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网络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7-06-02秦国良王林菊曲彦彦

大观 2017年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秦国良+王林菊+曲彦彦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互联网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成为了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之后的第四大媒体,网络社会已经悄然形成。青少年是现在和未来网络社会的主体,尚未形成最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更容易受到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一些负面效应如信息泛滥、垃圾污染、游戏网恋、网络上瘾、黑客行为,乃至网络犯罪,使得小学德育面临着严峻挑战。然而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缺乏网络道德的教育体系,对于随互联网而出现的网络道德问题不能明确给以方法指导。广大的道德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新生事物所带来的问题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我国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较差。显然,增强我国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构建网络和谐社会已经刻不容缓。

基于此,在认真分析网络背景下小学生德育面临的严峻形势后,本文针对当前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构想。

一、线上德育

(一)开设网上论坛,创建班级网页和网站

在网络上开设道德课堂,使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能接受到网络道德的教育。可以在网上开设“网上论坛”,自由讨论热点问题、新人新事,建立网络道德电子刊物,丰富校园网络道德文化生活,向学生推荐优秀德育网站。要利用好青少年学生的班级或个人网页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在网页上建立多个栏目,如“理论学习”、“模拟实验”、“知识竞赛”、“自我心理测试”、“网上党校”、“世界之窗”,还可以建立一些娱乐项目加歌曲、软件、电影及各种学习资料等。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网页上进行创新,既可以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发挥,又可以接受网络道德的教育,顺利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他们感兴趣的栏目,只有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改变他们一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的习惯。

(二)设置防火墙,为学生上网保驾护航

学校可利用校园网优势,设计制作出适合网络道德教育的“防火墙”和道德软件,开设网上网络道德咨询台、网上法律服务站和心理咨询台等等。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从心理上抵制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还要“授人以渔”,具体地交给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在内部和外部共同给学生的思想武装上一道坚实的“防火墙”,防患于未然,把负面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教育活动

针对现实社会条件下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设计体现时代特点的、有较强吸引力的各类思想教育软件,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创办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余文化生活的电子刊物,形成浓郁的网上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素养的提升。

二、线下德育

(一)加强相关课题研究,壮大德育教师队伍

学校应加强网络相关课题的研究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网络德育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如网络对中小生的心理影响及其对策、网络社会德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如何加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建设、如何加强信息教育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广大德育教师对此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或者加快研究的速度,并积极借鉴国内外己有的研究成果和课程建设的合理经验,开放自己的视野,加强经验交流,并积极给相关部门献计献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网络道德教育研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并具体的指导实践。在研究网络相关主题的同时,学校应该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将网络德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不只是将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部分,或者是某一个方面。

校园德育方面,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学校要加强专业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德育水平。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相关的网络技能,才能号准学生的网络思想脉搏,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也只有这样,网络德育才会有实效性。由此可见,教师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水平的高低是网络德育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培训应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学校还应注意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因为只有培养出一支既熟悉网络、又擅长德育工作、懂得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奉献精神的网络德育实施者才可能使网络德育收到真正的实效。

(二)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络道德意识

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网络德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注重对网络德育的研究,从做人的基本道德入手,给予学生正确处世的道德评价标准,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他们高尚、健康、完善的人格。其次,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班级德育实际,抢占德育教育的制高点,营造绿色网络环境。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努力,创设班级的网络文化,共建真善美的班级网络氛围。最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亲和感。着力提高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规范网上行为方式。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与咨询,防治网络心理疾病。

(三)丰富校园网络德育活动,寓教于乐

要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等特殊功能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据研究证明,在中学生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学生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学生比未经过指导的学生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且更经常地利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可以开展“网络与学习”的主题班会,让中学生认识上网与学习这对矛盾的辨证统一关系。也可以举办一场“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或开展“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的探究活动,通过辩论、调查、研究,达成共识,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网络德育,家长和教师都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德育观念,在网络时代大家都必须熟悉网络、了解网络并逐步推广网络德育。社会和家庭也要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要优化德育环境。优化德育环境是渲染德育气氛、感化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优化德育环境。

网络时代对德育的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德育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的相关信息,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教育者要弘扬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彻底摒弃过去那种唯我独尊,我说你听的单向型工作方式,提倡平等对话和交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受尊重的心理诉求,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德育也必须适应网络时代信息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简单灌输方式,对学生网民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信息的多元化上,尤其明显的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更趋于相信自己的独立判断上。学校要大力开辟第二课堂,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各种活动,更受学生网民的欢迎。将科学的理论、鲜明的思想,通过运用各种载体,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室、寝室、食堂、操场等课堂内外,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管理,使学生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感染,使其效果更为理想。相信在校园、社会和家庭的共同作用下,定能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模式,为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