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蚕丝被产品质量分析

2017-06-03于丽娟李伟涛李伟松

中国纤检 2017年5期
关键词:桑蚕丝蚕丝被填充物

于丽娟++++李伟涛++++李伟松

1 引言

蚕丝生产技术是中国的瑰宝,至今已有5500余年的历史。蚕丝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蚕丝被大多以纯天然桑蚕丝作为填充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也是最大的蚕丝出口国。中国丝绸享誉国际,西汉时期就有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浙江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之一,素以“丝绸之府”闻名遐迩。蚕桑产业是浙江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对农民增收、茧丝绸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浙江省蚕丝被产业高速发展,产量不断上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对全省近30家县(市)蚕茧收购单位的数据统计,2014年发种量915709张,蚕茧生产量38442吨,蚕茧收购量22545吨。仅桐乡市就有蚕丝被生产企业159家,年产蚕丝被450多万条,年产值达20多亿,生产、销售总量占了全国的17%左右。

2 蚕丝被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2.1 产品标识不规范

产品标识就像是人的简历,是消费者识别、选购产品的重要判断依据,也是对产品进行维护的参考。生产企业应在标识中明确向消费者描述产品的基本特征及其性能,同时传达如何正确使用及维护产品。产品使用说明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2.产品名称;3.产品号型或规格;4.纤维成分及含量;5.维护方法;6.执行的产品标准;7.安全类别;8.使用和贮藏注意事项;9.产品质量等级。其中前8项为国家强制性标准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要求,第九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要求。

此外,在标准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中还明确规定了含有填充物的产品必须标明填充物的含量及种类。目前,市场上有较多蚕丝被标识都不符合这个要求。例如:有的标识标注纤维含量为100%蚕丝。然而,蚕丝有桑蚕丝和柞蚕丝两种,桑蚕丝即家蚕吐的丝,品质好,价格自然贵;而柞蚕丝则是野蚕丝,品质相对而言差一些,价格也仅为桑蚕丝的一半。标注100%蚕丝,普通的消费者无法得知到底是100%桑蚕丝还是100%柞蚕丝又或者是桑蚕丝柞蚕丝混合而成。还有些企业仅标注100%桑蚕丝或100%柞蚕丝,这也是不符合要求的。丝绵可分为长丝绵、中长丝绵、短丝绵3种。长丝绵是由整只蚕茧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丝绵中的天然蚕丝切断很少;中长丝绵则是以蚕茧或缫丝加工后的副产品为原料,通过一定的机械加工制成的,蚕丝长度一般在25cm及以上;而短丝绵则是由蚕丝加工后的副产品经过一定的再加工制成的,蚕丝长度大多在25cm以下。不同长度的丝绵品质不同,价格相差也很大,因此蚕丝作为填充物应注明丝绵长度。此外,部分产品的水洗标中缺少专业维护且顺序不正确、水洗标维护方式与吊牌不一致,甚至有产品标准标注有误的现象。

2.2 纤维含量与实际不符

蚕丝被是指填充物中桑蚕丝和(或)柞蚕丝含量为50%及以上的被类产品。蚕丝被检测除了要检测胎套的纤维含量,对填充物纤维含量的检测更为重要。我们在检测中发现,有些产品标注100%桑蚕丝(长丝绵),但实测结果却是70.9%桑蚕丝(长丝绵)+29.1%柞蚕丝(中长丝绵)。蚕丝被的制作工艺是将蚕丝一层一层铺上去,为了谋牟取高额利润,部分不法商家往往在两层桑蚕丝中间掺杂一些其他低成本纤维,例如柞蚕丝,甚至粘纤、聚酯纤维等化纤。

2.3 填充物含油率超标

蚕丝被产品填充物含油率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为蚕茧在缫丝过程中须经过浸泡、煮练才能使丝胶充分柔软,同时蚕蛹油随之减少,假如这一过程处理不妥就会造成蚕丝表面丝胶、蚕蛹油含量偏高。此外,为了使桑蚕丝能够膨胀、柔软、易加工,在机器拉丝过程中会用到各种油脂类整理剂,这也是导致蚕丝含油超标的原因之一。含油率超标会产生异味、刺激皮肤,因此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控制各种油脂类整理剂的使用。标准GB/T 24252—2009《蚕丝被》规定蚕丝被填充物的含油率≤1.5%,而我们在检测中发现部分蚕丝被填充物含油率严重超标。

3 目前行业面临的困境

3.1 行业竞争日渐激烈

电视购物、互联网购物等多种销售渠道的普及在给消费者和生产企业之间搭建桥梁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部分电视导购和网络购物平台用超乎寻常的低价格销售质量低劣的蚕丝被产品。例如,有商家以400元的价格销售1.5kg和2.0kg的蚕丝被各一条,并加送真丝毯。这种远低于成本价的销售方式有扰乱蚕丝被正常市场秩序之嫌,给消费者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给企业销售真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3.2 企业对质量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蚕丝被生产企业对质量问题缺乏重视,主要表现在原材料等前道把关不够严谨。目前仅有极少数企业具备一定自检能力,甚至送委托检验的企业也不多,只有在客户要求时才会送检以获取质检报告。这不仅是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企业对于质量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说明了浙江省蚕丝被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 标准的宣贯力度不够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标准缺乏认识和理解,这在小型企业中尤为明显。蚕丝被生产企业规模大多较小,资金有限,加上近年来人力等各方面成本提高,企业为了尽可能压缩成本往往忽略质量监控,在这方面投入极少,更不用说聘请专业人员对标准进行解读。除此之外,企业对于新标准的发布缺乏了解的渠道。例如,GB 18401—2010于2011年1月发布,至今已4年多,却仍有企业在标识上标注GB 18401—2003,可见其对新标准的接受程度之差。

3.4 政府监督秩序有待整合

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政府在质量监督方面加大了力度,国抽、省抽、地方抽、日常抽、专项抽,抽查频次和范围都相当大,这对于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与此同时,监督抽查工作的频繁却也给生产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据了解,抽检名单是由各级监督部门自行拟定,这就可能造成同一家企业在同一周期内面临多次抽查,使得企业对抽查工作产生负面情绪,不愿意配合抽样人员完成工作。这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也给监督部门尤其是抽样人员带来了挑战。

4 解决蚕丝被行业问题的建议

4.1 修订和完善检测标准

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市场,引导市场走向,而不是一刀切将大部分产品都拒之门外。因此,标准的制定既要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也要充分考虑市场。建议标准制定单位定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不断修订和完善蚕丝被检测标准。

4.2 企业须加强产品质量意识

诚信是一家企业立足于市场的第一准则。虽说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天经地义之事,但企业更应明白企业的财富来源于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是天经地义之事。作为产品生产商,企业及时收集、不断学习研究相关标准,提升自己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尤其是品牌企业,更要在质量建设中树立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家企业树立品牌靠的就是质量过硬,而要维护品牌就要时刻把控质量关,从原料采购、生产、包装到最终销售,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从源头杜绝质量问题,而不是出了问题再去追溯原因。企业不仅要对实体销售的产品从严控制质量,对于网络营销的产品同样要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可以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进出货检验制度。生产前要对相关原料进行检查,查看相关记录。

4.3 监督部门应加强质量监管

政府主管质量的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大打假治劣的力度,为正规经营、重品牌、重质量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真正体现扶优扶强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量问题完全依靠企业自律难度较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大相关标准和质量法规宣传力度,更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以及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执法部门的监督执法是创建讲质量、重诚信的外部环境的重要环节。对于品牌企業,我们也应一视同仁,决不能因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而有所姑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对行业的引领作用,促进浙江省蚕丝被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监督部门应不断改进监督抽查工作的方式方法。监督抽查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因此监督抽查力度必须加强,但同时须不断改进方法。抽查工作既要做到企业覆盖面广泛又要避免重复抽检。如今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建议监督部门建立抽检网络系统,各级单位须将抽查资料及时上传,以供其他单位参考。

4.4 检测机构加强标准宣传

检测机构对标准的理解和解读可以说是最为到位的,同时也有及时获取最新标准的渠道和信息,是消费者、企业、监督部门之间的桥梁。检测机构应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向消费者提供可靠的质量信息,并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质量状况和标准实施情况。同时,检测机构应积极宣贯有关蚕丝被产品的国家及行业标准,积极参与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及制、修订,帮助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积极鼓励企业采用现行标准。

4.5 加强对小微型企业的指导和帮助

在浙江省蚕丝被行业中,生产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较差、技术水平较低、管理能力较弱,在质量把控方面面临较大难题。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蚕丝被生产企业的帮扶,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在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推进产业升级。同时,大力推进蚕丝被的“区域品牌”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要打造品牌,优化行业,真正把品牌做响亮。

4.6 加强消费引导

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展开消费引导和教育活动,加大产品标识及相关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向消费者通报纺织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向消费者介绍蚕丝被的基本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让假冒伪劣产品没有市场。

5 综述

浙江省蚕丝被行业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不失为一次转型升级的良机。企业积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严把质量关;政府相关机构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积极扶优;检测机构服务到位,积极加强标准宣传。如果整个行业都能够为浙江省蚕丝被的区域品牌建设出一份力,那么挑战将化为良机,“浙江蚕丝被”品牌必定越做越响亮。

参考文献:

[1]2014年浙江省丝绸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EB/OL]. http://news.cntac.org.cn/domestic/gnzx/201503/t20150304_1916057.htm ,2015.

[2] 汪为华.蚕丝被检测中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J].上海纺织科技,2014,4(42):15-17.

[3] 吕卫民.关注蚕丝被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质量问题——宁波市蚕丝被产品质量分析 [J]. 中国纤检,2014(12)上:20-21.

[4] GB 5296.4—2012 消费者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S].

[5] FZ/T 01053—2007 纤维含量标识 [S].

[6] GB/T 24252—2009 蚕丝被 [S].

[作者单位: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桐乡)]

猜你喜欢

桑蚕丝蚕丝被填充物
石墨烯桑蚕丝变身传感器
蚕丝被产业发展及其关键质量性能指标分析
丝素肽增重处理对桑蚕丝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桑蚕丝制品中增重剂的定性和定量测试
常用絮用纤维填充物保暖性的比较与分析
链接:蚕丝被清洁与保养
蚕丝被行业的开拓者
PTT/桑蚕丝交织物的手感特征
事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