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病毒传播机制的网络演化模型研究
2017-06-03王伟力
王伟力
(山東理工大学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也日渐增多,单单依靠杀毒软件已经不能完全消灭病毒。因此,根据其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机制来分析,并且结合演化模型进行研究,以找出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范对策,抵御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传播机制;网络演化模型
1.概述
确定型网络的性质、构成、产生机制是最初的时期对于复杂的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但是随着研究的开展,研究的方向逐渐转向互联网的自身动力学,其中包括互联网造谣的传播、流行病的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等,但是却没有将互联网自身演化和传播二者相关联进行深入探究[1]。本篇论文就是对上述问题的初步探索研究。
2.模型描述
在传播模型里,SIRS是最为多见的一种建模,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等都适合用此类建模的描绘,它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将病毒清除之后个体的免疫力只是短暂的保持。在SIRS模型里,有三种网络节点存在:感染节点(I)、脆弱节点(S)、短暂免疫节点(R)。
I节点以传染源的形式存在,它用一定程度的几率α传染和它邻近的S节点,S节点受到传染之后就成为新的传染源;I节点会以β的几率得到治疗并且痊愈,成为R节点;病毒不断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病种,R节点会以γ的几率失去免疫力而变成S节点,传染机制可通过上面的式子表示:
在最开始的时候随意选取一个非增长型网络,对于时间步t1存在:I节点有可能会传染到和它邻近的S节点,抑或得到治疗并且痊愈变成R节点;R节点有可能失去免疫力变成S节点;S节点会任意挑选一个和它邻近的存在的I节点,发现有可能被传染的时候就会断开它们之间的边,然后用几率Πi挑选网络里没有邻近的节点νi和它的边相连,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S节点和其它的I节点相连的情况,其中,连接几率Πi和节点νi成正比[3]。
下图1是互联网里一个S节点(1号)边重新连接的例子。(a)代表t时间步,互联网里一些节点的形态,红色代表I节点、蓝色代表S节点、绿色代表R节点,1号节点作为目标,任意的挑选和2号传染断开的边,之后几率Π6重新连接到6号非传染节点。在t时间步中,互联网里全部的S节点都任意的重新连接之后,就得出t+1时间步的互联网。
3.数据仿真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最初网络都是正则图,而且节点的数量也是假设数值,每个节点的健康恢复率,最早的传染密度的数值是节点数Ν=1000, 失去免疫力率为γ=0.1,治愈率为β=0.1,最早的传染密度为ρI。
感染密度是指感染节点的数量在总结点里所占的比重,它是对流行病在互联网中的传播区域的一种描述。当ρI→c(0 从上图2中可以得出,在传染刚开始发生时,密度增长速度很快(t<15),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t>15), ρI的值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不变[4]。根据这个特点,取时间步t=9001到t=10000的传染密度的平均数来做稳定状态数值。再进一步进行试验,得出下图3。 通过上面两张图能够得出,在互联网的平均度k变大的时候,互联网上的稳定状态感染密度ρI也会不断加大,但是当k到一定的值之后,不管其数值再加大多少,ρI的数值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不变。所以,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中的传播扩散受到网络平均度的影响,其值越高,越利于病毒的传播[5]。 4.结语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公众的日常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病毒的存在使得公众在使用网络的时候不得不加以防范,但是当前的杀毒软件还不能够彻底的查杀病毒,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开发新型查杀病毒工具。本文将病毒传播机制和网络演化模型结合起来,对SIRS计算机病毒传播机制的网络演化模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旨在探索抵御病毒对计算机的侵袭,为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Huang C Y, Lee C L, Wen T H, et al. A computer virus spreading model based on resource limitations and interaction costs[J]. Journal of Systems & Software, 2013, 86(3):801-808. [2] Li W, Liu F, Yang R, et al. Research on Spreading Mechanism of Network Rumors Based on Potential Energy[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Enabl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IEEE, 2015:28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