,像终于将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分享给了全世界一般。
雕梁画栋背后的『匠心秘密』
由石家庄市博物馆主办、静港文旅集团联合主办,吉古堂、石家庄当代美术馆承办的“琢古凝晖——中国古建榫卯构件精品展”于2月12日(正月十六)14时开幕。此次展览同时还举办了稍可雅集、香道表演和鲁班锁、中式玩具解密大赛,参观者可以动手参与,通过拼搭拆卸更充分地了解榫卯结构。
说到作品所代表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任士力像打开了话匣子。
在任士力看来,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有故事,散发出沧桑感,同时又是文明传承载体,流露出文化艺术气息。作为建筑骨架,如今,古建筑构件成为很多人收藏的目标,这些承载着历史和艺术的“老物件”,身上充满着别样的魅力。
任士力提到:清代梁枋之间多用扇形柁墩,来巩固上下建筑,图案大多为群马;而民国时的梁枋连接木构件,经常刻有寿桃与佛手瓜,寓意高寿多福;而到了晚清民初的时候,梁枋大多以卧狮为素材进行创作,意在追求辟邪功能……
“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看展览中的大多素材,周边的一些小的雕刻,常常会看到葡萄啊、蝙蝠啊这些,那个时代,或者说当时工匠的诉求也就很明显了——多子(籽)多福(蝠)嘛!”——在任士力看来,这些隐藏在古建筑构件中的“鬼斧神工”,早已成为今人窥伺古人的人生理想、终极追求的一扇捷径之门。
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而大千世界、四季流转,浮生所记、凡俗悲欢,皆在任士力口中那一方方建筑构件中活泼演绎,引人凝思。
建筑的本质是『凝固的历史』
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在展览开幕式上谈到:中国古建筑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此次中国古建榫卯构件精品展的举办,让我们对中国古代建筑、榫卯结构有了充分的了解,也对中国的匠人精神充满敬意。
“琢古凝晖——中国古建榫卯构件精品展”从最开始策划到真正落地实施,挂在任士力嘴边最多的一句话是“建筑就是凝固的历史”,这与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的理论不谋而合。
的确,早在前秦时期,中国古建筑就有“木衣绨绣、土被朱紫”的工秀色正的追求,通过对空间的理解与想象,将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构筑在现实生活之中,通过雕梁画栋“被以文绣”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创造出灿烂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并在东方审美中体现出她的奢华与庄严、雅致与平和。
与此同时,在展现东方审美的基础上,中国古建筑又将对东方人与神的理解,表现在建筑的一切元素中——这次的“琢古凝晖”,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任士力看来,读一座城市的方法很多,建筑也许是直接感受城市面貌的最佳途径。那些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那些或华丽或者简洁、或硬朗或柔软的线条魅力四射,都会让你沉浸其中。
然而,当这一切关于东方建筑的美感与精髓传递到我们这一代时,我们应该如何去传承与创新?我们的“文化表达”,对于后人而言,会是怎样的一场邂逅,又是否会有不同之处?
这也恰恰是任士力所代表的整个静港文旅集团反复思考的问题。
作为此次展览联合主办方之一的静港文旅集团,是集康养产业投资运营、儿童自然教育投资运营、休闲观光农业投资、中式意境独院开发于一体的综合运营商。静港文旅集团坚持以“尊重”为宗旨,尊重客户、尊重合作伙伴、尊重产业政策、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员工,做社会值得信赖的企业。在中心城市近郊,根植中国传统文化,以亲子元素统领静港康养、儿童自然教育、农业、中式意境独院四大产品体系,打造“中国表达的亲子微度假产业第一运营商”。
任士力称,在当下,虽然周围的环境、声音始终在变,但对于静港集团来说,新乡村主义却始终是那个无可动摇的核心。紧跟时代脉搏,洞察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及消费升级机遇,满足消费者城市近郊微度假及亲子类自然教育两个刚需,成为中国休闲度假“供给侧改革”的踊跃探索者,通过三产联动模式,整合中国康养、旅游、农业、自然教育行业各类资源,在全国中心城市近郊打造20个以亲子微度假产业为特色的综合度假区,成为中国亲子微度假行业的引领者,则是静港文旅集团未来给自己定下的“长远目标”。
而这其中的内核,在任士力看来,体现的依然是一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古代人的价值观念。当然了,建筑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我们的文学和历史。
此次中国古建榫卯构件展,展品征集于全国著名收藏家手中的精品,以北方古建构件为主,各式展品堪称鬼斧神工、精彩纷呈。
『匠人之魂』中式独院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
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技术,更应看成是人类最大的社会文化的物化。
在西方国家,从古到今建筑都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艺术门类。约翰·罗斯金,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既是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又是科学家、诗人、环保主义者和哲学家,他的趣味和去向是那代人的精神标准。
事实上,文化精神和文化遗存都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和“影子”,旧时的文化将自己的“灵魂”与“血肉”凝固在建筑里。因此,要读懂每一座城市,首先应该从那一个个饱含沧桑、蕴含丰富的老建筑读起。
一定意义上说,老建筑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面孔。遍布各个城市大街小巷、风格各异的历代建筑物,彰显着其民族文化个性和独特品位。
而在中国,南方有“园子文化”,北方有“院子文化”,这对于当下的“新中式建筑”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传统设计中,“院”是最能代表中国北方建筑文化,例如早年的四合院、六合院。院口坐地朝天、敞口朝上,完全符合儒家所言的“藏风聚气”,既满足居者的健康需求,又能充分体现院落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中国精神,而其空间正反映出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完整转换,带给人神秘而又庄重的感觉。
中式意境独院传承了3000年来中国的匠心之魂,甚至代表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其中所蕴含的美感,在世界范围内都无与伦比,在静港文旅集团对未来的规划中,尊重传统、强调文化自信,打造中式别墅产品,通过同旅城、博天环境等合作,融入农业资源和亲子元素,以金融手段推动中式庄园的发展。
在任士力看来,“对于我们当下来说,只能说是第一步从形式上传承我们的中式文化,其次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集成祖先的优良传统,通过我们的建筑作品,将这种生活方式,甚至是我们‘传承’与‘创新’的价值观传承下去。”
“听起来像个乌托邦,”任士力笑了,“但总要有人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第一步。”
编辑/王智丽
中国古建筑早在先秦就有『木衣绨绣、土被朱紫』的工秀色正的追求,它通过对空间的理解与想象,将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构筑在现实生活之中,通过雕梁画栋『被以文绣』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创造出灿烂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并在东方审美中体现出它的奢华与庄严、雅致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