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义”内容制胜
2017-06-02方斌
方斌
《摔跤吧!爸爸》很让我感动,也颠覆了我的很多既有认知。我们经验里票房爆发的要素,它几乎一个都不占。乍一看这部影片是个“三无产品”,无明星、无大投入、无唯美画面;再加上档期不好,前有《银河护卫队2》的围堵,后有《拆弹·专家》《记忆大师》《喜欢·你》《春娇救志明》《速度与激情8》等几大追兵,面对的是优质国产片和好莱坞大片的四面夹击;而且宣传力度也不够,映前行业大都不看好。它最终的逆袭再次验证了“内容为王,口碑致胜”的硬道理。
从题材上来看,《摔跤吧!爸爸》犯了卖座影片的两个“禁忌”——人物传记片和体育片,按以往惯例而言,涉及其中任何一种都可能“必死无疑”。再说卡司、视听冲击力和画面美感,跟同日开画的《银河护卫队2》比起来,《摔跤吧!爸爸》都不占优势,甚至显得有些土里土气。但偏偏这么一部“土得掉渣”的影片却赢得了“高大上”的票房,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经典案例。
这既是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也是一部特色的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观众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层级,也不分种族。它的普世性与好莱坞不同,完全是由印度本土现实出发,用小人物带动大能量。首先,影片的人物塑造很成功。影片讲述的是小人物如何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故事,很接地气,对观众来说有天然的亲切感。而且这个人物突破了“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层序,他是身处在“生理需要”层级却追求着“自我实现需要”,是个心无旁骛、非常纯粹的形象。在这样的前提下,《摔跤吧!爸爸》体现出超强的讲故事能力,没有任何道德说教色彩。全片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好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润物细无声般地让观众自己领悟。影片通过娴熟的镜头语言和一个个巧妙的细节设计,表达父女两代对梦想的追求,也传递出父亲对女儿的爱——告诉她用什么方法改变命运,告诉她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告诉她只有通过个人努力和坚持才能成功。特别是影片最后,父亲点醒女儿,获得冠军不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为了更多热爱这项运动的人,为了改变更多印度女性的命运。站在这样高度的爱与我们生活中寻常所见的父母之爱不同,是普世的大爱,所以也格外能引起观众的精神共鸣。
其次,影片很善于从幽默中展示人性的真实,让观众在哈哈一笑中产生认同。反观我们自己的电影创作,确乎存在某些与“填鸭式”教育类似的思维惯性,有些时候总是习惯先讲道理,灌鸡汤;《摔跤吧!爸爸》不同,它先讲故事,立人物,还能让你觉得轻松愉悦。再说运动题材。影片把单调且专业性强的摔跤比赛拍出战争大片的紧张感和刺激感,凸显了宝莱坞的专业水平。我们自己近两年来也生产过一些体育题材的影片,拍得美则美矣,但总感觉扣人心弦的东西少,深层次的表达少。
有人说《摔跤吧!爸爸》取得的成绩与当下中国影市的现状直接相关,我并不认同。我觉得这部影片就是靠内容取胜,无论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放在什么檔期上映,同样会取得好成绩。风沙吹尽始见金,好电影永远不会被埋没,要相信我们观众的鉴赏能力。
对于这部影片,我们行业和媒体的反应是滞后的,只有观众最敏感。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我们身处自媒体时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摔跤吧!爸爸》正是凭借好口碑和观众的助推反败为胜。所以,这部影片让人惊艳的票房,可以说是“人民的名义”使然。这从排片走势上就能看出来,真是硬靠观众好口碑推起来的,他们倒逼市场提高排片,这是任何院线都抵挡不住的。我预计,它的总票房能达到10亿元,超过《银河护卫队2》不成问题。
这部影片的走势跟之前的《夏洛特烦恼》类似,预期不高,开画不高,由上座率支撑着逐渐提起来。大地院线刚开始的排片率是15.9%,当时全国平均排片是13%;周日我们提高到18%,周一到20%,周二到26%,大盘当时是20%,现在我们排片超过30%。影片上映之初,大地举办了“光影会谈”活动给影迷进行了推荐。
这部电影为行业所津津乐道的一点是,它以中小制作体量完成了对好莱坞大制作的逆袭。以小制作打败大制作,它并不是孤本,早在《失恋33天》《战狼》《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等影片上映时,我们的市场上就已经出现过。而《摔跤吧!爸爸》在今年这个当口出现,又有另一层意义。今年年底WTO保护期到期,国内电影市场可能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是挑战也是机会。而《摔跤吧!爸爸》恰恰告诉我们,好莱坞不是不可战胜的,世界电影的格局也不只是一元的,坚持自己特色的宝莱坞这次就做得很好。宝莱坞以前给我们展现的是歌舞,这次展现的是故事。他们编剧、拍摄、表演的能力让人钦佩。这都是电影的基本功,也是我们的产业现在有所缺失的地方。所以,中国电影要想真正壮大,不能只是一味模仿,还需要创新,坚持走自己的路;要回归电影本质,苦练基本功,心无旁骛地做好分内事,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