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威权政府的建立及转型分析

2017-06-03王子路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5期
关键词:韩国

王子路

(重庆大学)

摘 要: 二战后,韩国在威权政府的主导下摆脱了经济衰败、政治腐败以及社会秩序混乱的发展劣势,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然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市民社会逐步成长,逐渐开始成为反对威权政府重要政治力量。韩国也逐渐从威权政体向民主政治转型。

关键词: 韩国;威权政体;政治转型;民主转型

一、威权政体

威权政体(authoritarian regime) 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介于极权政体(despotism regime) 和民主政体(democratic regime)之间的较为温和的专制政体。政治体系的民主化往往遵循威权政体崩溃、民主政体创设、民主政体巩固三个序列阶段。1964年, 美籍西班牙学者胡安·林茨在《西班牙的威权政体》一文中, 首次提出了威权政体的概念,用以指佛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 并指出:“威权政体具有责任不分明的有限的政治多元主义; 没有一套提炼过的主导意识形态,但有相当清楚的特殊心态; 除了某一发展时期之外, 没有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 威权领袖个人(或有时是由少数人组成的集团)的权利行使虽然不受限制, 但实际上却是在完全可预测的范围内。”威权政体包括军人官僚威权政体、动员式威权政体和后极权式威权政体三种次级类别。其中,军人官僚威权政体是最常见的次类别,因其主要组成分子是政府官僚和军事官僚,也称之为“官僚威权政体”(bureaucratic- authoritarian regime)。

二、威权政体在韩国的建立及发展

韩国作为冷战格局下的政治产物,其建立之初诸多方面都受美国影响颇深。1945年9月8日,进驻朝鲜南部的美国将军霍奇下达任务“维持秩序,遵循民主原则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并重建一个健全的经济作为朝鲜独立之基础。训练朝鲜人处理他们自己的事务并为使朝鲜作为一个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实现自治作好准备”。同时,美国不顾各方面的反对,加紧策划在南朝鲜举行单独选举,并擅自在1948年5月10日举行了国会议员选举。李承晚等人以“没有竞争对手”为由,未经选举自动当选国会议员。这届国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宪法,因而被称为“制宪国会”。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在汉城正式成立,李承晚就任韩国第一任总统,翻开了韩国宪政史的第一页。

1961年5月16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韩国第二军副司令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张勉内阁,建立起军人政权。1963年朴正熙就任第五届总统,韩国第三共和国建立。朴正熙的军事政变是韩国威权主义的开端。经历了殖民统治、国家分裂和朝鲜战争之后,韩国的经济基础非常脆弱,国家贫穷落后。朴正熙上台后,基于严峻的经济形势明确提出经济发展第一的战略,提出增长第一、工业第一和出口第一,這种发展模式直接带动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缔造了著名的“汉江奇迹”。但这也同时意味着第三共和国政府把经济效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民主放在第一位。在对企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以寻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忽略了对其违法部分的追究和对工人利益的保障。1972年10月,朴正熙宣布实施“非常措施”令,解散国会,暂停一切政治活动,以“非常国务会议”进行直接统治。接着,他又通过自我政变,第六次修改宪法。月日,维新宪法公布,朴正熙就任第八届总统,“维新体制”正式启动,韩国历史进入第四共和国时期。第四共和国的政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主要体现在总统的权力和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总统是国家元首、内阁首席,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处在三权之上,宪法没有规定总统的连任届数,现任总统的长期执政成为可能民众的政治参与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朴正熙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空前强化,在遭到工人阶级不断反对的同时,也获得了感受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切实利益的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支持。

1980年9月1日,全斗焕宣誓就任大韩民国第十一届总统。根据第五共和国宪法建立起来的全斗焕新军部政权,进一步强化了朴正熙时期建立起的专制制度,其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威权主义在韩国的衰落。朴正熙时期过度集权所埋下的政治隐患开始逐渐显露。依靠政府强力政策和诱导政策实现的短期快速经济发展使得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凸显。政府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赋予了政府官员过大的权力,权钱交易和腐败现象严重。1987年4月13日,全斗焕发表改宪讨论延期的特别讲话后,韩国从青年学界到社会各界都爆发了激烈了抗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6月10日至26日的半个月间,韩国各地共爆发次示威,参加人数达830多万。警方逮捕示威群众群众17244人,向示威群众施放催泪弹有35万多发;在示威群众与警察的流血冲突中,有6000名警察和示威群众受伤,近300个警察机构被群众捣毁,164辆汽车被炸毁。这次冲突通称“六月抗战”。这次抗争以后,韩国开始了由威权主义向民主政体初创的转型。

三、从威权政体到民主政体的转型

1987年10月,韩国国会通过了新宪法修正案。这是第一部在朝野之间达成正式协议的基础上修改的宪法。新宪法除在序言中强调了民主建国的基本理念外,其最大变化在于规定了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不得连选连任,同时取消了总统宣布紧急状态和解散国会的权力。另外,新宪法恢复了国会的国情监查权,并赋予其对大法院院长和大法官任命的批准权;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政治上的自由权利,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以及建立政党和选举的自由等。毋庸置疑,新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韩国在政治转型过程中建立新的宪政体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韩国的军人官僚威权体制展示了一个“政治高压,经济成长”的新的发展模型,其内在演绎逻辑是:威权政府的强力控制,能够牵制现代化所引起的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制造稳定的政治环境;政治稳定可以抑制工会任意抬高工资水平,以保持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吸引外资进入,因此有利于经济成长。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另外一个成果就是市民社会的成长。社会结构的持续分化和快速的社会流动带来了韩国国家与社会力量对比的变化,孕育出许多新的社会力量,随着新的组织力量的发展,势必要求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中间阶级、工人阶级、青年学生等成为推动民主转型的新的社会力量。市民社会的不断成长与威权主义统治不断发生冲突,反对势力的不断壮大最终促使了韩国掌权者的不断妥协和全面退步,并最终促成了韩国的民主转型。在亨廷顿关于民主转型模式的理论中,他将第三次浪潮中成功实现的政治转型分为三类变革型、置换型和移转型,并将韩国的民主转型归入第三类,即移转型民主化——民主化是政府和反对派联合采取行动产生的。在韩国民主转型过程中,确实存在执政当局与反对势力之问的谈判,但最后促使民主转型成功的并不是双方的谈判,而是社会反对势力的巨大斗争压力。·

参考文献

[1] 郭锐,吴可亮:《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一种基于民主化序列的分析范式》.

[2] 郭定平:《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3] 郭定平:《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4]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

[5] 车哲九:《南朝鲜四十年》.

猜你喜欢

韩国
韩国之行话感悟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在韩国走马观花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山东省一韩国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韩国首尔成功举办
2013年韩国电影观察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