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挫折承受力,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7-06-03赵梦君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显露出来。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而因心理原因导致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的事件数量逐年增加,影响了校园秩序的稳定。总的说来,是因为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情境时不能很好调节自己。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是必然且迫切的。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受到教育工作者乃至学生本人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挫折;挫折承受力;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編号:1001-828X(2017)009-0-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显露出来。频繁出现的大学生校园事件(比如: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以及很多高校都出现的大学生自杀事件),都说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情境时,不能很好地调节自身情绪及心理状态,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有的甚至是算不上事情的事情,便让大学生走上了绝路。这对学生本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学生本人应该通过自身的认知调节能力来提高面对挫折、解决挫折的能力;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思想动态,正确对孩子进行引导,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及时和老师、学校沟通;而教育工作者则应采取对大学生加强挫折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但总结起来只有一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挫折。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情境时,精神压力过大,产生的不良情绪不能很好的化解,长时间下去,逐步形成了精神疾病,严重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二、挫折及挫折承受力

(一)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或者干扰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表现为消极、痛苦、不振作

引起挫折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指个人因素,比如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性格特点、认知能力、生活及经济水平;客观方面,主要指不受个人因素支配的方面,比如身处的环境条件、人际关系等。

(二)挫折承受力

1.挫折承受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威格提出

体说来就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情境时,能否化压力为动力,适应并调节自身的情绪,走出困境,减少心理伤害的能力。一般说来,挫折承受能力较强的人,不容易受到伤害,反过来还能更好地适应和调节自身情绪,受到的伤害较小;而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则容易受到伤害,会出现心理问题,更有甚者会丢失性命。

2.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第一,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比经常患病的人更容易承受挫折;心理因素方面,首先,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人比消极对待生活的人更能适应挫折。第二是意志方面,意志力强的人比意志薄弱的人更能应对挫折。其次是认知因素,对自身及所处环境能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的人比具有不合理信念的人更能应对挫折;最后是挫折应对,即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挫折的人比无心理准备的人更能接受挫折。

第二,社会因素。第一是人生阅历,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比社会经验少的人,更能承受挫折。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相比,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其次是社会资源及支持,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及社会支持体系越多,其在心理上获得的支持越多,更容易对抗挫折。

(三)挫折承受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挫折承受力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情境,处理挫折引发的问题时的情绪状态,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事情的处理结果,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挫折承受力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关系!

挫折承受能力强的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引起的适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和压力,有利于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身及所处的环境,竭尽所能发挥最大潜能,以更好地适应和改善环境。

挫折承受力低的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对客观环境的正确认知,便会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反应,继而影响着大学生的水平发挥等等。如果挫折的出现较频繁,在应对挫折时大学生们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生理及心理状态,那么大学生会渐渐产生心理失衡及心理疾病,甚至导致自杀行为。

(四)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挫折

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最重要的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挫折。挫折,它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挫折出现的时间、地点、情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挫折具有两重性。挫折一方面会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影响个体正常思维水平及能力的发挥,出现错误判断,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另一方面挫折又使人产生积极心态,在面临的问题时有正确的自我认知,重新调整自身情绪及处理方法,完美应对挫折。所以,在遭遇挫折情境时,适当的转变自我认知,改变对挫折的不正确认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处理挫折情境,规避心理伤害。

2.学会正确、合理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

在遇到挫折时,人们会对挫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揣测,有些人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外部,即外部归因,有些人倾向于从自身找原因,即内部归因。经常性内部归因的人久而久之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在对挫折进行归因的同时,应该正确认识到挫折的来源及产生原因,适当的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避免错误的归因所带来的不正确的认知及评价。

3.积极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及社会支持体系越多,其在心理上获得的支持就越多,相对应的其心理承受力也越大,身心也更加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讲,其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邻里、老师等等。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是大学生支持的最大来源,其次是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的支持,再加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为大学生形成的学习、生活的校园支持系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对抵御挫折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满足了人们情感及社会需要。因此,培养个人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良好的性格人格都是建构良好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条件。大学生在家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在外要扩大交往,广交朋友,尤其是真心、知心朋友;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学校等各方面的关系,建设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

此外,知识积累也可以提高挫折承受力,知识积累的越多,知识面就越广,大学生就可以在面对挫折情境时及时调整目标,改进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提高挫折承受力对于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和驾驭挫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调适和抗挫折的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强大的学习及就业压力、微妙的人际关系以及大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问题等等,都是促使大学生遭遇挫折情境的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们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因素就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挫折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信念、自我意识、自我激励;影响大学生智力、能力的正常发挥与提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的完善。挫折承受力是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检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学习、实践、磨炼的基础上产生的结果。提高挫折承受力,是维护、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学生自身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而教育工作者则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挫折教育,来提高大学生们的挫折承受力。

参考文献:

[1]郝丙辉.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会议,2015.

[2]张丽霞,张妮妮,秦风硕.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6).

[3]朱蒙玲.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J].西部皮革,2016(3).

[4]杨帆.挫折承受力教育影响因素的探究和及对策提出[J].2005(5).

[5]仇文华,陈秀春.高校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11).

[6]王换芳.提升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有效路径探析[J].职业教育,2014(3).

作者简介:赵梦君(1984-),女,汉族,辽宁海城人,理学学士,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挫折使我更坚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