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大选:两极格局的终结
2017-06-03彭姝祎
彭姝祎
经过4月23日和5月7日两轮投票,法国总统大选宣告结束。在第二轮投票中,马克龙以65.5%对34.5%的得票率战胜勒庞,当选新一届法国总统。在首轮投票中,独立候选人“前进”运动创始人艾曼努尔·马克龙和极右势力“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分别以24.01%和21.3%的得票率战胜其他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中右翼共和党候选人弗朗索瓦·菲永和极左翼“不屈的法兰西”运动候选人让-吕克·梅朗雄分列第三名和第四名,得票率分别为20.01%和19.58%。
这届曾一度被视作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史上“最难预测”的选举最终有惊无险地落下帷幕,选举结果并未超出此前若干次民调的预测,人们普遍担心的“黑天鹅”也并未飞出。但是建制派在大选中的全面出局使法国的政治生态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转折,从此进入解构和重构阶段;重构需要时间,其结局如何尚需观察和等待。
主流政党全面遭遇滑铁卢 非主流政党登上舞台
此次大选的最大特点是,一直以来在法国政坛轮流执政的两大主流传统政党——社会党和共和党双双被淘汰。建制派的出局从预选阶段就已经开始,先是近年来主导法国政坛的所有要人——共和党候选人前总统萨科奇和前总理朱佩、社会党候选人前总理瓦尔斯和现任总统奥朗德均在初选中爆冷出局(奥朗德是迫于政绩惨淡、民意支持率太低而主动弃选),原本他们都是有能力问鼎总统宝座的人物;之后社会党和共和党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又被淘汰,最终使两个非主流政党进入对决,这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史上尚属首次。更糟糕的是,两大主流政党得票率之低也破了历史记录:在2007年总统大选首轮投票中,右翼候选人萨科奇和左翼候选人罗亚尔共获得57%的选票;在2012年首轮投票中,右翼候选人萨科奇和左翼候选人奥朗德共获得56%的選票;而五年后,右翼候选人菲永和左翼候选人阿蒙加在一起,才勉强获得26%的选票。而左翼的衰落尤为严重,阿蒙只获得6.36%的选票,刷新了社会党参选以来的最低记录。这一切都表明,法国政坛正在推倒重来。
建制派的全面溃败给非建制派的马克龙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朱佩、萨科奇在右翼初选中的失利和菲永被“空饷门”所累为他打开了中右翼的大门;奥朗德弃选和瓦尔斯被淘汰为他打开了中左翼的大门;加之老的中间派力量“民主运动”领袖白鲁的主动“结盟”又夯实了他的中间派基础,所以马克龙得以广泛团结从中左到中右翼的选民,取得最终胜利。
与传统政党的衰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带有极端性质的民粹主义政党的高歌猛进,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尽管没能问鼎爱丽舍宫,但不能因此否认它的成功:在2002年的总统大选中,“国民阵线”进入第二轮投票纯属意外,在当时曾引起轰动。而这次拿下首轮投票(首轮投票才是民意的真实反映)却从意料之外变成了意料之中——选前的所有民调都表明勒庞将进入第二轮投票,可谓毫无悬念,也没有引发任何轰动,这表明人们已经认可并习惯了它的大党地位。其得票数也比上届总统大选(2012年)增加了120万张,共达到760万张。选票的增加和出线的从“偶然”到“必然”使该党进一步坐实了在法国政坛的地位。
在极右势力保持上升态势的同时,极左翼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这是这次大选的另一大特征。在首轮投票前一周的民调中,极左翼候选人梅朗雄的支持率突然升至20%左右,直追甚至超过了菲永和勒庞,把菲永、勒庞和马克龙的三雄争霸变成了四方博弈,一度引发人们对极右和极左可能并肩出线的担忧,这种局面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史上也是首次。尽管梅朗雄最终没能进入第二轮投票,但得票率和右翼几乎不分伯仲,更是把左翼候选人阿蒙远远甩在后面——梅朗雄吸走了阿蒙近一半的选票。阿蒙是作为左翼激进派爆冷淘汰了党内改革派而胜出的,但在比他更激进的极左翼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
传统政党的衰落和民粹主义势力的上升折射着法国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两极格局结束 不确定局面开启
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在两轮多数投票的总统选举制度下,法国逐步形成了两极多党的政治格局。尽管参加第一轮总统大选投票的政治派别很多,但进入第二轮投票的始终是两大传统政党——即社会党和当今共和党的前身“人民运动联盟”,由这两者或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轮流执政,形成左翼阵营和右翼阵营;其余有极端倾向的党派均处于十分边缘的地位。唯一的一次例外即2002年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意外进入第二轮投票。左右翼两大政党分别作为对对方的一种替代选择,在轮流执政的过程中实现着对各自的纠偏——市场因素过度时,左翼当选,向着公平纠正;市场因素不足时,右翼当政,向着市场纠正。而此次选举结果清晰地表明,这一传统格局正被打破,但这是否意味着法国自此从两极格局走向三极乃至四极,即传统左翼、传统右翼、中间派和极右翼四极?目前下这样的结论为时尚早。
首先,总统大选的胜利并不一定意味着政党的全面胜利,反之亦然。马克龙的胜出是很多因素促成的,其中包括选民对传统左右翼治国无方、两者的分野日益模糊、不能有效改善民生的强烈不满。换言之,部分选民投票给马克龙不是出于对他的认同,而是出于对传统左右翼候选人的不满,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此外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菲永陷入“空饷门”为马克龙创造了良机。实际上,与左右两大传统政党相比,新生的“前进”运动根基尚浅,缺乏稳定的民意支持(此前民调一直表明,与菲永和勒庞相比,马克龙的支持者最不稳定),也缺乏传统政党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逐步形成的严谨的组织、完整的结构,以及在地方政坛的有力根基或曰大本营,它甚至还难以称为一个真正的“政党”,如马克龙自己所言,只是一个“运动”,所以日后将如何发展,仍有待观察。接下来的立法选举便是它将要面临的首要考验:“前进”运动能否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掌握必要的权力,从而把它所谓“非左非右”的中间道路推行下去,以此破解困扰法国多年的复苏经济、改善就业以及欧盟的未来等难题,是它能否夯实民意基础的第一步。如果它能够实现这一点,则有可能成为左右翼之外的另一种可行的替代选择,成长为真正的一极。反之,如果在五年任期内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让民众失望,也有可能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星。正所谓上台容易执政难,总统选举的胜利只是开端,真正艰巨的考验还在后面。
勒庞的“国民阵线”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即它能在立法选举中获得多少议席,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决策。目前,“国民阵线”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人口不足两万的小村镇和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反过来在巴黎等有影响力的大都市却支持者寥寥,所以极右翼虽然热闹红火,但主要还是作为反对力量而存在。其带有鲜明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的政纲使之不可能成为替代传统左右翼的一种可行选择,它可能会一如既往地拿下大选第一轮投票,但也会一如既往地在第二轮投票中受到大多数人的抵制。
反过来,传统的左右翼大党,尽管深陷危机,但并没有衰落到解体的地步,如果能汲取教训,克服分裂与分歧,也不是没有可能重振雄风。传统左右翼政党的民意基础都比较稳固,菲永若非因“空饷门”陷入信任危机,本来是很有希望当选的;反之,左翼的衰败更为严重一些,亟需进行理论创新,但有百年历史的社会党也应该有能力走出危机。
概言之,法国总统大选所传递出的唯一一个清晰的信号是,法国政治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改变,传统的左右两极格局宣告结束。但是,随着旧秩序的解体,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新格局,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