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区际关联与地区经济增长分析

2017-06-03宋民冬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区际中西部制品

摘要:想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适应路径,就是经营发展制造行业,而制造业无疑在我国沿海区域发展速率最快,相比之下,中西部区域制造业,以及经济增长水平便显得较慢一些。笔者的任务,便是在理清制造业区际关联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日后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合理化控制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启示性效用。

关键词:制造业;区际关联;地区经济;增长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我国区域经济主体数量繁多、区际经济联系相对繁琐,同时各类区域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说,透过区际关联角度,探讨论证各地制造行业关联特性,对于日后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协调化发展和快速性增长,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意义。特别是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两类区域之间,不管是制造业区际关联效应,或是经济增长的差异现象,都十分显著,值得有关工作人员持续加以深入性地探讨论证。

一、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的区际关联实况研究

结合实际调查认证,我国制造业领域之中通常包含九类机构,分别是食品制造与烟草加工、纺织服装、造纸印刷和文教用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和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以及化学和机械工业等。至于东部和中西部制造业的区际关联状况则主要表现为:

第一,东部沿海区域之中,包括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和制品、电气机械与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在内,区际关联系数都超过1,同时化学工业感性系数相对较大;相比之下,这类区域的食品加工和烟草制品、造纸印刷和文教用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区际感应系数则长期小于1,和社会评价感应度水平相比显得较低一些。而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区域中最为突出的便是金属冶炼和制品行业,对应的区际影响力系数已然维持在1.4以上,因此被认定是该类区域重点支柱型产业项目。

第二,中部区域的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和相关制品行业的区际关联系数,长期维持在2~3之间,已经超出社会评价感应度的水平,证明其余区域各类制造业机构每增加1个单位的最终需求时,该区对应的制造业机构就会同步产生3单位左右的产出结果。与此同时,中部区域的纺织服装、造纸印刷和文教用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的区际关联系数,则徘徊在1上下,和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之间不会产生过大落差;而关于化学工业、金属冶炼与制品行业、机械工业等高端化制造业的区际影响系数则超过1,因为已然超出了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因此被认定是中部区域的支柱型产业项目。

第三,西北区域的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和相关制品行业的区际关联系数一直都维持在1以上,已然超出了社会的评价感应度标准。除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行业之外,其余制造业感应度系数都不会超过1,包括西北的纺织服装、造纸印刷和文教用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在内。至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则达到了1.5上下,所以可被认定是西部区域的支柱型产业,尽管说影响力略微超过了社会评价指标,但是并未能发较为强劲的影响效应。

透过上述调查结果对比认证,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制造行业的区际关联效应,的确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迹象。透过全国范围内分析界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和相关制品行业的区际感应程度,长期超出社会的平均感应指标之上,并且一直在0.9~1.3之间维持波动状态,证明了截止至今,我国制造业始终未能在区际之间衍生出经营发展较为稳定且影响效应过强的支柱型产业。

二、日后合理化发展我国各区域制造业并有效推动整体经济增长的建议

透过上述调查分析结果梳理认证,笔者收获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首先,我国不管是东部或是中西部区域,都可以借助区际前后关联效应进行制造业发展,进一步带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活力,至于区际后向关联效应则无法被利用在区域经济增长工作之中。其次,等量的区际关联效应对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并且呈现出超出东部地区的迹象。这类现象证明了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在产业链上游的区际贸易,能夠更加有效地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效应,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在区际贸易之中尚且未能衍生出影响力超群的支柱型产业项目,为了适当缩减这两类区域的经济发展落差,进一步推动今后两类区域经济的协调化发展进程,最佳的适应路径就是选择实时性强化中西部区域的区际前向关联效应。

这部分实践经验对于我国东部、中西部区域的制造业创新发展、经济增长,以及区域之间综合实力协调等,有着极为深刻的启示性作用。如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层面上,启示我们灵活性发挥出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在制造业产业链上游的比较优势基础上,选择进行两类区域在产业链上游的区际产业贸易强化,进一步为日后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协调化增长目标贯彻,奠定基础;而国际产业贸易,能够大幅度提升我国制造业在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适应潜力前提下,为日后两类地区经济合理性增长,提供保障。再如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化发展理念过程中,建议进行中西部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持续性激发,借此推动制造业中原材料、燃料等初级产品机构的发展实效,确保今后中西部区域产业尽量地维持在区际贸易产业链上游领域之中;之后竭尽全力进行中西部区域上游产业对区际贸易参与程度的增加,为日后东部区域贸易的运输和交易成本数量合理缩减,做足准备工作;持续到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在产业链上游的比较优势达成一致状态时,相关工作人员须考虑透过区域性优惠政策等途径,令中西部区域的的上游制造业产业率得以全方位地活跃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我国制造业区际关联,以及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适应性途径等内容,原本就是极为复杂的。笔者在此阐述的意见亦都是个人实践得来,因此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日后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持续加以修缮补充,长此以往,真正落实我国各类区域制造业,以及经济增长的平衡性控制指标。

参考文献:

[1]顾乃华.工业投入服务化:形成机制、经济效应及其区域差异——基于投入产出数据和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14(3):134-152.

[2]郭素梅.中国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1995-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2(5):157-169.

[3]刘志高.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33(6):179-188.

作者简介:宋民冬(1978-),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区际中西部制品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区际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研究
论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中证据之取得与评价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我国区际法律冲突解决机制研究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