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2017-06-01赛迪智库
/赛迪智库/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赛迪智库/
回顾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超高速增长后,受骗补调查和补贴政策推迟出台的影响,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展望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呈现中高速增长,保持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产销国地位,补贴政策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增速,同时,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动力电池行业将出现产能过剩、企业竞争加剧。但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存在安全监管不到位、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充电设施建设滞后、政策扶持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针对以上,赛迪智库提出了提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着力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调整完善准入和补贴政策等建议。
2016年,受骗补调查和补贴政策推迟出台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延续上一年的增长势头,增速有所回落。展望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既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等机遇,也面临着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补贴政策退坡等因素的挑战。
一、对2017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5.5万辆,销售33.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7.9%和82.2%。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6万辆和25.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8.1%和102.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7.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0%和37.2%。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动乘用车依旧是市场主力,占比52%,插电式乘用车销量受制于10月的大幅下滑,1~10月累计销量占比仅为20%。
全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受“补贴调整政策”发布时间影响较大,虽然前10个月销量增幅仍较大,但从7月开始销量增速下降,8~10月的销量增长放缓比较明显,同比增幅分别为92.2%、43.8%、8.1%。如果11月底全国主要地区的(新能源)地方补贴政策如期推出,新能源汽车销量会在年底有比较大的提升,乐观估计,2016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会达到50万辆,同比增长51%左右。如果地方补贴政策推出继续延迟,将会对后两个月以致全年的销量增长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图1 2009~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5年11月)图2 2016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图3 2015年~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情况
预计2017年,受环境保护、交通拥堵城市的限行限购以及地方补贴政策落实等因素影响,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但同时,新的补贴政策可能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补贴额度的退坡等因素的影响,续航里程在200km以下的纯电动车型和50km以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将下降。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较2016年将会放缓,预计全年产销量增幅为4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70万辆左右。而作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中国市场增速降低的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也将回落到40%以下。
(二)乘用车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从车型来看也出现了分化特点。受到骗补调查和补贴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1~10月新能源客车销量仅实现了20%左右的增长。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在上半年基本维持了高速增长, 1~10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10%以上。目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限购城市,根据乘联会调研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0月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3%)是非限购城市(0.1%)的23倍,以北京为例,在8月底,第四期北京市小客车指标摇号结束,北京市6万辆新能源汽车指标已全部申请完毕。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图4 2016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分车型销量情况
预计2017年,乘用车和专用车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从交通管理方面来看,由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贡献主要来自于限购且车牌价格较高的城市,8大限购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是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增长的核心驱动城市,随着车牌价格的提高,未来杭州、广州、天津等城市的新能汽车销量有望持续提升;同时,随着全国各地交通拥堵情况和空气污染情况的加剧,限购城市有望进一步扩容,例如武汉、青岛等汽车保有量大的城市都有望加入限购城市行列,这也将推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增长。从产业管理方面来看,随着工信部推出的油耗和新能源汽车双积分管理制度的推行,国内汽车企业将在近两年推出大量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特别是积分制从2018年正式实行,为了满足政策要求,无论是自主品牌企业还是合资企业都将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推出新能源产品,自主品牌将大量推出纯电动SUV、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有竞争力的车型,合资品牌大众、通用等车企将陆续推出自己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大众预计到2018年底要投放总计20个新能源车型。另外,新能源专用车也存在很大市场空间,目前城市物流车和环卫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只有2.3%,其中,新能源物流车的渗透率不到1.5%。
(三)动力电池行业将出现产能过剩
随着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爆发,动力电池需求急速上升,2016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6.67GWh,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45倍。1~10月,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出货量总计达到11.4GWh。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给与需求关系短期快速地切换,使得上游,特别是动力电池环节供给极度紧张。从各企业发布的产能规划数据来看,2016年的产能布局约为27.5GWh,而2016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动力电池产量的需求约为21.9GWh,考虑到产能利用率和新产能投产时间的因素,2016年的实际供求关系应为基本平衡。
预计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将出现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一方面存量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考虑到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也在积极布局产能扩张,另一方面,目前大量动力电池行业之外的公司,正寻找机会快速切入到动力电池领域。从当前已有产能和在建产能的统计情况看,2017年的动力电池企业产能预计为61.5GWh,远大于市场可能的需求约为30GWh。这也将加剧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程度。特别是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相比于其他新能源车型,新能源客车是政府最早推动的新能源汽车种类,从终端车型来看,新能客车企业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而由此带来的动力电池供应环节,行业格局也基本形成。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发展,已经为行业培育了一批在产品研发、生产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因此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企业的分化将更为明显,龙头企业地位将进一步巩固。而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由于乘用车市场对于动力电池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的需求以及特斯拉的示范性效应,三元材料及18650的圆柱电芯将逐渐成为主流。预计2017年,圆柱形电芯将在市场上占比超过 40%,预计市场空间超过380亿元。
表 2016年1~10月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出货量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监管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明显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如北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6万辆,超过机动车保有量的1%;上海市则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随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车辆、电池及线束的逐步老化,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问题逐渐显现。2011年以来,我国共发生各类新能源汽车事故31起,其中2015年9起,2016年上半年8起。从全产业链来看,事故原因涉及到电池单体,电池组和管理系统,线束和高压部件,充电桩和充电站,整车集成和控制等方面。从全生命周期看,安全问题涉及到电池及整车的制造、存储、运输、使用、维护、报废、回收、拆解等各个环节。为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控、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应有所作为。
(二)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近年来我国在动力电池性能、成本和寿命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200Wh/kg,较2012年提高1.5倍,系统价格降至2元/Wh,较2012年下降幅度超过50%。但国产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组可靠性与热管理等方面与国际主流电池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仍是当前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主要产品多采用合资及外资动力电池电芯,缺乏自主可控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产业风险较大。虽然国内大部分电池企业看好未来市场前景,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大多缺少核心技术,只是简单扩大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加剧。
(三)充电设施建设滞后、使用率低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特别是私人充电桩建设进展缓慢,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出台明确的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停车设施配电方案,部分地区电网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前期投入巨大,短期内无法产生明显收益,缺乏必要的政府财政资金扶持,相关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意愿低。另外,私人充电设施的使用便利性有待提高。现有充电配套设施数量少,覆盖范围小,公共充电设施布局不尽合理,使用率低;机关企事业单位专用充电桩对社会开放程度不高;社会公共充电车位被传统车占用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充电不便,对市场的撬动作用不明显。
(四)政策扶持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从企业和产品准入来看,目前的产业政策是2009年出台的,当时出发点是鼓励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近几年技术进步很快,目前看准入门槛已经相对偏低,需要尽快修订,防止行业步入“散、小、弱”的发展态势。而现有补贴政策在拉动市场消费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快速发展,补贴标准和推荐车型条件的调整不够及时,造成产品良莠不齐和骗补问题突出。另外,地方政府在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统筹地方和中央扶持政策、防止过度补贴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城市通过制定地方车型目录限制外地新能源汽车进入本地市场;规定采购本地整车企业产品;对外地产品设置了与国家相关要求不同的申请、检测等程序。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努力提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
一是加强安全技术支撑。切实加强电池系统自动监测、系统均衡、热管理等技术研发,有效提升结构强度和防护等级,提高主动和被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整车安全设计验证能力,加快从改造设计转向正向开发,提升整车结构、电动底盘、高电压系统等设计水平,加强高压部件的可靠性验证。二是健全安全标准规范。加快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制定,重点补充单体热失控、系统热扩散、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缺失项目。加快制定电动客车安全标准,从整车结构、高压电器、远程监控等方面完善安全要求。健全充电设施安全标准,完善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的技术和操作规范。三是强化整车运行监控。推进各类监控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监管平台,建立健全地方和企业平台,并纳入企业准入条件和推广应用考核体系,确保出厂车辆与监控平台实现全面互联互通。加快建立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企业要对所售车辆运行状态全面开展实时监控,并配合各类运营企业、地方政府掌握公共领域车辆运行情况。
(二)着力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一是扎实推进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行业代表性,大力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面向行业共性需求,通过协同技术、装备、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提升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现有支持渠道,形成政策合力,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二是加强技术研发前瞻布局。在深入把握技术发展规律和国际趋势的基础上,紧抓未来5~10年的关键阶段,以形成系统布局为突出重点,着力强化下一代锂电池、新体系电池、燃料电池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储备和产业化开发。三是大力实施锂电升级工程。通过以奖代补实施锂电升级工程,促进技术进步加快,企业成本降低。同时,加快动力电池生产关键装备的研发产业化,推进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动力电池产品质量水平。
(三)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
一是进一步解决充电桩进小区的问题。加快出台小区充电桩及配套建设安装有关文件细则,明确配电网增容改造的责任主体,以及小区相关方面的权利义务,充分调动业主委员会、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加快出台充电设施建设和验收规范。加快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推进充电设施互操作性测试、充电站安全规范等配套标准的研制工作,为充电设施管理、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应加快制定完善充电设施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合理布局、土地供应、电网接入等问题。三是在模式上鼓励多元参与。积极探索创新市场、政府、社会相结合的充电设施商业模式和投资模式,对投资规模较大、资本需求较高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提供政策性补贴。加强对充电联盟的指导,推动建立充电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广“互联网+充电”,提高预约和支付的便利性。
(四)调整完善准入和补贴政策
一是明确新能源汽车的全国产业布局,明晰产业发展节奏;制定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和实施进度安排;加快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协调一致,建立对地方政府地方保护行为的监管制度。二是提高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建立健全一致性监管体系和淘汰退出机制,对市场、行业、舆论反响较大的问题企业开展一致性调查;构建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营监管体系,加强实时运行大数据分析和安全隐患预警能力建设。三是加大新能源汽车和常规混合动力汽车补贴和研发支持力度;提高补贴政策产品技术要求,补贴标准的设计要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向市场化发展;优化补贴政策流程,严格执行补贴发放、领取手续。四是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快递、物流等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确保新能源汽车首先在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公共服务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中占有率达到一定比例,以示范带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