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论》150年

2017-06-01朱可人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默多克资本论三联

资本在改善生活、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塑造了愈发逐利的个体、趋同的观点和封闭的社群。当每个人成为资本主义体系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本究竟是解决问题、解放自我的答案,还是我们无法逃避、被主宰的命运?

2017年,恰逢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这本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是马克思思想最完整的阐述,也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巅峰之作。这同时是一本人人都听说过,却鲜有人读过的名著。很少有人真正深入研究过马克思的著作,思考资本对社会造成的深刻影响。

马克思的思想的本来面目究竟是怎样的?当《资本论》不再是狭隘的政治解读,我们怎样读这本经典?《资本论》中有哪些核心思想,这些见解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哪些启示?资本在150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又如何控制了我们的生活?当下和未来的世界存在哪些可能性?这些问题都等待我们的回答。

资本的世界和个人的处境

——专访英国文化经济学者格雷厄姆·默多克

“我们并没有认真思考:消费的过程究竟是解放的体验,还是不可逃避的被主宰的命运?”

当今英语世界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传播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世界著名传播学者、西方传媒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开创者,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格雷厄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在学界拥有众多名誉。2017年4月底5月初,他应邀来北京大学授课,完成了《再会马克思》《垄断企业及其对公共文化的掌控》《巨型购物中心——新的消费者体系》《传播与气候危机:新的裂痕》和《机器的前世今生:新一代因特网》五场讲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思想及其在当代的重要借鉴意义。

默多克1967年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社会学与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赴苏赛克斯大学攻读艺术史硕士学位。1968年他开始在莱斯特大学的大众传媒研究中心任教并从事研究工作,1990年转至拉夫堡大学社会学系,并建立了该校享有国际声誉的传媒研究中心。他曾在美国、比利时、瑞典等国的高校担任客座教授。他在“二战”后的福利资本主义英国长大,当时的教育法使得大学的校门对越来越多英国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子敞开了大门,他作为其中的受益者,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深入研究。他的父亲是一个印刷工。儿时在父亲工厂目睹巨型印刷机生产各种图像和文化产品的过程,让默多克在观察文化时总不忘探究其背后的生产体系及其政治经济根源。

我全程跟进了默多克教授的演讲。在接受本刊专访时,默多克阐释了《资本论》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资本在历史和当代的运行逻辑,以及资本掌控时代背景下国家、企业与个人的责任。

把《资本论》当成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三联生活周刊:马克思在怎样的背景下完成了《资本论》?

默多克:普鲁士新国王即位后,迫害自由民主人士,大学失去学术自由。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马克思因为坚持无神论而无法获得教职。毕业后他担任《莱茵报》主编,做记者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了经济事务的重要性,促成了他由哲学学者向经济思想者的转变。他当时发表的文章观点激进,报社因此被普鲁士政府查封,马克思被迫辞职。

他于1848年被驱逐出境,开始了他漫长的海外流亡生活,在布鲁塞尔、巴黎和伦敦都曾生活过。多年客居他乡的经历,让他从未对任何地方产生家的亲近感,这种永远的局外人之感也赋予他一种超脱的视角,让他能够观察到当地人看不到的事物。

马克思一度穷困潦倒。流亡英国时,他尝试申请很多工作,却屡遭拒绝,因为没人看得懂他潦草的字迹,也没人听得懂他带有浓重德国口音的英语。恩格斯给马克思提供了经济支持。恩格斯的父亲是当时世界最大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工厂主,这也给马克思近距离观察资本主义系统运作的机会。在完成《共产主义宣言》后,身处当时世界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的马克思不再积极投身政治运动,开始认真观察思考资本是如何运作的。

很多人把马克思推上神坛,其实这恰恰违背了他思想的灵魂。他生前仅完成了《资本论》的第一卷,后来出版的《资本论》是四卷本,而根据他的计划,《资本论》是一个六卷本的浩大工程。如果我們深入研读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的笔记,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很多想法都没有完全展开。

三联生活周刊:根据《资本论》,资本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

默多克:《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推翻了亚当·斯密关于自由交换、市场经济的理论,对马克思来说,经济的基础在于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而非市场经济;第二,当时的人们被科技发展的成果吸引,认为生产方式的革新是经济的根本所在,而马克思则提出,经济中最为核心的是生产关系,人们所处的社会并非一个充满平等的社会,而是一个充斥着剥削的社会;第三,当时的社会坚信有关进步的种种理念,认为资本主义能够带来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而马克思则认为资本主义体系绝不是一个稳定的体系,会产生周期性危机,因为其基础本身是极端矛盾的,工人们一方面为资本家工作,另一方面又会为自身利益组织起来,《共产主义宣言》中关于资本是其自身的掘墓人的论述很形象地表达了这一观点。这三个观点在当时都非常激进。

资本是完全无情的,资本主义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体系。20世纪90年代开始,“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企业控制放松,资本日益把持经济命脉和媒体声音。2008年,我们经历了仅次于20世纪20年代“大萧条”的金融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几乎崩溃。当今世界的不平等也是前所未有。《资本论》仿佛在描述我们所处的时代,马克思理论如今又重现其生命力。

三联生活周刊:《资本论》实在是一本过于艰深的书,我们应该用何种方式打开它?

默多克:《资本论》是一本很奇怪的书。我们不妨把它看作两本书拼接在一起,艰深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关于当时社会的生动描述夹杂。这本书的结构很像马克思在伦敦生活的写照——他每天要穿过资本左右下的充满混乱的城市,才能到达伦敦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完成政治经济学宏大构思,普通民众的生活图景和阳春白雪的学术生活夹杂在这部伟大的作品里。

马克思深受浪漫主义传统影响,热爱诗歌和戏剧,年轻时还有志于成为一个戏剧评论家。他特别善于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许多极具画面感的描述,来自他酷爱的哥特小说里描写的吸血鬼,比如资本从生下来“从头到脚都滴着鲜血”,这些比喻都让《资本论》生动而易于理解。

马克思当时给一位读者的建议对我们如今阅读《资本论》颇有帮助:“跳过头四章复杂的经济学,直接看后面那部分。”先读那些充满戏剧效果的篇章,有助于把握全书的总体思想。如果只读一章,可以读第20章《原始积累》。马克思在这一章详细描述了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工业革命席卷德国,促进德国地主经济发展,也加剧了底层人民的赤贫,饥饿驱使贫民到森林里拾枯枝、采野果。普鲁士统治者为此出台更加严厉的法案,将这些行为升格为盗窃犯罪,予以刑事处罚,人民生活难以为继。目睹这一切的经历是马克思人生的转折点,让他从一个哲学学者转向一个政治经济思想家,由观察演绎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深刻思考。

马克思最喜爱的名言是:“质疑一切。”他从未停止求索、提问、质疑,喜爱与新事物交锋——这是他思想的灵魂。在读《资本论》时,我们也应该抱着他当年创作《资本论》时的心态,把它当作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对我来说,他只是我分析过程的起点,绝非终点。

“资本控制着财富的分配,也控制着人类未来的走向”

三联生活周刊:150年间,西方世界对《资本论》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默多克:《资本论》是一本人人都会引用但很少有人读过的名著。有无数著作通过简化其思想,让更多人得以真正了解这本重要的著作。“冷战”背景下,每提到马克思主义,人们都本能地想到苏联。“铁幕”隔绝下,《资本论》在西方也被称为“来自那一头的书”。西方学术体系里不教任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的内容,只有专门研究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学者才对马克思主义有些许了解。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马克思的思想终于从带有政治目的的解读及其历史包袱中解放出来,被应用于更广泛的社会分析中。

三联生活周刊:马克思主义以及《资本论》在我们的时代重要性何在?

默多克:马克思对当代社会分析仍起到关键作用。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资本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大企业的集中垄断,西方社会中的大众传媒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传媒产品对消费者及受众的思想和精神文化生活能够产生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更可以形成公众舆论,干预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过程。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少的企业巨头攫取了对大众传媒越来越多的实际控制权,如西方的迪士尼和中国的万达。传统媒体中这种聚集现象也已被新型数字传媒赶超,如脸书、谷歌、亚马逊和苹果、百度、腾讯,这些巨头已迅速控制了新生数字传播领域。我们曾经认为,互联网的产生打破了信息壁垒,让世界向更加多元而平等的方向发展。然而事实上,互联网却造成了资源进一步集中。这一效果看似意外,实际上正是马克思所预言的。

马克思从来没有详尽分析过消费对维系资本主义的作用,但在他零星的论述中,我们依然能够找到对理解过去20年间广告和消费体系迅速扩张有关的内容。资本的逻辑通过很多路径强化了我们与生产者间的不平等关系。当我们上网、看电视享受商家带来的节目时,我们其实并不是在娱乐,而是成为这个资本主义体系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劳动的过程。数字媒体在建构消费体系中,不断强调消费是个解放自我的过程,而弱化个人在社会团体中的身份认同。我们并没有认真思考:消费的过程究竟是解放的体验,还是不可逃避的被主宰的命运?资本运作下的数字媒体带给我们的生活看似美好和便捷,但这背后我们却损失了多元的声音和生活的更多可能。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到了资本对人的剥削,资本还通过哪些方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默多克:资本既是对人的剥削,也是对自然的剥削。工业革命开启了我们能源使用方面的转变,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二氧化碳累计排放的增加,造成地表和海洋温度急剧提升,对气候变化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与之类似的是现代农业,也是建立在破坏自然的基础上,其模式不可持续。被少数企业控制而又无处不在的现代传播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塑造了我们的消费习惯和对物质的需求。网络是我们消耗稀缺資源的帮凶,加剧了垃圾堆积和污染排放。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破坏了人与土地间的新陈代谢互动。我们践行着只取不予、不计后果的生活方式,完全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了一种极不稳定的关系,未来岌岌可危。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到的这些问题,能否通过资本带来的技术进步来解决呢?

默多克:可能解决,更可能恶化。在马克思为撰写《资本论》而准备的浩如烟海的手稿中,他探讨了机器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机器是通过劳动分工提高生产力的有效工具。马克思更是在他的笔记中谈道,随着工业的发展,财富创造愈发不依赖于劳动时间,而取决于科学技术的使用,随着生产方式的革新,劳动不再是生产的一部分,人的角色由劳动者转化为监督管理者,并拥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这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想法。

时至今日,云计算、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正在创造着一个庞大物联网。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机器在面部识别、医疗诊断、写作、围棋等很多方面的表现已比人类更加出色,马克思的预言变为现实。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到生产力解放的成果,更多缺乏复杂劳动技能的社会底层面临失业困境,生活无法自给。

资本控制着财富的分配,也控制着人类未来的走向。机器产生的财富如果可以共享,固然可以带来人类生产力的解放和每个人丰富的业余生活,但资本掌控着知识和机器带来的收益,把持着财富的分配。在一个生产力和财富充盈的时代,出现前所未有的贫困和不平等是道德上的溃败。

三联生活周刊:托马斯·皮克特的《21世纪资本论》是否解决了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默多克:《21世纪资本论》和《资本论》一样,是丰碑般的伟大著作。这本书详细搜集了所有可能的数据源,构建了关于平等社会如何被摧毁的强有力历史叙事。它是目前有关社会变迁的最详细的描述。然而关于不平等的解决方案,皮克特和所有人一样不知所措——过去的手段都不能算完全成功。在这一问题上,必须引入公开辩论,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时刻问自己,“谁是我的陌生人?”

三联生活周刊:面对资本对我们愈发无孔不入的控制,你对世界的未来持乐观还是悲观态度?

默多克:我想引用意大利著名共产主义者安东尼奥·葛兰西(Antinio Gramsci)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智识上悲观,精神上乐观。全球对市场经济的浪漫追逐已近30年,我们已慢慢认识到其具有毁灭性的一面。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历史时刻,一个重要而危险的节点上。历史上,面对危机有两种出路: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我们当前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但我相信普通民众的力量。我相信,人们不只专注于个人主义,社会应该挖掘人性中更好的方面。

三联生活周刊:资本是否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资本主义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默多克:马克思在其论述中低估了资本的顽强生命力,也忽视了国家在一次次危机中反复拯救资本主义的努力。资本主义衰落的时间要比我们预想的晚得多。目前,我们面临责任不平等的问题。资本家实际上攫取了很多他们并没有付出报酬的社会资源。比如,国家通过公立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最终为这些私营企业服务,企业家实际变相攫取了国家的教育资源。通过避税,资本也逃避了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但推行措施敦促企业履行责任实际上非常困难,因为全球范围内,各国的认识并未统一,很多国家对资本和市场抱有浪漫的幻想。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社会责任逐渐被私人利益所取代。

尽管在国际和国家层面,改变难以迅速发生,但我们应该对自下而上的改革抱以期待,更多可能性蕴含在地方实践当中。在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这样的网络共享平台就是一例,人们花时间在这些平台上分享知识,让更多人受益;在很多社区,有草根合作社;社区车辆共享开始兴起。这些系统都创造了一种团结的力量。

描绘马克思在一场会议上发表讲话的画作

三联生活周刊:面对资本日益强大的力量,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默多克:每个人都是这个体系的一分子,都对其他人负有责任。有三种类型的社会关系,第一种通过现实接触形成,第二种通过社交网络连接,第三种是我们与陌生人的关系,第三种往往为我们所忽视。实际上,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对陌生人有着重大影响。例如,购买更新换代的时髦手机带给我们快感,但我们没有意识到,制造手机的原材料之一来自刚果,正是人们对矿产的争抢带来当地永无宁日的争端;与手机更新换代相伴的是大量金属、塑料垃圾的堆积,已经严重威胁到第三世界的生存环境。云储存技术虽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与传统储存技术相比,该技术耗费大量的水和能源。

然而,商业控制的社交媒體通过算法,根据我们的偏好生成内容,导致我们仅能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和观点,形成一个封闭的社群,限制了我们与世界的接触范围。而解决世界面临的复杂问题只有通过全球持有不同观点、代表不同利益的群体间互动与合作才有可能实现。

在当下,我们应该时刻问自己:谁是我的陌生人?我对陌生人负有哪些责任?

(朱可人,香港中文大学英语文学学士,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先后就职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和中国社科院蓝迪智库)

《资本论》

猜你喜欢

默多克资本论三联
默多克和杰莉·霍尔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新书披露默多克被邓文迪“情伤”近崩溃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
默多克口无遮拦惹火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