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的小说

2017-06-04林嘉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矿场矿工悲剧

林嘉桐

吴念真,一个经历丰富的人,有很多故事,关于他可以说很多,一时又觉得无从说起。或许可以先来说说《恋恋风尘》,这部虽是侯孝贤的电影,讲的却是吴念真的故事,编剧也是吴念真。电影的背景,是台湾山区的一个矿场村子。因为采矿,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原本陌不相识的矿工及其家庭,在此安居落脚,久而久之,这里变成了他们的故乡。而矿产并不是采之不竭的,矿没了,矿工老了,他们留守山村,他们的子女外出谋生,到城市去打拼,靠年轻的資本赚钱。这个行将被淘汰的村子靠着外面的供给,勉强得以维持。就是在这样的村子里,矿工年轻子女的故事缓缓展开……从矿山到台北,又从台北到小山村,男女主角经历着青春的流逝与伤痛。

而吴念真自己,正是在这样的地方长大的。他是矿工的儿子,是那个年代矿山小村唯一一个考上初中的人……

看过电影,再看吴念真笔下故事里许多关于矿场的描绘,会觉得影像与文字简直是无缝对接。吴念真有这样的好笔法,侯孝贤导演也有这样好的镜头功力。

前几年,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大受读者好评,那是用散文讲故事,笔端常带感情。与此不同,《特别的一天》是部短篇小说集。吴念真说,自这部小说集之后,他再也没有写过小说体的文字。为何这样?看看吴念真为此本集子作的序便可了然。

1. 重写一篇序,却有写墓志铭的感觉。埋葬的是自己的小说,或者,写小说的自己。

最后一篇小说,就是收在这个集子里的《悲剧脚本》,是十六年前写的。记得那年瑞芳枫仔濑的矿场发生灾变,联副的痖弦先生要我写一篇“小说”。

枫仔濑灾变现场的记忆犹新:抢救人员忙着接电加装抽水马达,现场灯火通明,老爸也跟去那儿帮忙,很没有效率,可能也没人理会他大呼小叫。矿务局一个官员跟记者说可能没有什么生还的人了,“因为……”他说,“他们名字的笔画都不太好。”

而就在大约五十尺外,阻绝“闲杂人等”的红色塑胶绳旁,一个欧巴桑却绝望而认命地在为矿坑里的儿子烧脚尾钱。儿子的儿子跪在一边,从制服的学号看得出是四年级,十岁吧,表情是一脸疑惑、好奇以及因为围观的人多而不得不撑出来的严肃、正经;当时正是薄暮,微雨,燃烧的冥纸随风翻飞,火光时明时暗,是一个悲剧场面的绝佳氛围。我本能地从包包里抓出相机,焦点放在欧巴桑的眼睛和下巴之间,等待她把冥纸放入火中,不得不移近身子时,脸部下沿便有足够的光让我按下快门。

等待中,欧巴桑不经意地看了我一眼。

只是不经意的一瞥吧,对我来说,却成了永恒的逼视。

那眼神极其复杂,像是礼貌的致意,像询问、质疑,像埋怨,像咒骂、轻视、敌意……甚至哀求,或者,同情——同情这个正以“兴奋”的心情企图抓住自认为杰出的一刹那的无知的旁观者。而,这个旁观者却正是出身自这个悲剧场景的自家子弟。

后来,我把相机收了起来,此后,直到现在,除了孩子,除了家庭生活之外,我不曾把镜头瞄向其他人。

几天后,我写了《悲剧脚本》这篇小说,因为解除了“虚构”之外,我根本无法掌握真正的情绪和文字进入真实的人间。

小说登出来的时候,我已经在中影上班了,从此与影像为伍,从此任何文字的终极目标都是为影像服务。

十六年后的现在,父亲过世了,枫仔濑的矿场早就不见了,相机的长短镜头都早已发霉了,机身虽然完整,但连卷片器都生锈失灵了……

而那个欧巴桑还在吗?我常想起她的眼神。她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当年那么不经意的一瞥,却让一个人从此和他人生的一个阶段永远地告别。

2. 这是年少时候所写的一些文字。

时间大概是1980年代初期,我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

如果用此刻已然苍老的心境回头去看,还真不得不承认那是一段充满力气和希望的日子。

当时的台湾似乎正内酿着一股强大的能量,随时准备迸发,一如当年一个朋友曾经写过的一幅字:不耐常年兮焦望,剑鞘嘎嘎兮清响,勇士拔刀兮昂首,脚踏寒霜。

无论在政治、文学、舞蹈、戏剧和音乐、电影上头都有一群年轻人在冲撞限制,寻求改变,并且那么单纯地相信着“总有一天we shall overcome”。

那时候我白天打工谋生,晚上在大学夜间部会计系上课,假日则骑着一部破摩托车到处闯荡或找人搅和,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急着想透过文字和别人分享或诉说,因为自己同样那么单纯且稚嫩地相信:社会底层的压抑,苦难和忧伤都可以透过许多人的文字揭露而得到抚慰或解放。

当然后来也许发现文字功能的局限,因而舍文字而就影像,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电影剧本上面,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当时的稚嫩,短浅也就留在当时的文字上,成了无法掩饰的证据。

这是我在进入电影行业之前的最后一本小说集,之后也就不曾再以小说的形式写过任何东西。

当时从不知道“时间”其实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他一边无情地催人老去,一边却又以无比强大的力量改变了所有限制和“不可能”。

当在写这些小说的时候,我无法想象台湾之后的改变,更无法想象有一天,两岸竟然可以如此紧密地联系,可以透过各种媒介甚至近距离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去了解彼此,了解彼此的现在,甚至早已被岁月吞噬的过去。

因此,如果透过这些文字你能看到的是一个在台湾活过一甲子的人,他曾经历过的青春以及当时这个岛屿上的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就已心满意足。

猜你喜欢

矿场矿工悲剧
伟大的悲剧
金牌挖矿工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石油矿场机械》杂志变更刊期的声明
《石油矿场机械》杂志变更刊期的声明
矿工老李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