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益智区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7-06-03魏炜娜
魏炜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是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中班幼儿已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处于合作意识萌发的关键期,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能有效合作完成各项任务。
区域活动由于其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人际关系为幼儿提供了自由交往的机会与平台,幼儿能在其中自觉调节身心需要,选择活动内容、材料与伙伴,促进社会性需求的发展。因而,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有研究表明,在区域活动中角色游戏区和美工区是发生合作行为比率最高的两个区,而语言区和益智区则是合作比率较低的两个区。
因此,为了充分发掘和提升益智区的合作比率,更好地促进中班幼儿合作意识的发展,教师以中班益智区中合作意识培养为研究内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总结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巧设活动材料,提供合作机会
益智区的材料多适合一人游戏,那么自然幼儿间的合作会减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的合作机会。因此,教师就应从活动材料和环境的创设上做出一定的调整,投放一些适宜合作的材料。如在益智区投放多种棋类,像飞行棋,它适合2~4个幼儿一起游戏;又如投放数字卡,包括1~10的数字卡以及对应的点卡和实物卡,该材料适合2~3个幼儿通过“一问一答一找”来游戏。总之,通过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发现,幼儿在这种活动材料以及活动氛围的暗示下,合作意识越来越强,而且还能将那些一人玩的游戏材料变为两人玩的游戏。此举可谓一举两得,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萌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设定规则,利用竞赛,保障合作
为了能培养幼儿在益智区活动中的合作能力,教师不仅从活动材料上进行了探索,而且还从活动规则、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进行了探究。
1.设定多种规则,萌发幼儿的自主合作性
益智区的材料是多样的,在对活动材料进行调整后,添加了多人合作活动材料,丰富了单人活动材料。那么,如何发挥单人活动材料的作用,使之也能起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呢?
为此,教师尝试向幼儿提供开放性的、具有选择性的活动玩法与规则,即一种活动材料我们设计至少两种游戏规则,让幼儿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如益智区的操作墙“找找数数”,这个活动可以是幼儿一个人在墙面上观察要找寻的动物,之后将对应数填进空位中;也可以是两个幼儿一起活动,一人一次轮流,一个小朋友指着小鸟请另一个小朋友找数,之后互换。当我们向幼儿提供了这两种活动方式后,一开始幼儿们都愿意一个人玩,但是当两个小朋友都想玩时,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现出来了。有的小朋友找到老师请老师帮忙,这时我就会引导他们一起玩;有的小朋友出主意说“你等我玩完了再玩吧”,还有的小朋友提议说“要不咱俩一起玩”。当幼儿体验过了两人游戏比一人游戏有趣后,他们更乐意去选择两人活动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加强了,也知道了交往中的轮换,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这种自主合作更使他们的合作意识易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
2.利用竞赛,萌发合作
中班的幼儿有了竞赛的意识,因此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年龄特点,在益智区中通过竞赛激发幼儿合作。通过游戏的竞赛性让幼儿知道原来几个人合作的游戏比一个人的游戏更有趣,几个人的智慧比一个人的智慧更强大,最后再评价哪一组幼儿合作完成的速度最快,合作完成的成效最好,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竞争中进一步促进幼儿合作。如在益智区集中活动“拼一拼”中,教师就将六位幼儿分为两组来比赛拼图“喜羊羊”。活动开始时,两组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抢着拿拼图块乱摆,很长时间没有一组成功。后来有一组中的小女孩说:“咱们别抢了,一起想办法拼吧,咱们这样试试好不,你找那个角的,我找这个角的?”于是这一组很快就胜出。在这样的竞赛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也开始知道如何才能达到较好的合作效果——分工。因此,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时,竞赛的力量不可小觑。
三、利用教师帮助、指导与评价,巩固合作行为
在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做到细心观察,留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同时要在尊重幼儿活动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尽力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通过活动后肯定性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欲望,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1.先秦诸子散文。
儒家之“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正是人文价值精神的最初体现;而道家之庄子属于先秦时代极少数真正对天、人两端皆有深刻体知的思想家之列,且其文章词语丰富,善用修辞,情理兼具,耐人寻味。其他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亦有许多待学生深入品味之作。
2.古典诗词曲赋。
学生可以从古人诗词曲赋中感受他们的情感与才华,还可进一步探究中国人心灵世界的构成,不断得到新的审美体验,领悟人生艺术的真谛。
3.史学典籍。
《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学典籍中经典篇章甚多,其中包含了求实求真的治史精神、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深邃的历史风韵。透过纷纭的兴亡成败,可引导学生透视历史的真谛,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批判能力。
二、 橙色学习
我们用明亮而沉稳,富于延展性的橙色代表学习能力。
1.自我学习意识的树立。
意识源于实践,而良好的实践又反作用于意识,所以高效的自我学习行为,必定要有明确的自我学习意识作支撑。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时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是今后几十年工作生涯最重要的基石。没有这块基石,将无法起步与前行。大学里的知识不仅要学精,还要学实、学活,除知识外,在高职中还要把该掌握的技术、能力一并学到,懂得将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目标相结合,利用高校这个平台,完成和实现自我教育目的,并为自我的长期发展做有效的准备与铺垫。
2.自我学习目标的制订。
大学里的课程,抑或以后在工作中参加的企业培训,几乎都是标准化课程,都是面向一个群体,而很难做到针对个人,所以它并非完全适合个人。尽管这些课程都是科学和系统的,但作为发展中的人,大学生应懂得在这个科学系统的标准课程规划中,设计并构建属于自己的私人订制单,即自我学习目标。人生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八小时之外,明确学习目标,懂得自我规划与教育的人,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自我发展的必要因素。
3.做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
首先,要管理好课堂学习时间。在大学的整体学习目标和自我培养目标的完成最主要依靠的就是课堂学习,利用课堂所有资源高效高质地完成目标是大学生的基本自我要求;其次,要管理好课下学习时间。可以把阶段性的小目标细化到相对固定的课下时间里完成。
三、蓝色思考
培养学生的問题意识,塑造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适宜的环境氛围密不可分,所以大学课堂应是开放式的课堂,以自由、包容、灵活、创新的方式,利用和调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自由、有方向、有深度的学习讨论平台。
1.培养学生思考兴趣——课前预习。
朱熹语:“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有得尔。”预习的过程,就是对新知识认知、分析、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题上下些功夫,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可以寻题解迷,激发其进一步自我探寻的兴趣;教师还要对主动探寻、探寻成果佳的学生予以表扬或分数评判,使他们逐渐感知自己思考的能力和力量。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课上学习。
“善思好问”,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好问、深问的平台,如小组讨论、情景教学等。小组讨论使学生承担了学习的责任,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与必要,对知识的探讨由个体的单一思维变成多人多向的发散思维,开发了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
3.拓展学生思考空间——课后探讨。
在应用文写作中,我们会讲到如何撰写新闻稿件,对新闻中常见的消息这一文体的写作,学生很快就可以掌握,我们可以就新闻的真实性和导向性引导加以讨论,使学习具有现实背景。可以将课堂上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探讨,并要求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教师要有全面、深入的总结。
四、 绿色环境
高职素质教育第四个颜色为绿色,它象征了生命与希望。这里的绿色环境不仅指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有对学生自身完善和发展所需环境的培养,即学生环境意识的建立,文明礼貌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高,社会责任的担当等,这是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1.环境意识的树立。
因为雾霾与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数中国人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与严峻性。大学生应该是保护环境的践行者,也应该成为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的主力军。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人类发展与其生存环境变化的关系”“我该如何保护你,我的地球”等讲座。
2.审美情趣的提高。
审美情趣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对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只有去爱和欣赏那些美好的东西,才会懂得尊重和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进而才会有生成、表达、创造美的意愿与能力。
3.社会责任的担当。
当今的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和各种思潮的影响,缺乏人生奋斗目标,社会责任感淡化。空洞的口号与说教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无益的,应鼓励学生从小我做起。首先,做到自尊自律,诚实守信,管理好自我,担当好自我责任;其次,懂得合作,尊重合作伙伴,善于倾听,懂得理解,在力所能及之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从中感受助人之乐和自我价值;再次,要有公民意识,依法律己,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正,热爱国家与人民。
素质教育的四原色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核与根基。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汲取并发扬其精髓,在自我学习与深入思考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自我环境的建设中,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与民族发展之中,勇敢前行,努力奋进,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拥有一个多彩而又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苏曼.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14).
[2]陈俊.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反思及其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3 (4).
[3]田杰.我国高职人文教育问题的研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5(2).
[4]邹增丽.论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人格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