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考量及举措

2017-06-02杜君君

中国市场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举措前景

[摘要]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中国和欧亚的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枢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新疆的战略重要性十分突出。新疆被确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不仅能够极大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而且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文章通过从新疆地缘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等方面分析了新疆被确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考量,并进一步分析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为新疆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做出了战略考量。

[关键词]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优势;前景;举措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50

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省份的定位,其中,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将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窗口作用,深化与中、南、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从而兴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1新疆成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优势

11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邻国最多的省份,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八国边界相邻,拥有一类陆路开放口岸17个和航口口岸2个,已建成连接内地,辐射中亚、南亚和西亚的安全交通运输网络。[1]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新疆具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十分明显,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

12畅通便利的交通优势

古代丝绸之路自形成以来就承担着商品交换、人口流动的重任,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交通运输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给予新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截至2013年,新疆公路总里程达17万公里、铁路里程047万公里。[1]

13无可企及的资源优势

从古至今,新疆都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矿产种类多,配套程度高,人均矿产占有量较大,远景潜力大,并有许多稀有矿产。目前,新疆地区已经发现的矿产多达138种,石油、天然气、煤炭、油页岩和铀等5种能源矿产居全国首位,铍、白云母、锰、钴等40种矿产存储量列全国前十位。新疆可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石油、盐、有色金属基地,从而能够与中亚、南亚、西亚国家能源合作,建设便捷的资源通道。除了矿产资源外,新疆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新疆自古以来就以丰富的农产品盛名远播,农产品远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地区。目前,新疆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番茄生产基地建设也位居全国首位,农产品的特色优势无疑也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推动力。

14厚重渊博的人文优势

古代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成为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不仅是一条商业、交通之路,而且是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化走廊。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文化体系的交汇地点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新疆长期肩负着东西方文化融汇交流的重任。同时,新疆地区与多国边界相邻,拥有俄罗斯、蒙古等七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拥有相似但又具有差异性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和生活习惯异彩纷呈,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现实情况使得新疆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15强力有效的政策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对新疆给予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对口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沿边开放政策,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人员往来、物流沟通、旅游开发,都极大地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目前,国际给予新疆的政策支持依旧非常大,这也为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发展前景21新疆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大中心

2014年6月2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要将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大中心,即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文化科教中心、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

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是一条通道经济带,交通运输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自然被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期,这一时期会带来人力资源和物流的需求,以此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建设的第二个阶段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多种需求共同使用而降低交通成本,以此带来的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势必会带来新疆贸易总量的增加,推动新疆交通事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是交通、物流的载体,商贸是交通发展的关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的支撑下,新疆具备了发展成为中亚区域物流中心和中亚经济合作的重要物流枢纽的区位条件。目前,新疆已经形成了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为出发点,辐射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的物流通道。同时,喀什和霍尔果斯两大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也有望成为推动新疆物流发展的动力。新疆也必然会向着建设成为开发中亚、西亚和南亚能源市场,进口能源的物流通路和开拓国际市场的物流基地。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必然将加快新疆的物流和商贸产业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伴而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建设金融中心,新疆作为亚欧大陆的中心,在历史和现有时代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也是势在必行的。而从全球区域金融中心的分布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东欧到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这段绵长的经济带上缺乏有效支撑该地区发展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将新疆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能使其超越国家和城市的边界,为区域性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

第四,从历史人文角度来看,新疆地区存在众多民族和宗教文化,而多种文化能够长期共存,共同的语言和心理基础体现了新疆具有发展成为区域文化共同体的优势和潜力,开放、包容的民族特性也使得新疆具有世界共同发展的全球视野,具有现代特性的开放、包容的文化发展环境在新疆开始形成,在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的文化,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疆文化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将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文化科教中心也必然会带动沿线各民族和国家的交流和融合,从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国际和区域关系。

第五,医疗卫生事业作为公共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首先要考虑的民生建设问题,新疆地区的发展也不例外。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新疆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不仅为新疆当地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也为在此地区活动的各国人群提供服务,从而为新疆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区域性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区域性文化科教中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推动力。

22新疆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资源大通道

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能源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新疆作为拥有众多陆地口岸的省份,自然在能源进口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新疆已经累计开通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07条,线路数量和里程长度均居全国首位。根据现在以及未来对于能源需求的预测,对新疆交通运输进行总体设计,建设辐射俄罗斯、中东等能源丰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通道,打造现代化的运输体系,最终将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资源大通道。

23新疆将建成七个出口加工基地

根据2014年召开的新疆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发展“丝路产业”的工作部署,新疆为解决现存的工业结构低端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新疆将目光瞄准中亚、南亚和西亚国际市场,以现有的能源资源优势和经济为依托,建成七个出口加工基地:一是油气资源与储存加工基地;二是机械装备工业基地;三是轻工产品出口基地;四是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基地;五是建材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六是金属制品出口加工基地;七是加工贸易基地。七个出口加工产业基地的建设不仅契合新疆发展“丝路产业”的工作部署,而且也是新疆立足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的正确的选择。这不仅能够为新疆带来技术、人才、资源和市场,开拓多种发展渠道,同时为新疆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从而使得新疆能够更好地适应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3新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举措

31优化产业结构,走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

加快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资源型产业结构”向“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变,改变原来的单纯的资源开采初加工要素主导的发展模式,着力发展产品制造精细化生产加工,进而升级为科技、人才主导的创新型驱动模式。从这一发展思路出发,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是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第一,合理定位,科学布局。政府应该明确新疆在全国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宏观调控,合理布局,科学引导,制定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为市场主体服务,改善发展环境,打破行政区划,加强地区合作。政府要引进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融入新疆产业结构中,同时也要避免重复投入、无序竞争,提高效率。

第二,重点培养,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区域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打造企业名牌核心企業带动相关产业,进而带动全行业内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如新疆可以依托能源优势,以石油化工、煤炭、有色金属产业为主导,做大做强,形成特色产业集约化,发挥重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产业基地、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区等,带动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并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打造重点骨干企业,扶持精、专中小企业,实现“以点带面”协同发展。

第三,创新科技,完善服务。新疆走优势产业集群化道路必须发挥创新要素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产、学、研”相结合,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实用型人才,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优质人才流入,保障人力资源质量;建立健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市场、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为集群发展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和良好的公共秩序。

32统筹规划,走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对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区域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笔者将其细化为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的层面。南北疆区域在新疆的整体发展布局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促进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应该坚持“侧重南疆,兼顾北疆”的方针,统筹区域经济体系、社会文化体系、区域人口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缩小区域差距。

第一,统筹南北疆区域经济发展。明确南北疆区域经济发展的总思路和目标,认真执行国家和新疆自治区关于南北疆协调发展的政策,立足自身优势,优化南北国土空间发展布局,制定倾斜性政策,完善南疆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南疆外向型发展平台,为南北疆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创造畅通的交流渠道。

第二,统筹南北疆社会文化发展。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发展局面是新疆的显著特点,社会状况复杂,多文化并存,必然也会存在矛盾和摩擦,统筹社会文化发展就要坚持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宗教和民族政策,维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统筹社会文化发展就是要尊重和团结各民族、宗教人士,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氛围。

第三,统筹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新疆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新疆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把“绿色GDP”列入经济发展衡量指标,建立有效的环境监督体系、政绩考核体系以及环境破坏处罚体系;积极推进企业排污限制制度和生态补偿体制,从源头上控制企业排污;增加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配置资源,改变原有的资源利用率低、分配不合理的状况;科学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发展“绿洲经济”和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33因势利导,走合作开放、联动发展之路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的重要交通要道,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沟通欧亚的枢纽。新疆也必然要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路线。

第一,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加强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位的合作交流,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多元化发展;不断完善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资金、人才的投入,吸引中亚国家投资和贸易往来。同时,要充分利用两个组织提供的资源,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开拓贸易市场,为新疆以及中国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第二,发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引擎作用,推动中、巴两国发展的同时,实现与南亚、中亚、北非以及海湾地区的能源与经济合作,实现跨越式联动发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完善交通建设,要加快中巴公路的改建和修护,同时启动中巴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的扩建工作;建立健全新疆能源资源开发、医疗卫生服务、民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中巴经济走廊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加大政策支持,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融入新疆;维护社会秩序,提升防恐防暴能力,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第三,深化中国和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合作。新疆要合理规划,充分利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潜力,拓宽合作领域,开展贸易往来,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次区域合作平台;出台优惠政策,解决通关不畅、签证难的问题,疏通两国沟通障碍,创建便捷高效的往来渠道。完善中、俄两国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

第四,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作用。通过互办文化年、孔子文化节、民间艺术团互访等形式,加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取长补短,不断丰富本国的文化;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教育合作,互派留学生,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外的人才建设新疆。

34拓宽思路,走多领域、多层次发展之路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发展不应该是单一直接式的发展,而应该是全面的、多领域多样化的发展。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多元文化环境为其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新疆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

第一,发挥民族特色,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文化产业。新疆地区多民族、多宗教的环境孕育了多元化的文化,也给予了新疆得天独厚的条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世界;政府应该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定期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展、民族服饰展、文艺活动等,继承和發扬优秀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加大文化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升级,着力发展现代文化;发挥优秀党员和知识分子的带头作用,积极引导。

第二,树立品牌意识,发展以“白色”“红色”“绿色”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新疆特色农业基本形成较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区域优势,以棉花、乳业为代表的白色农业、以番茄、辣椒为代表的红色农业和以葡萄、香梨为代表的绿色农业集约发展,坚持优势农业率先发展的原则,加强对品牌产业、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选择,机遇与挑战并存。新疆必须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路径选择,从而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5)——“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350-354

[2]达月霞,王雪玲新疆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管理纵横,2015(18)

[3]安果“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疆经济社会建设[R].2015

[4]曹立中新常态下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与丝绸之路[R].2015

[5]孙慧新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153-174

[6]力豫新,付金存新疆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209-232

[7]高志刚新疆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区域经济评论,2014(2)

[8]王喜莎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思考[J].实事求是,2014(3)

[9]王也,刘少宇新疆着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N].中国经济报,2015-08-12

[10]闫海龙,胡清江关于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61)

[作者简介]杜君君,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举措前景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