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玛县农民增收的PEST分析

2017-06-02陈芳琳

中国市场 2017年14期
关键词:PEST分析农民增收

[摘要]呼玛县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以农业为主的行政县,农业经济的好坏左右着全县的经济形势。近年来,农民收入的问题一直深受关注,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将“三农”问题作为重点。但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农民收入与非农收入相比增收非常困难。文章以呼玛县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近四年农民收入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和对150户农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PEST分析来说明呼玛县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农民增收;PEST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86

呼玛县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东部,总面积为14335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呼玛县自然环境优越,素有“祖国绿色宝库”和“落叶松故乡”之称。近几年,呼玛县一直把服务“三农”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政府支农力度,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综合排名中,由2011年的58位攀升至2015年的25位,提升幅度居全区之首。

1呼玛县农民收入情况

11农民收入现状

呼玛县农民收入较低,但稳中有升。2013年,呼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01万元,到2016年已增长到128万元左右,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大跨越,2013—2016年呼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率见表1。但波动较大,尚未形成稳定机制,进一步关注农民增收问题十分必要。

12农民收入结构

呼玛县农民收入结构失衡。我们对150户农户进行走访发放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48份,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工资性收入主要由农民工在非企业和当地企业的从业收入、打工收入构成;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来自种粮收入和养殖收入;财产性收入占比最低,对农民增收十分不利;随着呼玛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保障体系的健全,农民转移性收入将会不断增加。

2呼玛县农民增收的PEST分析

(1)政治因素。自200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民实行补贴,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等惠农政策。呼玛县积极推出惠农政策,为受灾农户专门开设生产自救贷款绿色通道,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设立扶贫基金,为737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扶贫阶段性工作圆满完成。举行农民培训,开展“三个对接”活动,强化扶贫力度,促进了各项帮扶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经济因素。近五年来,呼玛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再攀新高。实现了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连续增长,截至2016年年末,分别达到225万元和128万元,增长率分别达到97%和62%,地区生产总值接连突破10亿元大关。然而呼玛仍面临刚性支出逐年提高、老区建设亟需推进、鄂族村屯发展缓慢等严峻形势。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不足,甚至大量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没有切实承担农村信贷的社会责任。农村经营模式、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仍有待改善,促进农民增收任重而道远。

(3)社会因素。呼玛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农业历史悠久。当地居民主要以务农为生,并世代相传此技能;二是农业人口多;三是自然资源丰富,属于资源密集型县份。现有耕地36万亩,林地面积17218万亩,天然草场3389万亩,丰富的资源为发展农、林、畜牧业和副业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仍存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务农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4)科技因素。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6年呼玛县积极建设农机调度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具備农机动态、作业统计等功能。建成后的农机管理信息系统还会逐步增加培训推广、上门维修等新功能。通过探索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推进“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绿色食品”等新型商业模式应用,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但由于大部分农民缺乏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应用,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增收困难。

3促进呼玛县农民增收的对策

(1)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是“三农”问题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要引导农民树立分工协作,共同致富新观念;宣传市场经济知识,加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与能力。让先富起来的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推广科技运用。结合呼玛实际,加强农民培训,推广农业科技运用。只有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才能发挥农业科技效果,促进农民增收。呼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于2016年8月组织了为期2天的培训,参加人员共计180人。对其进行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并配套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今后呼玛县政府还应响应国家政策,实行统筹协调,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先进技术进入农村的速度。

(3)调整产业结构。只有大力调整结构,才能扩展农民的就业增收领域。《“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呼玛县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发展有机大豆、高筋小麦等传统优势作物,稳步推进青储玉米、马铃薯及北药、麻类等经济作物种植;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和高产养殖小区,提高产品品质,努力构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体系,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呼玛县应争取国家大力支持和地方配套资金,快速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载体和农网信息平台建设,重点以农机合作社、农资经营户和实体企业为骨干,着重构建土地流转、生资供应、技术推广、产品销售、金融保险等新型服务体系,把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

(5)加大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农村信贷资金供应与新农村建设不适应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呼玛县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立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新设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等创新性金融机构,使更多的资金流向“三农”,加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德华黑龙江农民收入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2]蒋彩娜浅谈农民收入的结构、影响因素和增收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25-26

[作者简介]陈芳琳(1995—),女,汉族,黑龙江呼玛人,本科在读,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PEST分析农民增收
重庆职业教育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