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区暨有教学楼兼做避难所研究现状
2017-06-03吕美静远菊
吕美静+远菊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063200)
摘 要:我国目前对暨有建筑兼做紧急避难所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还不成熟,然而高频度的地震灾害,我们必须意识到加快避难所的建设迫在眉睫。作为暨有建筑的学校人口密集,公共设施较为完善,灾害发生时作为避难所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本文对我国对暨有建筑兼做避难所的研究现状和国外对此研究比较成熟的国家进行分析讨论,并论证其可行性。
關键词:高烈度区;暨有建筑;避难所
1.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饱受地震之苦,尤其是近些年,地震发生的次数甚为频繁,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惨重的代价使我国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中小学校抗震防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地震发生时为学生和周围居民提供应急避难所以及应急服务,可以减小次生灾害造成不必要人员伤亡的概率。研究暨有中小学校教学楼兼做避难所,是对防震减灾系统减少灾害的有效的措施之一。在中国引进这一先进理念,有利于提高我国应急避难所设置的可操作性。
2.我国避难场所的研究现状
在全球划分的四条地震带中,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范围均涉及到了我国境内[1]。据统计,我国国土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7%,但发生地震的次数占总地震次数的三分之一,人员伤亡人数占总地震伤亡人数的60%,如此庞大的数字,使我们国人对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容小觑。
中小学校作为防震减灾技术还不完善的领域之一,是亟待得到社会充分关注和完善防灾系统的阵地。同时,大多数中小学校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大多数处于交通比较便利、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中心,与其他建筑物相比,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应急医疗等设备也较齐全,其作为防灾避难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汶川地震中,中小学建筑倒塌破坏极其惨重,大量师生的伤亡造成了重大的心理和社会伤害,在所有的受损建筑中教学楼的破坏导致人员伤亡尤其严重,教学楼的瞬间倒塌剥夺了正在上课的学生们逃生的权利,血淋淋的惨重的代价引发了人们的反思,全社会开始对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安全性加以更多的关注。据统计,汶川地震造成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5300名。由于震前关于防灾避难所的研究并不全面,没有一个充分的震后应急避难所,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仅仅由于学校垮塌就造成4000多人死亡,所以提高暨有中小学建筑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本身的抵御灾害的能力,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当灾害来临时,暨有学校建筑发挥避难所的作用,提供应急避难所的场地,能提高学校的公共使用效率。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紧急避难场所方面的研究历程一共分为了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邢台大地震前,是我国紧急避难场所研究的开创阶段;1966年邢台地震到1975年发生的海城大地震,为我国抗震防灾工作奠定了基础;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抗震防灾工作进入了全面开展阶段。虽然如此,我国避难场所的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相关规定还有待完善,技术还有待提高,对避难所的研究在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仍处于建设的初步阶段。
结合其他国家的相关研究与经验,从分析暨有中小学校建筑的特点及要求、避难建筑的特点与要求、暨有建筑作为避难所的关键问题以及转换功能研究入手,探讨我国高烈度区暨有教学楼兼做避难所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论证中小学暨有教学楼作为城市防灾抗震系统的组成部分的适宜性对我国避难场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具体教学楼,从暨有教学楼的资源利用、结构布局、防灾抗震体系设置以及功能设计要求、避难功能要求等方面,结合现有资源,秉承平灾结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制定暨有教学楼作为避难所的具体预案对我国紧急避难所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把学校教学楼的设计与紧急避难所理念相结合,这不仅可以为校内师生提供灾害发生时逃生避难的地点,还可以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防灾避难所,乃至在整个城市的灾害预防及避难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研究的应急避难场所主要以公园、广场等开放性的建筑为主,暨有中小学校教学楼很少列入城市避难体系,而且学校教学楼的防灾避难功能又往往被忽视[2]。2016年发布的《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中把避难场所分为紧急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和长期避难场所,但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人才的摇篮,暨有建筑中小学校不适合于作为长期避难场所进行使用。从我国台湾“921集集大地震”和“512汶川大地震”的经验可以看出,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学校附近的居民会自发地选择教学楼作为逃生避难所。由此可见,学校作为暨有建筑的代表之一,能够发挥其多功能的作用。
3.国外的研究现状
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研究美国和日本有着丰富的经验。
美国通常把防震的重点防灾工程抗震和抗震教育上。在工程抗震方面,美国政府制定详细的抗震规范标准,建筑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建筑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将会追究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直到2000年,美国花费大量资金对学校和桥梁进行加固,如若发生地震,学校就发挥避难场所的功能进行使用。除此之外,美国学校都要求普及抗震知识,并定期进行防灾演练。
在日本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应急医药箱,里面备有药品、水、压缩饼干等应急必需品,以备一时之需[4]。日本应急演习已成为生活中必有的一项工作,定期的演习训练使人们都具备了应急的能力和知识,在日本多次的地震中,给日本减少了大量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极强的防震减灾意识在日本国民的心理早已根深蒂固。近年来,为了便于防灾避难所的设计和安排,日本新建的学校都摒弃独特的设计理念,秉承标准化的原则进行建设。暨有建筑内的各空间承担着不同的防灾功能,尽可能满足平时的需要又满足灾害发生灾民的需要。
4.暨有建筑兼做避难所的意义
暨有建筑学校作为避难场所有着天然的优势。学校一般控制在居民步行距离内即可达到,同时,社区居民对学校周边的环境以及建筑结构都相对的比较了解,这对灾害发生时附近居民的及时逃生与避难提供了保障。由余震等原因导致的建筑物发生再次倒塌,引发震后发生次生灾害,因此要避免不必要的二次伤害与人员伤亡,要健全与完善和建筑相关的灾时应急机制,及时地对灾后建筑物进行应急危险度评估,疏散受灾人员并转移到安全位置。当灾害发生后,应在政府的指导下启动学校作为应急避难所的功能,安排灾民的留宿与应急避难,为受灾者的生活提供援助[5]。如将教室的桌椅移至走廊、室内体育馆的铺设、学校炉子的设置等。总之,研究我国暨有建筑兼做避难所对我国应急避难以及减少突发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损失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幼坡.城市地震避难所的规划原则与要点[J].灾害学,2004,19(1):87-92.
[2]杨文斌,韩世文,张敬军,等.地震应急避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1):126-1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李林.日本中小学防灾安全教育中对灾害意识的培养[J].教育广角,2015.
[5]孙天威,吕荧,刘亦斌.灾后避难场所评估的重要意义[J].科技资讯.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