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篱》:怎么做好父亲,怎么做好儿女
2017-06-02曾勋
曾勋
在我们有生之年,希望依然还有时间,跟我们的亲人“握手言和”,等到相隔生死,才是真正无法跨越的藩篱。
有 一类电影,从开始到结束都平淡如水,掀不起观众内心的大波澜;它没有《速度与激情》这类商业片的观众缘,惹得人人都在朋友圈晒电影票;它注定不会热闹,甚至可以说过于内敛、低调而导致其成为小众片。但它能直击人心,给人遐想和哲思,哪怕多少年之后那些被光影撩动的瞬间都还历历在目。
毫无疑问,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自导自演的《藩篱》便是这样一部电影。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男主、女配等多项提名。虽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摘得最佳女配奖项,但该片受到评委会的普遍赞誉,烂番茄影评人新鲜度为93%,与《爱乐之城》持平。
父亲,有时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阴影
《藩篱》改编自美国著名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同名话剧,讲述了在1950年代,生活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一个黑人家庭的故事。《波士顿环球报》如此评价:“电影并没有震天撼地的特效场面,但是两位主演历史级别的表演和一个无可比拟的美国式故事,足以弥补所有缺憾。”当然,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是因为它不单单是一个“美国式的故事”,更在于它描述了生活与人性的普遍困顿。
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特洛伊有一个“坏父亲”,14岁他便离家出走,怀着棒球梦的他曾经小有名气,但当时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种族隔离政策还未完全废除,球队不给他出头的机会,他只能靠偷盗为生,后因为一次意外的抢劫杀人案而入狱15年。
特洛伊出狱后,沦为匹兹堡的一名环卫工,过着典型的美国底层黑人的生活。他每天乘坐垃圾车到处收集城市垃圾,繁重的工作将这个梦想受挫的男人,困在了社会和生活的精神藩篱之中。曾经的棒球理想,仅残存于酒后的调侃中。
特洛伊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一心铺在音乐上,无心工作,还经常找他借钱生活。自己在逐梦的路上受创,他所有的人生经验都令他“鄙视”大儿子的虚无追求。在他看来,回归世俗才是生活的本真,而音乐无法养活自己的女人和家庭。
当大儿子几乎用恳求的语气求他去看自己的表演时,特洛伊异常不解,坚决拒绝了。他说,“你工作的地方不过是小偷、强盗、毒贩聚集的地方。”
自然,对于小儿子的棒球梦,特洛伊更加不支持,或者说,他不情愿小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于是,他拒绝在小儿子的大学报送书上签字,活生生地阻止了后者的棒球梦。
这个被父权恶魔控制着的男人,因害怕失去工作而殚精竭虑;两个儿子都没有按照自己意愿生活让他倍感愤怒,终于,他出轨了。在与妻子罗斯的争执中,特洛伊与小儿子发生肢体冲突,父权阴影下的家庭至此崩溃。
小儿子与父亲大干一场后,离家出走,参军去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洛伊小时候同样是因为反抗“变态”的父亲而出走,尽管他想方设法让小儿子不步自己的后尘,可是,造化弄人。
阴影,有时是爱的另一面
影片将大部分叙事空间设置在了后院,半封闭半开放的环境让故事张合有力。大的寓意指向了美国的种族隔离,影片却没有落入种族议题的窠臼,它展现的是一个底層蓝领男人的内心世界。
生活教会了特洛伊认命,他需要在家庭的小环境中修建起藩篱,捍卫仅有的权力。藩篱之内,他向朋友和家人诉说曾经的梦想与伟大。妻子罗斯告诉他,“你只是生不逢时”,让他赶快看看外面的世界。小儿子提醒他,现在时代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黑人球员成为了明星。
但是,不管出于保护家人还是维护父权的需要,特洛伊并没有对妻儿的劝告作出回应。 “有些人建造藩篱,是为了防止坏人进来;有些人建造藩篱,则是为了将爱人留在身边。”出轨后,妻子与其关系破裂,他依旧在夜幕中孤独地修建藩篱,似乎是害怕失去爱人。直到影片结束,一个完整的藩篱才呈现出来。这时,特洛伊已经死了,用他的话说就是“三振出局”——在后院挥舞棒球棍的时候,心脏病突发,再也没有醒来。
已是下士的小儿子回到家里参加父亲的葬礼,顽固、专制的父亲的阴影仍然令他心有余悸,他告诉母亲想尽快离开。直到小儿子通过别人的口得知,父亲一直在外人面前骄傲地夸他“是一个要干大事的人”,小儿子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
很难说特洛伊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他背叛婚姻,更可怕的是,他控制、支配着家人,希望他们在藩篱之内就范。
然而,特洛伊却是一个平凡而真实的血肉之躯,他厌倦了毫无激情的家庭生活,同样因为出轨的行为倍感恐惧,所以告诉了妻子跟情妇有了孩子的事实;他修筑物理与精神上的藩篱,何尝又不是保护家人免受外面未知力量的伤害;他的所有偏执,何尝又不是来自责任心与危机感堆砌而来的重压。
《藩篱》通过塑造一个父亲的多面和复杂,不动声色的教会了我们认识世界和他人的方式。有人说:“我们终将成为父母的样子,虽然我们一生都在害怕、担忧、抵抗这一宿命式的终点。”
也许,我们以后也会成为特洛伊那样的父亲而不自知;也许,我们现在就像他的两个儿子那样,极力反抗着父权的阴影,意图逃离家庭的藩篱。
现实生活远远比电影更为翔实具体,《藩篱》不是人生教科书,在其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来回答怎么做好父亲怎么做好儿女,这部电影只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高大的爱,总是伴随着阴影同时降临,有时我们被阴影蒙蔽了头脑,忽视了本质的爱。
在我们有生之年,希望依然还有时间,跟我们的亲人“握手言和”,等到相隔生死,才是真正无法跨越的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