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一江两岸三带”城市新格局探究

2017-06-02雷阳黄道沸

中国市场 2017年14期

雷阳+黄道沸

[摘要]珠江广州河段穿城而过,是城市功能布局的核心纽带,广州的城市魅力和活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与珠江密不可分。文章以珠江北岸临江大道为研究核心,以珠江历史及“珠江两岸三带”规划的关系为研究背景,以珠江及北岸的现状特征和发展机会为切入点和着眼点,以“珠江两岸三带”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的规划情况及工作方案为研究主线,力图通过北岸各区段主要问题分析、使用人群偏好分析、相关问题的处理建议等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探讨既有北岸规划情况及工作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层次、多个视角归纳总结现有提升手段的利弊得失。

[关键词]珠江北岸;临江大道;空中步道;“一江两岸三带”;提升手段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56

广州市国规委 2015 年 9 月发布的《珠江两岸三带工作方案总纲》,提出了“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建设幸福美丽家园,构筑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珠江经济带、创新带、景观带”的总体目标。重点建设“3 个10 公里”特色区段,确立区段设计主题,对建筑风貌、色彩、广告、标志等进行整体整治,作为珠江规划设计的试验段。打造三段 10 公里精品岸线,以西部门户、中部客厅、东部门户三个重要城市景观节点为核心,针对不同节点现状特点,制定相应规划策略,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地实现珠江沿岸景观提升。

2016年9月21日,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乘船实地考察珠江前航道白鹅潭至鱼珠码头段两岸规划建设管理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优化提升珠江两岸经济带、创新带、生态景观带工作。

任学锋指出,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广州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推动中心城区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按照国际化的要求,从全球城市找标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品质管理,充分体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水平。

1珠江北岸规划背景及现状

近代广州段从白鹅潭到广州大桥,河道全长约13公里,涉及沿岸2348平方公里土地,以中西合璧为特点,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见证了广州千年商都的辉煌发展;现代广州段从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端,河道全长约11公里,涉及沿岸3177平方公里土地,以现代多元为特点,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本提案将通过增加亲水平台、优化慢行系统、提升码头建筑、美化桥梁造型、增设空中步行天桥及跨江慢步人行桥,将现有的“三网”(公共交通路网、非机动车路网、人行道路网)有机融合贯通,串联成绝对独立、人车分流的空中慢步系统。对历史建筑进行整体外观整治和功能活化等一系列改造措施,展现广州老城韵味与西方舶来文化的共荣故事,塑造彰显历史底蕴的滨水长廊。规划通过新增步行桥联系南、北两岸,改造桥梁造型,增添绿化空间,建设景观连廊,植入公共艺术,打造一系列反映广州新时代气息的滨水景观节点;打造为融汇古今、对话中外的世界性舞台,使中部客厅成为精品珠江最亮丽的风景线。

珠江前航道北岸一线,承载着西关、东山等老广州的历史文化传承,而且以珠江新城为代表,更向世人展现了新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风貌。因此,着力构筑珠江前航道北岸的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是打造“一江两岸三带”城市格局的重中之重。

2存在问题

21前航道北岸廊道东西向不贯通,可达性不高

受单位大院、住宅小区以及沿江产业开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未能沿前航道北岸实现东西向的贯通,可达性不高。

22道路景观条件不理想,缺乏特色

目前除珠江新城段以外,其余路段在道路条件、绿化条件等方面均较为落后,无法作为沿江城市景观道路;珠江北岸临江大道的服务功能薄弱。临江大道与市内其他道路没有明显的区别;功能定位不明,气氛比较萧条和冷落。整个区域的历史性、文化性和活动使用的可达性尚有欠缺。

23慢行途径不连续

从白鹅潭至环城高速,不论步行或骑行都很难从西到东体验轴线。对于步行者和骑行者来说,临江慢行系统存在多处断头路,不断打断步行、骑行路线,现状过江慢行系统远离轴线。由于交通组织未考虑过江慢行空间秩序,非机动车从北到南穿越珠江困难重重。

24绿地功能不连续

珠江两岸南岸滨江路景观较好,北岸沿江路看珠江南岸景观缺少主题,景观单调。西段终点海珠广场、东湖公园、二沙岛、珠江新城段绿化环境较好,但互相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东山临江各类政府、军事机构四周有围墙封闭管理,也未形成对普通公众免费开放的休憩场所。目前除珠江新城段以外,其余路段在道路条件、绿化条件等方面均较为落后,无法作为沿江城市景观道路。

25跨江交通衔接条件不佳

一方面受到路网格局的影响,难以与南北走向的过江桥梁实现顺畅衔接;另一方面是由于东西走向的多处断头路,制约了临江大道融入中心城区的主干路体系。

3对策建议

31将临江大道往东、西两侧进行延伸,使其成为真正的滨河廊道将临江大道往东、西两个方向进行延伸,贯通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一方面可以真正的将前航道北岸的优质滨河资源串珠成链,构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促进“一江两岸三带”城市格局的优化;另一方面为广州市增加了一条东西向的交通走廊,可以分流东风路、黄埔大道、中山路、中山大道、广园快速等东西向干道的交通压力,有助于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

32优化提升景观品质

连接滨江景观要素,打造主题鲜明的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覆盖率;围绕沿岸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域形成商业公共空间,在城市核心区或景观节点处设计大型城市广场空间,依靠公园、码头、桥梁等沿江景观要素设计滨水游憩空间。

33结合临江大道的贯通,建议增设“空中步道系统”提升慢行交通品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可达性和无障碍设计,将此珠江新城CBD、广州国际金融城和临江大道北岸这一区域打造成舒适的行人通行空间,它强劲的活力将使珠江创新带核心区呈现更新颖的面貌。

34构建生态网络

基于珠江核心段水系条件和绿地现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基质—廊道—斑块”网络型生态用地空间模式。以生态基质为基礎、以珠江水系廊道为依托,纵横打通绿色廊道,串联具有生态功能的绿地斑块,有机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体系。

35结合临江大道的贯通,同步完善慢行过江桥梁

人们在认识环境的最初阶段都是先记忆标志物,然后记忆相关路径,再了解标志物周边环境,最终完成各种环境的统一认定,可见区域级重点景观就是人们认识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江两岸”滨河景观带设计重点,因此,一定要重视区域级景观设计,比如,在沿岸再建造一个集交通功能于一体的空中立体景观慢步系统,结合临江大道的贯通,同步完善慢行过江桥梁,提升慢行交通品质,着力构筑“一桥一景”。

节点1:白鹅潭增设环形观景人行桥。白鹅潭紧邻沙面万国建筑区、同福路骑楼街和海潼寺。增设环形观景人行桥连接沿江步道,强化江面观景功能。

节点2:海心沙至广州塔开启桥。开启桥地处广州新中轴前航道段,紧邻海心沙亚运主体育馆和广州塔。目前,新中轴被前航道阻断,开启桥的建设实现了南北向连续交通。

节点3:金融城与琶洲互联网基地之前的跨江多向人行桥。

节点4:在华南大桥、琶洲大桥等桥梁两侧增设慢行系统。跨江慢行交通,将加强南北两岸的连通与互动,对于两岸整体提升会带来积极的作用。未来珠江不是南、北两岸的分隔带,而是连接的纽带。

节点5:新建多向交通人行桥。琶洲大桥以东区域是珠江创新带未来的发展重点,在车陂路隧道附近建设多向交通人行桥,强化江面观景功能。

36珠江北岸改造提升建议“大胆新颖的设计手法”

除了跑步、步行、自行车道外,是否需要通过空中列车或者轻轨等贯通北岸,并增强与地铁、公交、水巴等衔接程度,提高临江的可达性。

参考文献:

[1]陈璐青,林晨薇,程维军“一江两岸”滨水地区空间活化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4(5)

[2]陈晓扬香港空中步道城市设计的启示[J].华中建筑,200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