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限药 改善生态
2017-06-03秦斯
秦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赢得了农产品总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业绩,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2324.8亿斤,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也是第四个总产超1.2万亿斤的年份。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总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粮食产量的逐年稳定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粮食的供需平衡,丰年略有节余,在国民口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逐年增加、耕地逐年减少的严峻形势下,探索出了一条依靠自身力量确保粮食安全、靠市场调节供需关系的宽阔道路。但是,由于粮食生产资源的超常动员和生产方式的传统约束,致使粮食生产的本身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粮食生产成本、土地利用成本、粮用物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明显上升,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空间受到明显压缩。
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不当使用农药,导致农业污染加剧,耕地理化性能变劣、有机质含量下降,呈现出成本、资源、生态的三重条件硬化。应该说,靠增施化肥和农药来求得粮食增产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实施减肥限药的增产策略,已经迫在眉睫。应在认真总结新中国60多年来粮食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精确核算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生态和食品安全标准,全面实施减肥限药这个系统工程。
在粮食生产上,实施减肥限药工程,完全符合去产能、补短板、提质量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过去,我们在粮食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出于平衡粮食供需、确保提高产量的现实需要,增施化肥和农药不可非议。现在的情况变了,再这样增施下去,有悖于提高粮食质量和改善生态的重要生产目的。
粮食,从综合生产能力上说,已经稳稳地站上了1.2万斤的台阶;从物质量储备上说,国库储粮至少超过6000万吨,农户及粮食加工企业至少存粮6000万吨;从供需平衡手段上說,利用国际贸易调剂余缺的市场环境已经成熟。一系列的情况表明,减肥限药,实施绿色增粮行动,正逢其时,不可贻误时机。
据权威机构统计,2016年全国使用化肥6000万吨(折纯),是世界上的第一用肥大户。同期全国化肥利用率仅为35.2%(欧美国家的同类指标为60%以上);农药有效利用率为34%。没有发挥效能的化肥、农药,或残留在土地中浸入水源中,或残留在粮食籽粒中,形成对农业的面源污染,破坏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粮食生产环节实施减肥限药的绿色增粮行动,应该更新粮食生产观念,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创新减肥限药的技术手段,改进不适应绿色增粮的经营管理制度,力求把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量减下来,把二者的有效利用率提上去。这样做,不但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耕地的理化性能、减少面源污染、降低粮食的质量安全风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兼得的业绩,是单一的粮食增产效益不可比较的。
减肥怎么减?限药怎么限?近两年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较快的地区,有积极而又有效的探索。一是通过调减用肥量大的玉米播种面积,发展适用有机肥的经济作物来减肥;二是通过采用机械施肥、种肥一体和适期施肥技术来减肥;三是通过调整用肥结构,推广使用腐殖酸复合肥、水溶性磷肥等新型肥料来减肥;四是通过制造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办法来减肥。限药,主要是通过实施小麦、玉米作物专业化防病灭虫技术,实施化学防病灭虫与生物防病灭虫相结合的复合技术,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的规模化防病灭虫技术等,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和面源污染。
减肥限药,改善生态,是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采取的一项转型措施。如果国家能给予扶持,在现代农业园区、绿色产业园区和农产品优势产区进行大面积的减肥限药行动,再补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土地休耕轮作、发展植物绿肥等技术措施,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粮食生产是能够走上优质、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