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克兰 穿越“爱的隧道”来看你

2017-06-03张永铭

旅游 2017年5期
关键词:切尔诺贝利基辅隧道

张永铭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遗址在乌克兰,目前仍是严格的军事管理区,无法自由行,只能参加政府授权的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从基辅出发,大多是一日游,费用在100美元左右。乌克兰中部一个叫克来旺的小镇上,有一段废弃的铁路在数不清的翠绿翠绿的灌木组成的完美拱形的“隧道”正中向远方延伸,那种翠绿的层次感,那种能够让人产生美好遐想的空间,足以引起视觉高潮。

搭上“试行落地签”的末班车

乌克兰是欧洲一个比较冷门的旅游目的地,这里既不是申根区,也不是凭申根签证免签的国家,再加上在国内力哩签证的手续十分繁琐,因此来这里旅游的国人一直很少。但乌克兰有两个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一个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遗址,另一个便是有“爱的隧道”之称的一段支线铁路。这两个地方我心心念念了不知多少年。

去年夏天,一个好消息传来:6月1日至9月30日,乌克兰基辅国际机场对中国公民限时开放落地签证,而且落地签证材料十分简单,只有往返机票、酒店订单、保险三样是必须的。于是,赶在最后一天(9月30日),飞抵基辅,搭上落地签的末班车。现在,乌克兰已经长期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可办理落地签证的机场又增加了一个,为基辅和敖德萨两个。

往返选择的是哈萨克斯坦的“国航”阿斯塔纳航空,乌鲁木齐往返基辅,中间在阿拉木图转机。乌克兰国际航空有时能刷到很便宜的机票,北京往返基辅,直飞不足3000元。但十一期间没有这样的特价机票,只能选择更便宜的阿斯塔纳航空。北京到乌鲁木齐机票很少有折扣,如果时间充足,比较经济的走法是“空铁联运”:先坐Z字头列车到呼和浩特,路上可以欣赏丰沙线和张集线的沿途美景,然后乘坐傍晚的航班飞乌鲁木齐,这样花费比北京西-乌鲁木齐的Z69次硬卧还便宜。

阿拉木图转机停留的时间很长,阿斯塔纳航空的航线虽然覆盖中亚、西亚、东欧的很多地区,但阿拉木图机场很小,而且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没有wifi,只有很小的免税店。10个小时的转机停留时间很难打发,建议在手机或ipad里备足视频和游戏。

抵达基辅,入境窗口旁边即是办理落地签证的柜台。办签证比较顺利,只是效率太低,我第一个到达柜台,还等了两个小时。出海关后在机场到达厅可以用美元或欧元现金兑换当地货币“格里夫纳”(简写为FPH,1¥=3.87FPH);也可以直接购买当地的SIM卡,2G流量包售价仅20FPH。从机场到市区可以乘坐322路机场巴士,到最近的地铁站35FPH,之后可换乘地铁到市中心独立广场一带。

基辅 建在教堂中的城市

不来欧洲,不知道什么叫物價高得出奇;同样不来欧洲,不知道什么叫物价低得出奇。来到基辅市中心,第一印象便是这里如此低的物价:地铁4FPH随便坐,合人民币不到1块钱;独立广场一带的青旅床位价格在人民币50以内,即便住在条件最好的、位于独立广场上的地标建筑乌克兰饭店,标间的价格也不过合人民币320元;麦当劳的一份套餐不足人民币15元,在乌克兰本土的连锁自选式餐厅“胖子屋”饱餐一顿,汤、主菜、沙拉、甜品、饮料全算上,也花不了30元人民币……近年来乌克兰政局动荡,经济近乎崩溃,这样低的价格和当地人收入比起来并不算低,因为自选餐厅里经常看到当地人只是两块面包一碗汤就当一顿正餐,像我这样每顿“大吃大喝”的几乎见不到。

基辅是一座建在教堂中的城市,整个城市中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数十座教堂,这些教堂外形和风格各异:有金顶白墙的,有白顶黄墙的,有绿顶白墙的,有金顶蓝墙的,还有最为著名的、五彩城堡般的洞窟修道院。1990年这些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洞窟修道院建于11世纪基辅公国时期,后来受到西征的蒙古人的破坏,于17世纪彻底重建。与此同时,得益于俄国东正教思想和信仰的传播,其他数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也拔地而起。这些教堂将基辅装点得如同一座童话般的城市。我无法一一叫出这些教堂的名字,只能走马观花地欣赏它们的美。在基辅的第一天,就这样沉醉于这些美丽的教堂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基辅郊区的“国立民间建筑及生活博物馆”说是博物馆,其实就是一片被围起来的村庄,类似于北京郊区爨底下、墙子路等民俗村。这座村庄里的民房、教堂等建筑物年龄大都在百年以上,虽然结构简单,很不起眼,但却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乌克兰传统乡村生活的活的见证。这座“博物馆”面积很大,步行参观游览不可能,幸好门口有出租自行车的。十一期间来这里,正是最美的时候,洁白墙壁的一座座茅屋被彩色的树和花草掩映着,目之所及哪里都是油画。民居内部依然生活着当地人,屋内的陈设也都是按照以前的老样子。这里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而且是了解乌克兰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的一个绝佳去处。

基辅也有“旅游纪念品步行街”——安德烈斜坡。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这是一座建在斜坡上的步行街,斜坡的坡度很大,从安德烈教堂开始走的话,是一路下坡,步行街的另一端便有地铁站;如果反过来走,将会耗费很大的体力。这里不但像后海、南锣鼓巷那样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和当地人,而且还有点像北京798的风格,是一条艺人云集的艺术街,以画像的艺人居多,其次就是杂耍。很多乌克兰美女坐在街边,摆好了姿势让艺人画像。美女总会引来更多的人围观,也给我提供了拍摄人像的好机会。

街上还有琳琅满目的乌克兰特色的手工艺品摊位。形态夸张的布娃娃、精美的漆盒和漆盘、炫目的花饰,还有两样最有本地特色的东西,一是钥匙扣,都做成了面口袋风格,因为乌克兰上世纪30年代曾有过一次极其严重的大饥荒,从那以后人们对粮食表现出十分的珍惜甚至是崇拜,在乌克兰可以见到各种各样做成面口袋的工艺品;还有就是印着俄罗斯总统普京头像的卷纸。

傍晚的安德烈斜坡很热闹,这一天正值周末,步行街上挤满了当地人。这也是一个看美女的好机会。街边还有着很多小吃摊,名为“沙什累克”的巨大烤串,一串足有半斤牛肉!很多当地人就坐在路边,喝啤酒吃烤串。我要了一串尝尝,果然名不虚传,肉很嫩,很多汁,味道十分鲜美。这里的烤串不放孜然,只用黑胡椒,味道和新疆的烤串相比更独特。更加奇怪的是,烧烤摊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着洋葱片,同时每串附送两片面包,吃烤串要就着洋葱和面包吃。最关键的是,这烤串分量太大了,一串足够管饱,不用再专门吃晚饭了。

切尔诺贝利 凝重的废墟

参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遗址是整个旅途最为期待的部分。这里目前仍是严格的军事管理区,无法自由行,只能参加政府授权的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从基辅出发,参观切尔诺贝利的旅游团大多是一日游,朝发夕归,费用在100美元左右。基辅市内有很多组织这种一日游的旅行社,到了以后现找很容易。我是出发前在Google上搜索到一家评价还不错的旅行社,提前报的名。

关于去这里是否有辐射危险的问题,官方的说法是一天以内身体吸收的辐射剂量,和乘坐一次洲际航班差不多。旅游团提供盖革计数器出租,遗址区内大部分地点,盖革计数器显示的辐射强度都在安全值0.3以下,只有在个别地点,以及靠近核反应堆废墟的地方,盖革计数器才开始不断报警,好在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不过几分钟而已。

切尔诺贝利位于基辅以北80公里,靠近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进入核电站中心区域,要经过两个检查站,分别是30公里管控区和10公里管控区,所有人都要下车查验护照,以及旅行社代为办好的团队参观通行证。整个遗址区大致分为切尔诺贝利镇、核反应堆遗址和普里皮亚季三个部分。

切尔诺贝利镇是原来核电站指挥机关所在地,目前被开辟为一处纪念园。现在仍然有工作人员常驻这里,负责保卫剩余的设施,以及给反应堆遗址建造新的石棺。纪念园里有一条小路,小路两边分别陈列着两排路标,每块路标上标有因核泄漏而被废弃的附近上百个村镇的名字,然后被一道醒目的红线划去。這种式样的路标,在前苏联国家其他地方也使用,意思是表示已经离开这个地点,而这些用红线划去的路标并排放在纪念园里,会让人应景地联想到,如此多的村庄因为30年前那场核灾难,已经废弃。

我们进入—处被废弃的村庄,这些房屋早已人去房空,只留下一些带不走的东西:床、衣柜等,留在那里任由岁月肆意侵蚀。还有—些那个年代的儿童玩具,衣衫褴褛的娃娃面容已经模糊不清,而那30年前可爱的双眼如今看起来是怒目圆睁,给原本苍凉荒芜的废墟增添了一丝恐怖的氛围。

新建的拱形石棺已于去年年底盖住了1986年发生爆炸的4号反应堆,我们到的时候石棺已经建好,并通过滑轨缓缓地向反应堆废墟移动,很庆幸我们见到了这堆举世闻名的废墟的最后一面。很多工人正在反应堆旁边施工,为石棺的竣工做最后的准备。导游告诉我们他们12小时一换岗,然后休息72小时。游客能走到的最近距离是500米,此时盖革计数器尚且持续不断地发出蜂呜报警声,反应堆旁边的这些工人,忍受的辐射难以想象,不由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佩。反应堆500米外有一座纪念雕塑,我们在此留影后匆匆上车离开。

切尔诺贝利这片废墟现在真正的主人,是当时没有随人们撤离,还有后来陆续迁徙过来的各种野生动物。反应堆附近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野狗,导游说这些狗都已经丧失听觉。当年排放冷却水的人工河里,随处可见经过辐射后基因突变的鲇鱼,有两米多长。这些鲇鱼在河里悠闲地游着,每天接受着接踵而来的游客投喂给它们的食物。

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所有工作人员,生活在反应堆10公里外一个叫做普里皮亚季的小城,这是当年完全因为反应堆而建的一座城市,和中国西北的“油城”玉门、“核城”低窝铺等城市产生的时代背景完全一样。这里有着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在当年都是最先进的水平,也是当时苏联的模范城镇,但办公楼、宿舍楼、学校、医院、体育馆、商店、旅馆、游乐场……一切的一切,都定格在了30年前的样子。

反应堆爆炸后很多天,政府才公布真相,并向普里皮亚季居民发布紧急撤离命令。撤离来得太突然,这里的人们连很多生活用品都没来得及带走,只被允许带走未经辐射污染的随身物品。于是这些废弃的建筑里,书籍、玩具、衣物都保留下来,和这座被遗弃的城市一起,成为一座记录末代苏联状况的博物馆。剧院舞台上,保留着前苏联成立60周年的宣传画和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巨幅画像;学校教室里,保留着当时的书籍、列宁的画像和未来得及带走的防毒面具,甚至黑板上的字迹也没来得及擦掉;幼儿园的钢丝床上,保留着赤身裸体的玩具娃娃;游乐场里的碰碰车和摩天轮早已锈迹斑驳,旁边竖立着“小心辐射”的扎眼的红色警示牌,告诉人们这定格的历史场景只可远观,不可触碰。

切尔诺贝利遗址区域内,除核反应堆外,还有—处更为壮观的废墟——前苏联在这里架设的DUGA-3N视距雷达,又名“苏联啄木鸟”。这座巨型雷达阵高百余米,宽约500米,建于1976年,是前苏联反弹道导弹远程警戒系统,也是冷战时期的见证。这座雷达以大功率发射短波信号,听起来像啄木乌连续敲击树干一样,因此得名。这座雷达发出的信号当时一度导致全球短波通信受到严重干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这里也受到辐射污染,人员开始逐步撤离。后来苏联解体,这座世界罕见的巨型雷达被彻底废弃。

“爱的隧道”最浪漫的铁道线

当我第一眼看到“爱的隧道”照片时,便被强烈地震撼了:一段废弃的铁路在数不清的翠绿翠绿的灌木组成的完美的拱形“隧道”正中向远方延伸,那种层次感,那种能够让人产生美好遐想的完美空间,足以掀起视觉高潮。见过很多很多的风光美图,有这种美好感觉的图片,却是屈指可数。

这段支线铁路,位于乌克兰中部一个叫克来旺的小镇上,是从克来旺火车站通往附近一座生产纤维板的工厂厂区的一条专用支线。这条铁道从长满了灌木的丛林里穿过,周边没有居民。通过这里的火车,都是给工厂运送原料的小编组货列,班次很少很少,有时两三天都不一定有一列火车通过。久而久之,茂密的灌木枝权从左边、右边甚至上边完美包围了铁道线,预留的空间恰好仅供火车车厢通过。走在这段铁道上,犹如走在天然的隧道里一般。这段隧道,夏季郁郁葱葱,秋季五彩斑斓,冬季洁白无瑕,四时之景不同但都能给人以浪漫的感觉,被人们冠名“爱的隧道”。据说情侣牵手从这里走过,爱情便可天长地久。这里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侣“朝圣”的地方,和巴黎、威尼斯等城市一样,已经成为爱情概念的代名词。

得益于前苏联雄厚的基础设施,乌克兰也有着遍布全国的发达的铁路网。抵达“爱的隧道”很简单,从基辅出发,每天有一班列车经停克来旺。结束了切尔诺贝利一日游回到基辅,正好赶上这趟列车。这趟列车晚上从基辅出发,到克来旺的时间是第二天清晨,恰好夕发朝至。乌克兰的火车票价同样十分便宜,基辅到克来旺近500公里的距离,即便选择最豪华的二人软卧包厢(即“高包”),票价也不过合人民币70多元。

到达克来旺时,才清晨4点半。天还没有亮,外面还下着雨。我赶紧走进了火车站的候车室,准备在这里等到天亮,再去“爱的隧道”徒步。克来旺火车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站,每天只有两班长途火车经停这里,站房只有一座平房,只有一间不超过100平方米的候车室。这座小站显然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地板砖被擦得一尘不染,落地窗的玻璃上是漂亮的彩绘,彩绘的图案内容是克来旺小镇上一些古建筑及其营建年份,就连候车室的椅子靠背上都画着不同的图案,尽管很多已经褪色。还没进入“爱的隧道”呢,这座很文艺的小站已经有了浪漫的氛围。

候车室里的旅客逐渐多了起来,他们是赶着早晨7:50经停这里的市郊通勤车去附近的小城里夫尼上班的人们。前苏联很多国家都是国铁兼有地铁功能,国铁线路上除图定长途旅客列车外,每天还有很多像地铁一样的市郊通勤车,方便沿线居民上下班。候车的当地人对我这位不速之客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好奇,或许对专门为“爱的隧道”而来的各国游客早已見惯不怪了吧。

四个小时过去了,已经是上午8点半,雨还一直不停,天还是一直阴沉沉的。考虑到中午就得赶去附近的城市里夫尼坐火车继续前往利沃夫,我只好冒着雨出发。沿着铁路往东走,刚走出火车站,便发现最左边一条不起眼的支线铁道往东偏北延伸,这便是“爱的隧道”的起点了。之前看过很多次这里的卫星图,知道这段支线铁路总长约8公里,这种恶劣的天气下全部走完再返回是不可能了,只能根据时间决定何时折返。

开始的一段并没有之前见过的图片那么美,只是一段普通的森林铁路,上面铺满了金黄落叶。但越往里走,铁路两边的植物越茂盛,把铁道线包围的越严密,走过大概两公里后,之前只在网上见过的美景便浮现在眼前了。我真正走在了“隧道”之中。

此时正值秋季,有的植物叶子还没有开始变色,这一段的隧道便还是一片葱绿;但更多的植物已经呈现出红色、黄色甚至紫红色。乔木、灌木、藤条,各种植物一起,共同用最美的姿色装点着“爱的隧道”。透过长焦镜头望去,按下快门,我亲自捕捉到的秋季“爱的隧道”的画面,比之前在网上见过的任何一张照片都要好看。虽然是雨天,但我却在这段铁道一年中最美的时候来到,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彩的景色,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绚丽的人文自然景观,这“爱的隧道”,是大自然和工业时代的人们共同的作品。

想看到些不平凡的美景,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在“爱的隧道”徒步的五个小时,雨一直不停,甚至越下越大。我为了保护相机和镜头,只把雨伞往前打,后背已经湿透;铁道线上的植物上全都挂满了雨珠,混着铁路道钉上的润滑油,我从上面走过时,几乎一步一滑,鞋已经湿透,裤子上也沾满了油水混合物。铁路两边是茂密的丛林,简直就是“无人区”,在里面徒步时,生怕碰上什么野兽出没,一路也是提心吊胆的。但有所付出也就有所回报,回来之后,每次翻看这自己拍摄的“爱的隧道”的美图,都是充实而浪漫的回忆。

整个徒步的过程没有碰上一位游客,只有在回到克来旺火车站时,才碰上一对打着伞来游玩的情侣,他们也是附近居民。向他们询问得知,这里有公交车前往里夫尼。我刚走到克来旺火车站前的公路上,一辆公交车便开过来,我没有在阴冷的雨中穿着湿透的衣服和鞋干等一分钟。到了里夫尼,正好赶上开往利沃夫的火车,我的行程也没有耽误一分钟。

利沃夫 世遗小城的慢生活

到达利沃夫时,雨还没停。在雨中暴走了一上午,浑身湿透,去利沃夫的火车上也没有空调,身体已经有些失温。来到利沃夫的民宿,热水澡洗了很长时间,才慢慢缓过来。擦干身子,竟一下子瘫软在了床上。

想想这几天行程比较赶,走得很辛苦,于是决定在利沃夫的第一天给自己放个假,不安排任何活动,就在房间里休息一天。外面还在下雨,阴冷阴冷的,不出去也好。我只是在中午和晚上来到旁边的“胖子屋”连锁餐厅用餐,其余时间都宅在房间里。

第二天的天气证明了昨天的选择是正确而明智的,这是一个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我在利沃夫古城慢悠悠地边走边看,享受着欧洲古城特有的慢生活节奏。

利沃夫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乌克兰民族文化的代表城市,不像乌克兰其他城市一样通用俄语,这里的居民基本都是乌克兰人,街上也几乎只能看到英语和乌克兰语的各种标识。

有了先前的基辅两天城市游,利沃夫一座座精美的教堂和上百年的临街建筑已经不足以引起我浓厚的兴趣,而古城中的各种旧货摊、旧书摊成了我主要驻足的去处。我在一个旧书摊淘到了一本上世纪80年代初的《苏联地图册》,合人民币不到5元。我的朋友里有很多和我一样都是前苏联文化的爱好者,从朋友圈里看到这本书,纷纷留言求代购,然而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旧书,我翻遍了古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没有再发现第二本。

走着走着,又意外地进入了利沃夫歌剧院旁边的农贸市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逛当地的市场,是了解当地人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我外出旅行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就是逛市场。利沃夫的农贸市场里,食品的价格同样是惊人的便宜,很多摊位上摆的秤还是前苏联时期制造的笨重的指针式弹簧秤。

7天8晚的自由行,覆盖了所有想去的地方,足迹几乎遍布整个乌克兰:基辅童话城堡般的教堂、凝重的切尔诺贝利废墟、五彩斑斓的“爱的隧道”、世界遗产利沃夫古城、黑海岸边的动感城市敖德萨,还有每个城市都有的满大街的乌克兰美女——每一天都在充实中度过。

猜你喜欢

切尔诺贝利基辅隧道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基辅:一座文学之城
基辅60
“禁区”留念
“鬼城”火了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一个人的切尔诺贝利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进击,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