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长征!
2017-06-01
我们重走长征路,是在感悟历史、寻访英雄、汲取精神;而当时,谁也不知道迈出第一步后却是一走两万五千里。在桑植,民歌“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表达了战士与群众的鱼水情,贺龙部队带上乡亲们送的草鞋和干粮,从这里出发;红军血战湘江后该向何处去,恭城书院的小会议桌上至今还留有当时激烈争论的印记。而现在,“不带群众富、不是好干部”,老区干部们面对贫困,敢打敢拼,又像极了80多年前的红军战士。
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那段历史,长征中的苦难绝不是路线图、沙盘模型和复原场景就可以展现的。走在长征路上,置身于革命先辈们曾战斗过的地方,常发现即使“身在此处”,也很难体会到当年红军战士的苦难。索尔兹伯里一再强调的“亲身走过”“实地旅行”,仿佛失效了。为什么?重走长征路不是再现长征路,而是为了循着先辈们的精神走在新的时代之路上,是要追寻伟大的长征精神,汲取新的长征力量。
索尔兹伯里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認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上世纪80年代重走了一遍长征路,写成《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需要代代赓续长征精神、不忘初心,渡过前方数不尽的“大江大河”,越过茫茫无际的“雪山草地”。
——朱利《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5日
2013年10月10日开始,左力从江西瑞金开始了一个人重走长征路的旅程。374天,他徒步穿行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和陕西10个省区,行程一万两千一百多公里。2014年10月19日,左力终于走到了此行的终点——陕北吴起镇。那里有座红军长征纪念碑。
一路上,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个人行为,能坚持到底就好。可即便如此,也免不了引来关注,人们依旧千万次地问他,并给他的长征下“结论”。最流行的结论,带着功利性,说是“炒作”。如同质疑2006年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发起的电视行动《我的长征》,重走长征路。另一种的结论,理解不了,便说是“有病”。还有一种结论,强烈认可为“爱国”。
80年前,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于都迈出第一步。而今天的他们为什么要长征?80年了,究竟是什么在强烈吸引着人们,一次次自发地重走长征路?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个夏天,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14位学生自发组成“重走长征路”实践支队,分别前往贵州遵义和广西兴安。实践活动结束时,当青年一代学子再面对这些问题时,他们心中的答案已经明确:长征仿佛就像昨日发生的一样,我们需要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在重走长征路的人当中,既有耄耋之年重走当年路的老红军,又有致力于修史立传的专家学者;既有追寻父辈足迹的红军后代,又有汲取创作灵感的文艺工作者;既有接受教育锤炼的青年学生,又有沉浸于户外探险体验的国内外驴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几十年来,一代代、一批批的人们热衷重走长征路。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有着什么想法,当他们走过了长征路,他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境界会得到提升,心态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