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心干预研究
2017-06-01解艳
解 艳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心干预研究
解 艳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出发,在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根据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调查进行分析,找出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心不足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然后以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最终选拔出20名学生作为被试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依据制定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实验组共进行8次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辅导.尝试通过团体辅导方式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干预研究.
高职学生;团体辅导;自信心
自信心作为个体比较稳定的人格品质,无论从身体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无论从生活角度,还是从工作学习角度,对人的一生发展都有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作为专科层次应用技术性人才,由于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精神等特征,他们能够顺利适应基层工作需要.尽管如此,高职院校大学生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自觉前途迷茫,心理负担很重,缺乏自信,从而导致学习目标模糊,厌学情绪浓重,更甚者性格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中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自己学习不好、能力不足,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对个人未来发展也感到迷茫,自卑心理逐渐加重;同时,由于过去学习成绩差,一直以来未受到老师、家长及同学的重视,这种不合理的信念不仅影响其学业的顺利完成,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 研究综述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研究者对自信心问题的研究都高度关注,尤其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对自信心的理解角度不同,关于自信心的概念所下定义也不尽相同.
最早给自信下定义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Maslow(1943),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自信是自尊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并指出尊重需要缺乏满足时则会导致沮丧和自卑感.
国内研究者对自信的定义也很多,如车文博(1985)认为,自信是个体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精力的一种自我意向[1]40-48;张春兴的《张氏心理学词典》(东华书局印行,1992)认为,自信指个人信任自己,对自己所知者与所能者具有的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或所下的判断不存有怀疑;燕国材(1999)指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正确目标;黄希庭认为,自信心是个体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2]224-229;车丽萍认为,自信是个体对自身诸方面的肯定程度,是对自己能力、价值做出客观、正确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自信的人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也敢于迎接挑战,走向成功[3]86-89.
研究者们对自信心研究的侧重点和所采用方法等的不同,充分地反映出自信心这个概念的多样性定义和其内涵及外延的丰富.本研究采用了车丽萍的定义.车丽萍、黄希庭(2006)在青年大学生自信的理论建构研究中指出,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态度,一种正向评价自己能力和自身价值的较稳定的人格特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从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生中选取.本研究在筛选研究对象时先采用张贴海报的形式募集成员,然后根据测试的要求抽取20名年龄在18~21岁以及自信心水平测试初测平均分在3分左右及低于3分的学生作为被测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3∶7,大一的占60%,大二的占40%.研究对象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人,整个团体辅导活动共8次,每次2个小时,实验组成员在自愿参与辅导并遵守团队规则的保证书上签字,保证在活动期间按时参加、积极主动完成每次活动的任务,做到彼此尊重,真诚地接纳自己及他人.所有成员身体良好、无心理障碍,且有提高自信心、表达自我的愿望,两组成员处于同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无明显的性别、年龄、学历等差异.
2.2 研究目的
通过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研究其对高职生自信心提升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辅导,使学生能够逐渐摆脱自卑、自我怀疑及自我否定的困惑,重建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和择业.
2.3 研究方法
借助互联网、中国知网、万方等各种数据库资源和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藏书等研究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团体辅导法对高职大学生自信心培养进行研究.
2.4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大学生自信问卷由整体、学业、社交和身体自信4个层面组成的70题项.该问卷由2个信度组成,其中总量表信度系数0.928 0,重测信度0.871 3(间隔3.5周),问卷采用5级评分,通过分值的高低来体现自信程度,该问卷之所以信效度较好,是因为经过了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此问卷是以国内青年大学生为研究样本,能够为中国本土的大学生自信心发展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2.5 研究阶段
本研究共分为3个阶段:准备筹划阶段、实验干预阶段、评估分析阶段.
选择并制定研究工具,制定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内容,准备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安排活动的场地.用车丽萍老师于2003年编制的大学生自信问卷对200名大学生施测,选取自信心水平在平均数或平均数以下的20名学生作为被测对象,被试者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人,整个团体辅导活动不干预对照组,仅辅导实验组.团体辅导结束后再次对20名被试者进行测试,参与辅导的成员要对照自评量表完成自评并且要总结辅导活动的效果,有的还需要进行个别访谈.
3 干预研究
3.1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分析
3.1.1 缺乏自信,心理负担加重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信心严重不足,自卑倾向比较明显.长期以来处在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否定评价中,导致其自信心严重不足.本来考上大学、进入高校学习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高职院校大学生属于高考选拔中分数偏低的一类,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少得到老师的鼓励,他们进入大学后,与周围高学历的大学生相比心理更多的不是喜悦,而是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心理压力比较大,这是导致高职学生不自信的根本原因.
3.1.2 目标模糊,厌学情绪浓重
不少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没有计划,缺乏内外在动力.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都是根据家长、老师或亲戚等人的安排或建议选择了专业甚至学校,学科学习比较被动,主动性不足.另外,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得一部分学习习惯不好、自制力不强、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家长的督促下,思想松懈、行为怠慢,很难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性,成绩不理想,对待学习缺乏热情,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3.1.3 前途迷茫,就业压力较大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由于高职毕业生文凭低、很多用人单位的门槛又比较高、职称晋升慢、工资低等等,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进了大学,却依然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对未来发展没有把握,这种压力不但没有成为其努力的动力,反而使其常常出于焦虑之中,整日无所事事,甚至破罐子破摔.
3.2 团体辅导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并在借鉴国内学者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并结合被试者自身特点,主要以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为理论依据,利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干预性实验研究;找出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心缺乏的根源,通过改变成员的不合理信念,用宽容、理解、接纳、鼓励的语言改变成员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方式,从而提升团体成员的自信水平,提出一些有关树立高职大学生自信心的干预对策和方法.
3.3 研究结果及分析
1) 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4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说明入选实验组的受试者在4个维度上的自信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是重点需要进行辅导的对象.
2)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团体辅导实施后,实验组在整体、学业和身体3个自信维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团体辅导效果显著,实验组成员达到了与对照组相近的自信水平,而社交自信仍旧显著低于对照组,需要有针对性的改进团体辅导项目,在社交自信方面进一步强化.
表1 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
表2 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
3)实验组在各维度上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差异比较(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学业和身体自信显著高于辅导前(p<0.05);整体和社交自信与团体辅导前(p<0.01)相比有显著变化.说明本次团体辅导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对照组在各维度上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差异比较(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对照组在4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变化,表明对照组成员的自信水平没有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表3 实验组在各维度上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表4 对照组在各维度上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4 讨论
4.1 定量分析
本次研究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前测,在没有接受团体辅导的情况下,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的分析表明,实验组的受试者在整体、学业、社交和身体自信这4个维度的自信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可见实验组是重点需要进行辅导的对象.对实验组进行两个月的团队辅导后,该组的整体、学业和身体自信与对照组相比基本相同.说明实验组成员的自信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达到了与对照组相近的自信水平,而社交自信仍旧显著低于对照组,需要有针对性的改进团体辅导项目,在社交自信方面进一步强化.辅导后,实验组在学业自信和身体自信的维度上,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团体辅导前(p<0.05);在整体自信和社交自信方面与辅导前(p<0.01)相比也有显著提高.总体来说,本次团体辅导有良好的效果.
4.2 定性分析
4.2.1 自我评估
通过对团体辅导的自评结果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团体活动中的所有成员都肯定并认可团体辅导的意义.团队成员之间彼此能做到相互信任且坦诚,80%的成员能够较为开放地表达自己,75%的成员表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70%的成员认为自己的自信心有所提高,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4.2.2 同学评估
从团体成员的同学评价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团体成员经过团体辅导后,都变得比以前积极、主动,而且富有热情,以前不怎么说话的同学也开始尝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对于自己及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都有了新的认识并尝试着去实践这些认识,总之他们变得开朗自信了.
4.2.3 辅导老师观察评估
在刚开始进行团体辅导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沉默,有的还有点紧张,不够自然,不能够很好地开放自己,都是谈一些表面的话题,不愿意过多地谈论自己的问题.初次辅导结束后,每位成员对团队其他成员有了一些了解,在第二次团体辅导活动中,能够慢慢地放开自己,谈一些自己的问题.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团队成员的紧张顾虑有了明显的改善,互动也加强了,彼此之间也能够坦诚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每个同学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团队成员通过每一次的活动,慢慢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在于扬长避短,发挥好自己独特的一面,做最好的自己.伴随着团体辅导的一次一次深入,他们的心灵也在慢慢地成长.
5 结语
本次自信心团体辅导,从被试者的自评问卷及满意度调查中我们感觉到同学们在团队里面是快乐的,也是成长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察也与统计的结果是相似的.总体上来讲,这次辅导是有效果的,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成员的交往主动性增强了,成员们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他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团体辅导对于培养大学生自信心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团体辅导提高了学生主动求助的动机,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自信心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1]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毕重增,黄希庭.中国文化中自信人格的内涵和功能[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02).
[3] 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02).
[责任编辑 梧桐雨]
2016-12-10
解 艳(1982-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职业指导研究。
B844.2;G448
A
1671-8127(2017)02-00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