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床有那么差吗?难道就挑不出几个好的?
2017-06-05孙滢
文 | 孙滢
国产机床有那么差吗?难道就挑不出几个好的?
文 | 孙滢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国产机床除了价格便宜,其他的,比如加工精度差距不止三十年,稳定性就不说了,堵心,一个从业三十年的老司机路过!”
“车间里的台湾1020床子差不多20年了,基本没毛病,国产的xx(此处隐去公司名)1200床子用了5年,3天一小修1星期一大修,床子不敢关机,关机就出问题,现在光栅有问题送北京修了,现在还没修好。”
这是我发在《今日头条》上的短文后面的两条评论。前一条的点赞数是132,后一条的点赞数是64。也就是说,共有近200人对国产机床表达了不满和不信任。就是这些不满和不信任,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国产机床真那么差吗?为什么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负面形象?
说实话,就在读到这些评论之前,我对国产机床还是抱有很高希望的。因为那会儿,我刚刚参加完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媒体座谈会,会上,协会领导介绍的一些情况让我感到很兴奋。我的感觉,是在经历了严酷的市场磨砺后,国产机床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佼佼者,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行业面貌将为之改观。我把我的感受以及协会的一些介绍写成了一篇短文——《外企关闭上海工厂引猜测 5个月后,真相在不经意间浮出》放到了《今日头条》上,很快,短文就引来了100多条评论。让我颇感意外的是这些评论几乎一边倒,绝大多数都表达了对国产机床的不信任。比较有代表性的,除了上面两条之外,还有诸如“作为媒体人没有一点应有的骨气”(22个赞)、“正视问题会死啊!不怕有问题,就怕回避问题。”(52个赞)、“粉饰太平,夜夜笙歌。”(133个赞)等等。
看了这些评论,我就奇了怪了。这和我的认知不一致啊。在我看来,国产机床这些年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拿得出手的,我就能举出几个例子。为什么这些评论中一个正面的例子都没有呢?难道是我的观察和判断出了偏差?
在经过反反复复的考虑后,我决定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原因有二:一是按《今日头条》的数据,这篇文章的阅读次数有9万多,而表达了对国产机床不认可、不信任的,最多不超过1000人(含点赞的),从占比上看并不算高;二是《今日头条》读者群相对宽泛,不一定都对机床行业有很多了解。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接下来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如果说国产机床的实际情况是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有一些产品能拿得出手,那为什么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国产机床依然是负面形象呢?
思来想去,原因可能如下:
一、缺少几个有影响力、有公信力的“带头大哥”、“带头二哥”、“带头三哥”为行业代言。
就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机床行业和很多行业还真不太一样。比如说工程机械行业,有徐工、中联重科、三一、柳工等等。虽然大家对这些企业的看法不一定完全一致,但至少对他们的某些产品会比较认可;再比如发电设备行业,东方电气、上海电气,说起来也会让很多人连翘大拇指。但反观机床行业呢?原来的大哥、二哥是沈阳机床、大连机床,但是这两位近年身体欠佳,实在无力为大家展示一流的武功,而新晋的大哥、二哥、三哥呢?目前尚未现身,无法让人看到。这就导致中国机床行业缺少好的代言人,行业形象只能是谁谁又巨亏、谁谁又违约了。
二、很多企业眼界不够开阔,只想着闷声发大财,只想着风景这边独好!
可能是由于行业特点的原因,机床企业规模一般偏小、用户群偏窄,这带来的一个负面问题就是视野不够大,缺少担当精神。具体地说,有些企业可能在某一细分产品上做的很好,但怕被别人知道了导致竞争加剧,所以采取只做不说的策略,希望闷声发大财。但实际上这也不利于行业形象的塑造。而身处一个负面形象的行业中,还指望有多高的品牌溢价吗?
我认为,以上两个方面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国产机床的行业形象,使认知与事实出现了一些偏差。那么,应该怎样解决呢?提几条建议供业内参考:
一、可否由机床协会发出征集令,广泛收集国产机床的成功案例或故事,通过多种渠道实事求是地向社会传播;
二、有志向、有抱负的企业要敢于跳出来,用自己过硬的技术、产品为国产机床代言;
三、有条件的企业,可否联合起来向用户承诺(如同多年前沈阳机床搞的那个A计划似的),对以前什么范围的产品进行维修、升级,从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四、对用户意见大的典型问题,如第二条评论中提到的那个有名有姓的产品,可否由协会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以免真假信息分不清楚。
五、机床企业要增强行业意识,不要以为“高端失守,低端混战”说的都是别人,其实也包括你自己。我认为,最好的行业意识包括两点:一是从我做起,用自身的技术、产品为国产机床代言;二是敢于旗帜鲜明地发声,鼓励、支持正确的的做法,反对错误的做法。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媒体人的一孔之见,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