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
2017-06-03陈肯
陈肯
摘要:市场经济活动中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为了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会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就必须运用到谨慎性原则。但谨慎性原则是把“双刃剑”,如何使谨慎性原则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分析,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局限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谨慎性原则影响广泛,是我国现代企业财务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我国会计发展来看,谨慎性原则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会计日常业务的处理中,带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业务常常会出现,由于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没有办法得到保障,选择错误会计政策的情况偶有出现,这就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企业出于经营目的或者其他原因, 为了实现盈利可能会产生操纵公司利润、过高估计资产等行为,这就会使应当披露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不相匹配;同时不能忽视国家法律法规对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影响。由于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不尽相同, 就有必要采用谨慎性原则来保护不同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就当前的经济活动来看, 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报表等方面运用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探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意义重大。
一、实务运用中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一)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八项要求之一,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七项原则同样重要,就当前实际情况来说,其重要性和地位更加凸显,运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但就某种程度而言,谨慎性原则所要求的内容与其他原则的侧重存在冲突。在应用过程中与可靠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和可比性原则都存在一定的矛盾。可靠性原则强调会计信息不偏不倚地反应企业实际的经济活动,而且进行确认计量的交易要能够得到验证;权责发生制要求按照应收应付制来确认费用期间。而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保持适当的谨慎,不能随意高估或低估资产负债,即谨慎性原则允许将还没有发生但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与可靠性和权责发生制矛盾。同时可比性原则强调无论从哪个方向上企业使用的会计政策必须一致,而谨慎性原则则允许企业根据不同的经营状况对会计政策做出改变,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等,这会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影响。
(二)实务操作中的冲突
会计核算中,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其中由于体现谨慎性的方法没有得到规范,想要在实务中运用此原则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首先,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由于缺少衡量制約的标准,资产和利润的可靠性、真实性受到质疑, 从而对得到的会计信息公允性产生影响。其次,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资产和利润的预期要求和实际发生可能有所出入,究其原因可以发现:第一,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计量时, 依据加权平均法还是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会影响当期的利润, 从而使企业利润偏高或偏低;第二, 企业可以选择是采用直线折旧法或是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计提,这就对当期产生的利润有直接的影响—偏高或者偏低;第三,企业可以选择计提方法对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这对资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政策方法,以上情况在各企业中都有可能发生,就计量结果而言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会使外界对会计报表的公允性产生较大的质疑。会计信息的披露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着股东与债权人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
(三)与税收法规的冲突
税收的数据是从会计核算得来的,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会使得企业前期利润减少,导致企业少交所得税,国家出于保证税收的目的,不能直接在企业基于谨慎性原则确定的报表数据上进行征收,从而在与计税基础的对比中产生差异。就谨慎性而言,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侧重点不同,使税收法规与谨慎性原则出现冲突。制订税收法规的目的是要确保国家税收及时收缴,保证国家财政的稳定,然而谨慎性原则在确认计量时,使用者要保持应有的谨慎,对可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当进行确认,而不能对无法计量的收入进行入账。税法法规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冲突很难进行调节,拿税前列支的费用来说,税法法规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尽相同,导致企业由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而使当期账面利润减少,企业应当补交所得税,增加了现金流出,势必影响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热情。
二、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改进措施
(一)恰当运用谨慎性原则
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最关键的是一个“度”字。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应当对其运用的前提和条件进行约束,使条款具有可操作性。若能够与条件相符,则应当执行;与条件不符,则不能运用。在合理的基础上,谨慎性原则的广泛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类别的风险,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策略,另一方面要考虑分析如何对风险进行防范。不同风险措施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同时,增加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有益的。比如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存货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要计提跌价准备,此时企业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要依据客观前提,降低随意操作与主观操作的风险。对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和应用程度进行充分的披露,紧扣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约束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对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发生冲突有预防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信息披露
投资者通过公司的信息披露了解其经营与财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冲突,便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因此加强企业信息披露十分重要。企业对谨慎性原则进行披露通常是通过财务报告的方式或者在定期公告中阐述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不论通过哪种方式都增强了企业信息披露,有效防止了企业出于某种自身目的滥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更详细地披露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与运用情况、规范披露范围,大大增强了公司运用谨慎性原则的透明度,最终得到报表使用者更加有效的重视。
(三)健全约束机制,加强审计监督
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时是具有倾向性和方向性的。有的企业为了业绩拿谨慎性原则当挡箭牌,来调节成本和利润,加强审计监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而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工作,同时强化制度的灵活运用,这是对注册会计师提升能力的新要求。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行业有了新的了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中,但整体制度上还需要全面完善,总之,注册会计师应该在强化风险意识、拓宽学习视野、提升自身素质等各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将谨慎性原则充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从当前的经济状况来看,投资者接受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多,会计信息质量就愈发重要,要保证真实的会计信息披露就必须不断加大监管的力度,不断完善会计工作准则,让虚假的会计信息没有立足之地,粉饰报表的公司受到的处罚大大超过盈利,才能保证信息真实,让虚假会计信息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才能鼓励公司合理广泛地运用谨慎性原则披露经营财务信息,最终得到投资者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同时,对企业内在约束机制的强化同样重要,其中最应得到重视的一点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从内控出发,在公司内部使谨慎性原则首先得到合理的运用。
(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养
会计行业具有特殊性,在各环节各方面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判断,如果出现失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强调在适当的范围内对会计事项进行估计,既不能因为过于谨慎导致低估利润,也不能因为过于宽松导致高估利润,就更体现出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要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且能够被会计信息使用者准确获得,這就需要:第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用认真专业的态度处理会计事项;第二,不断全面深入学习专业相关知识,拿会计准则来说,每年准则都会进行修订出现变化,所以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第三,进一步掌握相关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市场经济在发展、会计领域在拓宽、会计理论和操作方法也在改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会计人员必须不断认真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
参考文献:
[1]郭香宜.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财会学习,2015(18):128.
[2]张艳平.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5(18):265-266.
[3]鲁芳.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运用及其局限性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6):118-119.
作者简介:陈 肯(1993-),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