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林镇:形神皆美的典范
——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和“一班人”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记事

2017-06-05陈生庚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4期
关键词:竹林

本刊记者 陈生庚

人物·专访

竹林镇:形神皆美的典范
——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和“一班人”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记事

本刊记者 陈生庚

记者在竹林镇采访,关于镇党委书记赵明恩的感人故事听到不少,赞扬他的话语也是不绝于耳。然而,我们却未能见到他本人,因为他到北京来参加“两会”了。

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心中总有些不甘。我们回到北京后便又设法与他取得了联系。性情豪放的赵书记欣然答应,于会议间隙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今年已经77岁的赵明恩,从过去的竹林村党支部到如今的竹林镇党委,已当了37年党委(支部)书记,是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那高大结实的身板,粗壮有力的双手,黑里透红的肤色,是在风雨兼程路上留下的印记,是悠悠岁月对他的馈赠。就凭这些特征,记者在人群中一眼便认出他就是竹林镇改天换地的领路人。

他侃侃而谈,重点突出,抓住根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精彩的谈话使我们对竹林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认识得到了升华。

——题记

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

此前,听到有关对竹林镇的赞誉总有点半信半疑,“这个地处豫西穷乡僻壤的山村,还能有多好又有多美?”

然而,当记者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踏上竹林镇这块土地后,被耳濡目染的一切深深折服了。所见所闻令人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这里“形神皆美,名不虚传”!

再看竹林镇多年来所获得的各种荣誉更令人叹为观之。“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小康建设十佳红旗镇”、“中国新农村建设明星镇”、“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国家园林城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以及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改革试点”等等,这一顶顶耀眼的桂冠,记录着竹林镇沧桑巨变的风雨历程,印证着竹林镇是当之无愧的建设美丽乡村的典范。

甩掉“贫穷帽” 蝶变“明星镇”

竹林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种地靠天,水贵如油,山上不长草,兔子不拉屎。”这是当年的写照。

然而今日竹林镇,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农村城镇化道路。2016年,竹林镇的总产值已达75亿元,是1983年的3712倍;上缴国家税金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1亿元,分别比1983年增长上千倍。人均年收入由1983年的87元,跃升到35800元,增长411倍。现有上市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16家。

翻天履地的变化,记录着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带领“一班人”一心一意谋发展,开拓进取不停步的脚印。

在竹林镇的发展史册上,浓墨重彩地记录着1983年竹林村党支部(当时尚未改镇)召开的“七天七夜会议”。正是这次会议趁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吹响了竹林村经济大发展的号角,对于竹林村坚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走共同富裕道路具有把关定向的历史意义,所以后来被戏称为“竹林存的三中全会”。始于这次会议,竹林人利用煤碳和铝矿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兴办起了耐火材料厂等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集体企业,率先开始向贫困宣战。

“小富即安”是中国农民固有的小农意识,竹林人也不例外。为了打消他们的生活稍有改善,便开始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党支部又相续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针对发展路上出现的新问题推出了切实可行的新举措。

一次是1987年召开的“林场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借鸡下蛋,借梯上楼,借人才发展”的“三借”方针,提出“一厂要上一个新项目、开发一种新产品、攀上一家新高亲”的要求。会议催生出了19个集体企业,逐渐形成了以耐火材料行业为基础,以制药行业为龙头的两大支柱产业。

一次是1992年4月19日,党支部召开了定名为“翱翔”的会议。为寻找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会议确立了“以制药行业为先导,巩固扩大耐火材料行业,更新、改造、充实化工工业”的经营方针。决定每年以2个亿的投资速度进行建设。会议之后以众生制药为代表的20多个新厂矿企业应运而生。

竹林镇居民村

1994年竹林村由村改镇,赵明恩升任镇党委书记。“行政区划升格了,产业、产品结构也必须升级。”党委“一班人”基于这一共识,及时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制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品,积极挺进软件应用开发等新兴领域,产品结构由过去的“粗、大、笨”调整为“高、精、尖”品种,实现了由资源开采型向产品深加工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产品经营型向资本运作型的转变。竹林众生1999年成功上市,成为河南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了河南省150家骨干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行列。

2000年,竹林镇党委又对全镇工业企业全面进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明晰了企业产权关系,盘活了资产,激活了机制,促进了一大批新的股份制企业应势而生,蓬勃发展。

北山公园凉亭

30年的稳健快速发展,竹林经济已由原来的单一农经经济转变为工业化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成分由工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三产业并举全面发展的格局;产业由初级出卖资源性到资源加工型转向高新加工型;耐材、医药、机械、电子、农产品深加工、旅游等门类成为竹林的支柱产业。原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镇,为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丰厚资金,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血液。

给产业结构“洗牌” 走生态环保之路

随着竹林的经济不断发展,赵明恩书记很快发现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这些年来竹林镇的经济发展所以比较快,主要靠的是开采本地石灰石等矿藏资源,再加上粗放式经营,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大,长此下去必然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要美在发展上,美在生态环境上,美在经济指数循序渐进的变化上。竹林镇的发展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发展道路。”

长寿山门楼

引黄入竹纪念碑

镇党委“一班人”思想一致、步调一致,大刀阔斧地对镇里的产业结构一一过堂会审,重新筛选洗牌,对污染环境企业、消耗资源企业、吃“子孙饭”的企业,彻底进行治理整顿,不管效益有多好,只要是对环境有害的企业,该关停的决不迁就姑息,该处罚的决不心慈手软,该转型升级的决不等闲视之。竹林镇有十二座山原先每个山头都在打眼放炮开挖石灰石,镇党委一声令下,所有石灰石矿全部被封。要知道封矿山就是断财路。然而,竹林人懂得不能只看眼前,要着眼长远的道理,所以他们没有一声怨言,全部做到令行禁止 。

一次企业“洗牌”,强化了环保意识,端正了发展方向。各企业自觉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努力做到低碳生产、清洁生产。竹林耐火材料厂以前的产品全部是烧结砖,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的指导下,改变生产耐火材料的传统工艺,将烧结工艺改革为不烧结工艺,减少了环境污染。

在新建企业立项中镇党委坚持 “三不上原则”,即:不是高科技项目不上、不是填补国家或省内空白的项目不上、不是清洁低耗环保型的项目不上。“三不上原则”有力地把工业项目投资与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健康生活等有机结合起来了,促进了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发展,先后拒绝了上亿元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项目投资。

“你们再看看今天的竹林镇,过去的天空是灰尘弥漫,今日的上空是蓝天白云;过去开山炸石的山炮声振聋发聩,今天是小鸟歌唱悦耳动听。”赵书记用诗情画意般的话语向我们描绘着竹林镇生态环境的前后变化。

近年来,竹林镇党委又把目光瞄准了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努力做到在扩大总量中调结构,在提质增效中促转型。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竹林镇所属的天祥集团、庆州集团、龙威公司等企业先后与中国500强的中石化、河北钢铁集团、四川川威集团建立起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今后经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竹林松大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移动影院、硬盘播放器、楼宇对讲系统及用于人口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畅销全国。

北山公园一角

一批新项目先后在竹林落地生根,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电子、机械、化工、印刷、包装、制衣、保健等行业也纷纷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有9个企业的产品通过了ISO9002认证,制药行业全部通过GMP认证,创省部优产品2个。工业企业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

给村容村貌“洗脸 ” 大力改善居住环境

竹林镇这些年来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五化”为重点,开展了以“给村容村貌洗脸”为主题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环境卫生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居民切身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所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当好美丽乡村的践行者和建设成果的维护者。

万寿山五连池

1995年,竹林镇由省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入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承担起了农村全面发展的实验和示范的重任。镇党委以此为契机,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先后投资近6亿元,新修道路23条,拓宽改造道路15条,完善了小城镇道路网络,实现了户户通硬化路。铺设排水管道65800米,更新安装主干道路灯429盏。改建无害化公厕16座,新建无害化户厕230多个,新建封闭式垃圾池156个,购买小型垃圾清运三轮车23辆,新购置果皮箱300多个。

有道是:“三分建、七分管”。为强化卫生管理,镇里建立起了路面保洁、垃圾管理等等一整套长效机制。家禽家畜实行严格圈养,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同时,统一配备了保洁队伍,对全镇道路实行全天保洁;对垃圾清运实行补贴,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2014年,镇里又充实了城管办,进一步改革环卫制度,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分工,专人专责,加强对镇区道路的环境卫生和花草树木管理工作。

长效机制的建立,使村庄环境卫生走出了“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环境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改变着人。居民们一改垃圾随意倒的陋习,保护环境的意识大大提高。

镇区公交车开通仪式

竹林镇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路径,无不体现着镇党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古以来,竹林镇的居民都是东一家西一家,散落在沟沟坡坡,抬头只见山,出门就爬坡。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以镇东为住宅中心,先后建造1300套别墅,居民楼80多栋,新建住宅面积36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到46平方米。昔日分散的居民点,按照连片开发、集中居住的原则,全部迁并到镇区,成为河南省首个“全居民镇”。现在竹林镇的面貌被外界描述为“两端青山绿茫茫,中间白墙红瓦房,庭院个个赛花园,幸福就在竹林藏。”

与住宅区相呼应,他们又建成了东部商业区、西部新型工业区、南部文化旅游区、北部高效农业区等4个园区;建成了变电站、邮政电讯大楼,以及中学、小学、幼儿园和文化娱乐设施,电网工程建设使用电入户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电话入户率100%,宽带入户率32%。小城镇综合功能逐步得到了完善。

供居民休闲纳凉的地方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休闲、娱乐的需求,竹林镇在建设北山公园、南山游园、凤鸣苑的基础上,又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小游园16个、全民健身苑28个,为居民健身休闲纳凉提供了良好场所。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路灯安装,使竹林全镇主要干道灯火通明。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竹林镇真正实现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消除了居民们的后顾之忧。在这里,群众的统筹提留全部免除,所有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全部由镇里免费办理,孤寡老人的一切赡养费用全由镇里承担,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由镇里定期发放生活补助。全镇群众免费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在校学生的一切学杂费全免,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所有这一切,实实在在地表明竹林人的幸福指数在一路攀升,真真切切地过上了美的生活、得到了美的享受、养成了美的德行、用美的行动共筑美丽中国梦。

给农民素质“洗礼” 塑造美丽的精神家园

竹林镇党委深刻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追求的不仅仅是农村居住环境的优化,更要塑造美的心灵,建设居民精神家园。因此,他们把对居民实施素质“洗礼”作为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红线,探索出了适合农村实际、群众乐于接受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好方式、好方法、好手段。

万寿山五连池一角

用“竹林精神”教育人。竹林镇在三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模范人物,他们的共性特点是:“爱竹林,比贡献,谋发展,永创业,讲文明,共富裕”这十八个字。镇党委将这十八个字冠之为 “竹林精神”,并用它来铸造竹林人的灵魂,使之成为竹林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竹林文化的核心。30多年来,他们培养发现了一批又一批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突出典型引路,打造“最美品牌”,营造出了弘扬竹林精神,争当竹林英模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正能量。

赵明恩书记看望镇里的老年人

2010年10月,中央党校在竹林镇举办“竹林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对“竹林精神”予以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竹林精神”是竹林干部群众在改革、发展、创新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是竹林镇两个文明建设内涵的概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基层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用孝道文化教化人。竹林镇以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为目的,以“三评”为抓手,以开展“读孝敬书、做孝敬事、写孝敬文、评孝敬人”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在全镇形成了“比孝心、讲孝道、树孝德”的良好氛围,使“孝道文化”成为竹林文化建设的一个响亮品牌。

镇里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后,赵书记向村民们报喜

竹林镇明文规定:“不孝敬父母者,不能入党,不能当干部”。党员干部把对父母之孝扩大、延伸为对国家、对人民之孝,内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不竭动力。

竹林镇还把全国妇联等制定的新24孝行动标准,图文并茂刻在北山公园的石碑上。在重阳节举行“孝老敬亲”活动,让全镇80岁以上的老人乘坐花车、花轿登上长寿山,接受晚辈们的孝拜和祝福。组织开展“好家庭”评选活动,对于评出的好家庭,镇领导亲自登门送上“贤孝之家”的牌匾。

用评选“十好”激励人。竹林镇党委每年评选一次“好党员、好干部、好职工、好团员、好民兵、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好夫妻、好少年”。评选出的“十好”,要在年终表彰大会上给他们披红戴花,大张旗鼓地宣扬他们的事迹。通过这些方式,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用身边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后进,化解矛盾,不断弘扬蕴藏于群众中的真善美。

30多年来,竹林镇评选出的“十好”标兵达8200人次。 以此为基础,他们又广泛开展起了“月评好人好事”、“季评三十佳”(十佳单位、十佳楼院、十佳标兵)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竹林镇现已成为“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三次蝉联“全国文明村镇”。

用多彩文化陶冶人。竹林镇党委分析认为,居民们之所以见识少、观念落后、思想陈旧,这与他们长期以来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少、阅读各类书籍少有着直接联系。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从丰富文化活动入手,大力推广“读书运动”,以富足居民精神世界。

镇党委先后投入巨资,建起了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文化馆、武术馆,修建了电视差转台,开通了有线电视,建成了能容纳二千二百多人的竹林会堂、开放式北山公园,成立了军乐队、大鼓队等业余文体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见物又见人,重形式更重内容,并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其中,使他们在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美好思想和高尚情操的熏陶。竹林镇已连续30多年无一起刑事案件、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黄赌毒现象、无重大安全事故。

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红叶节开幕式

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竹林镇这个有史以来被称为“山穷水尽”的地方,如今居然成了AA AA级旅游风景区,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热点。

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这是竹林镇党委“一班人”敢于创新求变的又一例证。

“如今城里人一到节假日都时兴往乡下跑,到乡下来爬爬山、玩玩水、吃顿农家饭,总感到比待在城里要舒心得多。我们竹林镇又紧挨高速公路,何不想想法子把城里人吸引到我们竹林镇来呢?”

这本是有些人茶余饭后的闲话,或是某些人的奇思妙想,但被赵书记他们听到后竟然成了一个议题被搬上了镇党委会,并最终形成决议:依托本地自然生态资源,将竹林镇打造成旅游景区!

决策正确,行动给力。2006年,竹林镇党委举全镇财政之力,投资2亿元修筑通车道路近30多公里、步行道路60多公里,开发景点80多个。其中最值得他们骄傲的“得意之作”是建成了长寿山生态景区。

长寿山位于竹林镇东南方向,这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蔚然而深秀,清流激湍曲水迢迢悠然而明丽。一日之间朝雾晚霞云笼彩披,一年四季气象万千风光各异。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漫山红遍,冬天银装素裹。四季不同,美景常在。一座座山来一道道岭,就像是展开了一幅幅天然的风景画卷。

长寿山景区囊括了五连池、桃树沟、杏树岭、张家院、福龙寿龟、千年古橿、三星宫等30多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拾级而上的五连池,山水相接,碧波荡漾,为长寿山景区增加了灵动之性,山因水更青,水因山更秀,花因水更艳,叶因水更红。尤其是到了夏季汛期,五连池的源头青龙潭上方有一股汹涌的泉水喷涌而出,直泻而下,叮咚作响,流入池中。游览五连池,你能充分享受回归自然的舒坦,感受大自然之造化,感悟人生之真谛。

长寿山美,更美在它的良好植被。在满山的绿树丛中,尤以黄栌居多,黄栌每到深秋叶子全部变红,所以有人也把黄栌称为红叶树。每到五月时节,黄栌盛开紫红色的毛绒绒的花,像羽毛一样宿存在树梢,远远望去,那一串串、一团团毛绒绒的黄栌花,既象万缕罗莎缭绕群山,又象缕缕烟雾萦绕山间,故而又名“烟树”。 深秋季节,是黄栌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刻,它们渐渐褪去绿装,换上迷人耀眼的红装,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红叶晶莹透亮、红得热烈壮观,将这山山岭岭打扮一新。

长寿山以其良好的生态风光成了游客回归自然、放飞心情、远离喧嚣、陶冶性情的天然绿色氧吧。长寿山已经成了城乡大众祈寿求福、游览观光、养心怡性的绝佳去处,成了都市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休闲乐园。

长寿山景色迷人,而竹林人打造长寿山景区的精神更是感人。广大干部群众齐上阵,改造荒山、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采取城镇插绿、景点添绿、山坡造绿、小区改绿、庭院植绿、田园增绿等有效措施,给山坡沟谷全部披上了绿装。仅在长寿山等地种植侧柏就达7万多棵,新栽竹子50余亩,在长寿山大道新栽刺柏、楸树、银杏、火炬树、榕花树、白皮松等10多万棵,种植草坪4000多平米,完成中幼林抚育工程1670多亩。

旅游成了竹林镇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也带动起了第三产业。镇党委趁势而为,修建了长寿山庄、袁家大院、庆州度假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山间酒店,投资建成了中原名吃街和竹林集贸市场,为长寿山景区增添了新的吃、住、娱场馆。上百家农家乐各有特色,成为巩义东部闻名的餐饮聚集区。高质量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如去年接待游客已达120万人次。几年来,先后举办五届长寿山红叶节,爱鸟摄影展、摩托车文化节、帐篷节、孝老敬亲、百叟宴、庙会灯展等一系列节庆活动。

引黄入竹 终圆百姓“祈水梦”

水是生命之源。竹林30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为水奔波的历史。几百年来,竹林水源奇缺,种地靠天收,吃水要到几十里外车拉人挑。而今,竹林镇是水渠绕山梁,清泉哗哗流。

为了改变竹林镇水源奇缺的严酷现实,镇党委带领群众战天斗地,书写了一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赵明恩书记带领“一班人”在实地考察调研。

1983年以后,因为集体企业发展较快,村里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资金积累,于是村党支部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群众的吃水和企业用水问题。他们从村办企业抽调了几台车,每天到十几里外地方去拉水,以此来解决人畜吃水和生产用水问题。但是这个办法不过就是杯水车薪而已。

村党支部又发动群众打水囤、挖水窖,用于集存雨水。但一到旱季,水囤、水窖全部干枯。单靠几台拉水车仅够群众一日三餐的做饭用水,企业只能停工停产。

1988年,竹林村党支部又从省里请来水利专家,经过勘探,决定在南山打井。第一口井已打下去500多米了,还没有一丝丝水冒出来。于是,又到北山重新打了第二口井,打到427米处,终于正式出水了。但是,这口20个流量的深水井,只能解决当时制药厂用水,远远不能满足全村的生活生产用水。

1996年,由村改镇后的竹林镇党委加大了找水力度,投资365万元,从十里外的大峪沟煤矿引进水源,经过净化软化后,供村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用。他们奋战三个月,在北山建起了万吨水厂,极大地缓解了全镇的用水问题。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两年时间大峪沟水源便枯竭了,彻底解决竹林镇用水问题,成为全镇人最为关心的大事。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瓦解竹林人的斗志。镇党委“一班人”坚信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难多。2003年,他们做出一个科学而大胆的决策:引黄入竹。当年7月,这个投资7900多万元的“引黄入竹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至2004年胜利竣工。它从32公里外的黄河里把水提上来,途经南河渡、康店、孝义、北山口、大峪沟五个镇,历经四级提灌,才能把黄河水引到竹林镇。紧接着他们又实施了镇区供水工程建设,至2005年全镇90%以上的居民用上了从黄河提上来的自来水。竹林人终于圆了祈水梦!

竹林镇告别水源奇缺的历史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先后投入1亿5千万元的资金,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大量心血,终于完成了这件造福子孙、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为了纪念引黄入竹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全镇各界人士集资,在竹林水厂建立了16.9米高的“引黄入竹纪念碑”,纪念引水成功。引黄入竹,是竹林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

“竹林镇的发展之所以成为一个奇迹,成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典范,关键是我们党委(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数十年来始终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做到了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党员干部必须是:政治坚定,能把握方向;思想解放,能谋划全局;作风扎实,能真抓实干;甘于奉献,能团结共事。”赵明恩书记如是总结归纳着竹林镇党组织在历史变迁中所发挥的作用。

竹林镇的党员干部个个感到身上有压力、心中有动力,这是因为他们时时处处置于群众监督之下。镇党委在党员队伍中坚持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创一流”活动,党员必须统一挂牌上岗,佩带党徽,亮明身份,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建立起“党员联系户”,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活动,定期汇报履诺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质询。每年年终,竹林镇党委都要根据年初签订的责任目标、各项工作实绩等,召开大会,对工作完成突出的各支部、各单位进行表彰。针对个别党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不良现象,开展“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实行从诫勉谈话到书面通报直至组织处理。出台了《守则》、《罚则》、《失误责任追究办法》,并推行工作督查制,做到查有专人,催有着落,办有结果。2013年,对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不按要求缴纳党费的14名不合格党员进行了处理,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当党员像党员、当干部像干部,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了人民群众最可信赖的带头人。

正在建设中的长寿山风情古镇

从1983年开始的“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的“三评”活动,成了竹林镇党组织建设的法宝。每年两次均安排在“七一”前和元旦前进行。先是由党员在群众大会上逐一述职,接受群众评议;然后是支部成员在党员会议上逐一述职,接受党员评议;其三是支部综合评党委,各支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镇党委的意见与建议。镇党委将意见汇总并逐条研究后,召开大会对评议中群众意见大的党员、干部,采取告诫直至组织处理等措施;对群众所提意见进行公开答复,对需要整改的事项公开整改承诺。

“三评”使镇党委和支部能够在广大群众和党员的监督下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不断做出正确的决策。据不完全统计,镇党委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300多条,制定整改措施5100多条。通过“三评”,一批被群众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党员受到处理,先后有8名中层干部因不公不廉和能力不强被免职。

2014年,竹林镇的“三评”成为全国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典型,中央领导、中纪委领导以及中组部,相继作出了重要批示,在全国进行了推广。

勤劳、睿智的竹林人,在镇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沿着复兴之路,从辉煌走向辉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赵书记和工人亲切交谈

竹林镇:形神皆美的典范

责任编辑:陈生庚

猜你喜欢

竹林
竹林探秘 寻找幻想中的竹笋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亲亲的竹林
寻访竹林隐士
心中那片竹林
竹林
夕阳
竹林四季
增加角度写具体
竹林野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