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
2017-06-01贺正楚
彭 花,贺正楚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
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
彭 花1,2,贺正楚2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
中国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成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靠人才,如何把新生代制造业工人培育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生代技术工人,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之处。具有工匠精神与工匠灵商的新生代技术工人,既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生代技术工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从新生代技术工人学习、企业管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社会风尚引导五方面入手,探索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及工匠灵商的培育机制和培育路径。
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工匠灵商;中国制造2025
一、引言
根据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以及制造业面临的发展态势,我国认识到工匠精神对制造业的重要性。2016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需要在制造业的技术人才当中大力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其后,工匠精神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在产业领域被提升到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工匠精神之所以重要和受到热议,这是因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从业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制造业质量还要大幅度提升,中国距离制造强国还有较大的差距。要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靠人才,尤其要靠大量技术人才。大量的技术工人是我国先进制造业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由于我国先进制造业现行新生代技术工人主体已经是年龄为“80后、90后的‘新生代工人’”,如何把成千上万的新生代制造业工人培育成为技术工人,就成为中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之处。
新生代工人具有“新鲜特点”:新生代工人能充分肯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但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毅力和信心还达不到老一代技术工人对年轻一代工人的期望;新生代工人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但个人追求趋向多元化,责任意识相对较弱,职业理想不够坚定,人生理想选择趋于务实和功利。大多数新生代技术工人并不愿意长期做一名技术工人,技术精湛的工匠并不是他们仰慕的主要对象[1]。如何让新生代工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守工作岗位,有毅力、有信心钻研技术并勇攀技术高峰?本文将通过界定工匠精神及工匠灵商的涵义,从个人、社会、职业教育、企业、政府五个方面,构建“五力协同”培育机制,探讨塑造工匠精神和培育工匠灵商的方法与路径。
二、工匠精神与工匠灵商的内涵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从工作、技术与产品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一是工匠精神是工匠的工作精神或者工作岗位精神。工匠在工作当中耐心、专注和坚持,视工作为修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孺子牛。工匠注重细节,严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工匠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热爱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二是工匠精神是工匠对待技术的进取精神。工匠勇于创新技术,不断钻研、传承和革新技术,在已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在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钻研。三是工匠精神是工匠对待产品的“拜物教精神”。工匠与其生产的物质产品的关系是“入魂、敬畏”式的“拜物教精神”。工匠确保每件产品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不罢休。工匠将产品品质视如生命,将自己的“心意”和“灵魂”倾注于其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之中;工匠在其生产的产品面前谦恭、自省,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绝不吹嘘。总之,工匠精神是一种靠着传承和钻研、身体力行、提高技艺的实干精神,是一种追求职业技能完美和极致的理想主义精神,是一种使自己成为顶级技术工人的职业精神,是一种锲而不舍、耐心专注、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品格与精神,是一种凭着专注和坚守从而一念执着、一生坚守的信念及精神。
(二)工匠灵商的内涵
工匠灵商是技术工人在技能和精神上所能具备的最高禀赋,是工匠精神作用于技术工人形成的工作能力,是技术工人工作状况的反映[1-2]。工匠灵商的核心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技术工人的执着力。这是指技术工人对工作岗位的执着追求,在解决产品问题、追求产品质量时所体现出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是一种专注和专致的职业态度,并将这种职业态度融入到先进制造业领域中且进行升华。二是技术工人的顿悟力。这是指技术工人在面对复杂的外在环境时所表现出来对产品品质的钻研、悟性;这是指对产品品质的精神求解这一心理过程。三是技术工人的创新力。这是指技术工人依据现行互联网经济时代,虽然很多工作由机器操作完成,但是某些方面必须由技术工人完成,此时技术工人需对各种操作技术的不确定性提出全新的和适应性处理方案的能力。四是技术工人的修炼力。这是指技术工人不断对自己的内心和技术进行修炼,精益求精,一生坚守。
工匠精神与工匠灵商对技术工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比技能在技术工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更大。现实生活当中存在无数的技能较高但工作业绩并不突出的技术工人,也存在许多个在职业生涯初期技能平平,但经过长期的技能积累与精神磨砺取得了极为突出的工作业绩的技术工人。两种类型的技术工人之所以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工作业绩,工匠灵商理论对此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著名实业家李嘉诚认为工匠灵商的作用就是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超越问题;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指出:灵感是一种潜意识,是一种处理事物的悟性,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要依靠灵感。所以,在技术工人的个人素质中,技能是技术工人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是工匠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工匠灵商是工匠的最高素质,工匠灵商是工匠通向成功的金钥匙[3]。
三、培育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重要意义
(一)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是新生代技术工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精神支柱
依据2005-2015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2005-2014年这十年期间,就业总人数呈阶梯式的增长,由74 647万人增长到77 253万人,但是,从事第二产业的技术工人却呈现出倒U型的增长,2005-2012年间第二产业技术工人人数呈现增长趋势,但从2012年开始,产业技术工人人数出现负增长。我国2005-2015年的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2005-2015年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分布情况
为什么2012年以来我国第二产业技术工人人数出现负增长,其原因在于:一是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发展速度下降,市场不景气,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部分外资工厂迁移到东南亚国家,这造成我国部分新生代技术工人失业。二是我国大部分新生代技术工人不愿从事较为辛苦的“手艺活”。事实证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经济命脉,制造业发达与否是体现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制造强国都重视新生代技术工人,重视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价值。制造业强国德国特别重视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正如李工真在其著作《德意志道路》中指出的那样:德国制造业之路,是一条技术兴邦、制造强国的道路,是一条对技术工艺信仰般的追求之路,远远超脱对利润的角逐[4]。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在201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虽然我国制造业领域曾经存在的手工作坊,基本上被机器化大生产所取代,但是我国历史上经过无数工匠的努力和付出从而积淀出来的工匠精神,依然引领着我国制造业领域当代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越来越要成为我国制造业工人的灵魂,尤其要使其成为我国新生代技术工人职业精神的灵魂所系之处。因此,我国工业制造强国的实现要依托于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必须培养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促进新生代技术工人养成工匠灵商。
(二)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是时代赋予新生代技术工人的社会责任
2015年我国“两会”提出:“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同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大国工匠》系列专题片,该片引起社会极大反响。专题片介绍了我国以八位高级技师为典型代表的大国工匠,这些大国工匠是一群基层劳动者,他们没有大学文凭,就业之初不是以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人才身份进入劳动市场,他们只是通过完美和极致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靠着传承、坚守和钻研,凭着专注、专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成为我国制造业领域的顶级工匠,成为我国产业界不可或缺的技能型人才。这些顶级工匠代表着最严格的工艺标准、最苛刻的质量尺度、最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这些顶级工匠靠品质赢得了信任、靠敬业树立口碑,大国工匠水准成为社会共识,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新生代技术工人的社会责任;我国现行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唯利是图的价值观依然存在于部分人当中,市场上还有不少山寨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受到西方国家的轻视[5]。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养成工匠灵商,制造优质产品,有利于发展优质民族品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三)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是新生代技术工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工匠精神的培育及工匠灵商的养成是从全新视角来探索新生代技术工人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态度。在促进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全面发展当中,传统的教育单纯强调对工人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精神的培育,因而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在我国新经济态势下,先进制造业新生代技术工人面临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将会较为广泛和复杂,外在环境也是较为多元、开放和变化。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新生代技术工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已日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对新生代技术工人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新生代技术工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将须同时具备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新生代技术工人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软实力是新生代技术工人所要具备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新生代技术工人如果缺乏强力支撑的软实力,就如断弦之弓,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因此,培养先进制造业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及工匠灵商是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生代技术工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培育机制和培育路径
从新生代技术工人自身的学习和修为、企业现代学徒制的管理和培训以及企业工匠文化营造、加强职业教育、制定健全的制度体系、开展社会风尚引导这五个方面入手,探索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及工匠灵商的培育机制和培育路径。
(一)新生代技术工人自身要深化认识工匠精神
首先,增强自我学习意识。新生代技术工人要成为一名优秀技术工人,就要具备工匠灵商,就必须具备前文所说的几种基本能力:一是执着力,二是顿悟力,三是创新力,四是修炼力。而要具备以上几种能力,新生代技术工人必须增强自我学习意识,从而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培育工匠精神,养成工匠灵商。
其次,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尽职尽责,是培育工匠精神、养成工匠灵商的基本要求。新生代技术工人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肩负着企业命运兴衰的使命,拼搏奉献、勇于付出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所谓强烈的责任意识,一是要求新生代技术工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勇于承担义务。二是要加强产品质量,一味地苦干蛮干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化的技术环境中,要以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为引领来追求产品品质,将产品质量做到极致。新生代技术工人具备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积极端正,才能将“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智造”,才能为自己的职业道路保驾护航[6]。
最后,培养职业荣誉感。良好的职业荣誉感,会促动新生代技术工人形成对职业更高的追求,并在工作中体会到意义与快乐,珍惜这份宝贵的职业;良好的职业荣誉感能使新生代技术工人积极自觉追求工匠精神,并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细节中体现出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凝聚成一种为人处事的良好价值观和心态,实现为一种独特的追求生活品质方式,体现为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追逐人生理想的“新常态”,从而获得职业归属感、幸福感。
(二)企业采取管理措施培育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
首先,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通过“传帮带”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学徒制是一种优良传统育人模式,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具有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师徒关系,将企业名师巧匠和新生代技术工人两者紧密联系起来,让名师巧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具体任务下“一帮一”“师带徒”,从而实现言传身教中的“传帮带”,指导新生代技术工人敬畏职业、追求品质、执着技艺和生产流程,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养成工匠灵商。
其次,转变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术培训的培训理念和培训做法,要注重在技术培训当中注入和融入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因素,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强化新生代技术工人对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内在认同,对新生代技术工人进行理论塑造。对于企业而言,关于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理论塑造能使员工工作态度严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关于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理论塑造是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员工培养耐心和专注脾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为真正的工匠必须在使用材料过程当中才能不断进行完善,在专业领域当中才能不断要求进步,在技艺和生产流程当中才能不断追求完美;关于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理论塑造是打造其他行业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的基础,是新生代技术工人专业、敬业、敬畏、入魂的良药,是将企业的“心意”和“魂魄”注入到产品之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企业应注重理论塑造的培训,树立以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理念,强化新生代技术工人对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内在认同。内在认同是受教育者的知、情、信、意、行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协调[7]。要让新生代技术工人对工匠精神进行内在认同,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明白何为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为何要提倡、弘扬工匠精神,理解、掌握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本质,在内在认知的基础上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行为认同。二是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知工匠精神,进而养成工匠灵商。在本行业内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把优秀的获奖者树为榜样,为勇于进取的新生代技术工人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将工匠精神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内化于心;举办讲座和开展研讨,聘请来自科研院校的人员为新生代技术工人讲座,以开阔技术工人的视野,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技术工人到同行业兄弟单位参观和交流,使技术工人在交流当中取长补短和更新观念。总之,以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理论塑造,就是设法将工匠精神的魂魄融进新生代技术工人心中,再通过新生代技术工人的生产劳动注入到产品之中。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互为交叉与融合,新生代技术工人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对工匠精神的内在认同,就能够涵养出工匠灵商。
最后,依托企业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思想精髓。工匠精神是保障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 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研究表明,工匠精神是这些“百年企业”能够存续下来的重要因素[8]。因此,企业能否成为“长寿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工匠精神的积极营造和工匠灵商的养成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具体来讲,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牢牢把握互联网平台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的主动权,依托互联网建立企业工匠精神宣传教育网站,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客户意识、战略意识,将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注入与凝聚其中,在实践中将其凝炼为一种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进而整合为企业内生发展的动力资源[9]。
(三)从职业教育入手培育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
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能够依托职业教育进行培育,这在一些国家已经取得成功经验。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依托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的实施给德国企业带来了实效,也促使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此制度的形成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德国制造屹立于世界前端;又如,日本企业本位的培育模式。该培育模式将工人技能与工匠精神相结合,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态度、打造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忠诚度;再如,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力军,其对学员的评估包括对知识和精神理念两方面,为学员工匠精神形成打下良好的开端。我国可以借鉴他国经验,在职业教育过程强化“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培育,在锤炼新生代技术工人职业技能技术的同时,塑造他们的工匠精神,促使他们养成工匠灵商。
首先,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新生代技术工人形成“工匠精神、工匠灵商”的职业素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党的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也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在职业教育当中,培育工匠精神应该是“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10]。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具备高技能的劳动者,也要进行“精益求精、专注专业、敬业守信”这一职业态度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传播主阵地,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灵商的养成”凝聚到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的主渠道,将“工匠精神、工匠灵商”培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并理解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涵义,使新生代技术工人将工匠精神这一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新生代技术工人将工匠敬业奉献的职业追求与人生理想的树立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有效开发工匠灵商教育内容。培育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和养成工匠灵商,应实施职业教育目标革新、知识体系更新、培养方式创新这三个方面的培养方略。首先,革新教育目标,将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工匠灵商的养成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在校学生形成敬业、专注专致、精益求精、追求创新的品性;其次,改革职业课程体系,既要以核心课程体系教学为本位,又要将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教育融入到人文课程、拓展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内涵,理解其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创新职业培养方式,运用批判性思维、实践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全面提升新生代技术工人执着力、顿悟力、创新力和修炼力。
第三,构建校园文化,增强在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心感悟。马克思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可见,马克思特别强调人改造环境和环境改变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在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促进作用。特别要加强建设“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环境,把以“专注、专业、耐心、极致”为主题的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环境中,引导在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工匠精神理念;要坚持以强烈的正向感染去培育在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开展以“工匠精神、工匠灵商”为主题的教育。例如在构建校园文化方面,学校可通过宣传栏目展览相关主题图片,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主题信息,通过建设校园网站进行“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的宣传,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精神宝贵”为主题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第四,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精神培育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个人素养。首先,通过“心传身授”的实践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领会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心传”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范本,而是通过心里传递和精神熏陶得以完成,针对传授之人来说,是一种默会的教学方式;针对受教者来说,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不断体会的过程而不仅仅靠单纯的技术继承就能完成学习目标,双方需要不断进行心理传递与相互领悟,从而体悟到工匠灵商。“身授”是指亲身传授,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共同参与实践,共同讨论问题、钻研技术,最终养成工匠灵商。其次,采用“体知躬行”的实践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体验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通过具体的实践教育让在校大学生真正理解工匠精神,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具体来说,多让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技能大赛或者社会实践,诸如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术工人院校技能大赛以及参加不同企业的劳动实践等,使学生在参加比赛或者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工匠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养成工匠灵商。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灵商养成”的制度体系
首先,学习日本、德国先进管理经验,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夯实全社会崇尚“工匠精神”的基础。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也曾经历过粗制滥造阶段,各种伪劣产品也曾充斥市场。粗制滥造的德国产品受到他国歧视,例如,1887年英国议会重新修订并颁布《商标法》,该法案规定所有进口商品都必须贴上“某国制造”的标识[11]。其目的主要为了区分粗制滥造的德国货,德国制造业因这项带有壁垒性的歧视政策而遭受刺激,德国政府和企业被迫整顿制造业,颁布发展制造业举措,制订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此后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以及精益求精、专至专注的工匠精神,才使得“德国制造”成为“德国智造”,德国产品最终成为全世界高端产品的代名词。日本的制造业是从学习西方国家的技术开始,在日常规模化制造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并制定“质量救国”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最终促使日本制造成功转型升级,产品顺利进入欧美国家,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纵观德国、日本两国制造业发展史,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国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以便为全社会崇尚工匠精神夯实法律基础。
其次,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法制保护环境[12]。培育工匠精神,养成工匠灵商,不仅需要“名工名匠”等优秀榜样的激励与熏陶,更离不开制度体系的保障。尊重工匠的技术创造和产品革新,保护工匠的知识产权,一方面激发了新生代技术工人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培育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的内生动力。只有工匠和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假冒伪劣产品受到严厉打击和惩罚,企业和新生代技术工人才能专注于产品工艺的提升,而不必担心山寨产品的冲击。因此,政府部门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伪劣产品,为营造工匠精神和养成工匠灵商提供法制保护的市场环境,使新生代技术工人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企业和新生代技术工人自主创新、精益求精的积极性得到保护。
(五)为培育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和工匠灵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首先,要创新关于工匠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全社会要关爱工匠和尊重工匠。在德国和日本,一名优秀的工匠与一名出色的教授、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工匠同样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认可;在美国和英国,一位餐厅服务员或者一名环卫工,不会因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卑。而在我国,“重农轻商”“农本工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等级观念对工匠的培养和发展产生了不少消极作用,我国的一线技术工人就业歧视现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还普遍存在,这是社会对工匠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出现认识偏差的最好例证。我国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也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要使“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中国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推出“中国优品”,中国更需要许许多多的优秀工匠[13]。我国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14],就必须对当今时代的工匠人才观和就业观进行创新,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观念,使社会各界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获得相应的经济待遇和政治礼遇,受到应有的社会关爱和尊重[15]。
其次,利用各类宣传工具,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的营造和工匠灵商的养成,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作为引领,才能够使工匠在坚守工匠精神的时候得到社会认可与支持,同时也能使工匠自己脱颖而出。如我国曾经热播的《大国工匠》电视节目,就触动了无数新生代技术工人灵魂深处的涟漪,由于宣传了技术工人对于制造业的贡献,宣传了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宣传了技术工人的培养模式,这些宣传就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重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总之,全社会都高度重视新生代技术工人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让尊敬和重视新生代技术工人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做法,这才是为营造工匠精神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最后,组建名工名匠案例库,树立、宣传工匠当中的模范人物,发挥名工名匠的示范作用。优秀榜样的激励与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和无穷的,鲜活、完美的人物,生动、丰富、成功的事例,能让广大新生代技术工人深刻理解和传承工匠精神的实质和意义,进而自觉效仿优秀榜样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遵循优秀榜样的工作态度和言行表现[11]。名工名匠案例库有助于激励技术工人特别是新生代技术工人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创新业绩,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新生代技术工人献身于制造业的事业精神。为此,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搜索技术工人当中的名工名匠,并为技术工人名工名匠建立案例库。
[1]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支撑工匠前行的工匠精神[R].2016(4):23-28.
[2]吴艾莉,王开田.我国会计灵商教育初探[J].会计研究,2014(10):89-95.
[3][英]达纳·左哈,伊恩·马歇尔.灵商:人的终极智力[M].王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16-20.
[5]贺正楚,王洵迪,张蜜,黄颖琪.基于企业负竞争力的企业经营者诚信修为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1-87.
[5]崔景明.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兼谈大学生传承延安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10(3):168-169.
[7]廖小琴.全球化场域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化与建构[J].教学与研究,2015(4):42-47.
[8]付守永.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9]刘峥,罗成翼.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2(1):39-41.
[10]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5-13.
[11]左盛丹.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呼唤制度的呵护推动[N].经济日报,2016-05-04.
[12]贺正楚,张蜜.企业经营者身心灵的综合评价[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56-62.
[13]耿银平.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N].光明日报,2016-03-10.
[14]贺正楚,潘红玉.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3-110.
[15]谌慧玲,刘城宇,贺正楚,潘红玉.企业经营者的信商评价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24-129.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Skilled Workers
PENGHua1,2,HEZheng-chu2
(1.BusinessCollege,ChangshaSocialWorkCollege,Changsha,Hunan410004,China;2.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114,China)
Talents are the key for China to implement the program of "Made in China 2025" and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being a powerful manufacturing country. Therefore it's crucial to cultivat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workers to be skilled ones with craftsman spirit. To be newly-born skilled workers with craftsman spirit and craftsman spiritual intelligence is not only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also for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elf-development of skilled worker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learn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social conduct-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find out an approach to cultivate their craftsman spirit and craftsman spiritual intelligence.
new generation of skilled workers; craftsman spirit; craftsman spiritual intelligence; Made in China 2025
2017-03-16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6YBG00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YBZC066);湖南省企业管理与投资基地研究课题(12JDZD01);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项目
彭 花(1984-),女,湖南益阳人,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产业经济学研究; 贺正楚(1968-),男,湖南衡阳人,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F424
A
1672-934X(2017)03-0096-08
10.16573/j.cnki.1672-934x.2017.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