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滑雪少年:速度与激情

2017-06-01吴丽玮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海松雪场小满

吴丽玮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后,室内滑雪馆在北京刚刚开始流行,成为滑雪发烧友们的一个巨大福音。离北京仅有两三个小时车程的河北崇礼,也为有志于走专业道路的滑雪青少年提供了好的训练场所,滑雪少年的黄金时期开始到来了。

小满和他的教练

小满今年9岁,已经是一个非常壮实的小伙子。在刚刚过去的一个雪季里,他在崇礼参加一个高山回转邀请赛,获得了青少年组双板冠军,赢得北京一个室内滑雪馆价值一万多元的年卡。

室内滑雪馆在北京刚刚开始流行。机器猫为了让康夫学滑雪,在房间里变出一台像跑步机一样的滑雪机来,和现在室内滑雪馆的机器很像。长9米宽6米的传送带倾斜到一定角度,转速越快,纤维表面的软硬度和光滑程度就越逼近于真实雪道,原来那些在雪上不太容易暴露的技术漏洞,在这块模拟的地面上反而会被放大,训练者逆着地面滚动的方向,可以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细抠动作。

室内滑雪机的流行,让酷爱滑雪的小满在夏天也能体验雪道上的速度之感

室内滑雪场地是发烧友们的一个福音。小满的教练杨晶鑫以前是专业滑雪运动员,回想起他以前在哈尔滨体育学院上学的日子,夏天也只能进行一些协调、灵敏、力量、耐力和腰腹小肌肉群的技能训练,所有的劲都得憋到冬天,四个月的滑雪时间,至少要全天练习100天,浪费一天都觉得心疼。有了滑雪机,小满夏天可以保持每周2~3次的练习频率,平时下午放学以后两个小时和周末抽出的四个小时全都贡献在滑雪馆里。

在小满的爸妈眼里,杨教练“句句干货,教得扎实”,和其他教孩子的教练相比,他更为严格。训练前杨教练还抱着小满掂分量,开始练习时就变得很严肃。他猫着腰站在倾斜的机器下面,一边往上扔旗门,一边观察小满转弯时的动作。“我不是来哄孩子玩的,不严提高不了技术。我见过很多小孩,一开始滑得就不对,不从头改过来,以后肯定滑不好。”

杨晶鑫说,小满是他特别喜欢的一个学生,身体条件不错。“高山滑雪的四个项目——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和小回转,都对力量和耐力要求不高,但很看重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小满的平衡能力就非常好。”小满在同年龄组里滑得最好,下的功夫也最多,这让杨晶鑫很满意。“从简单的滑行,到犁式转弯,再到半犁式转弯,再到最高级平行转弯,大众滑雪是学会了一个动作就开始练下一个动作,从犁式到半犁式可能只需要一星期,但专业运动员是要练两个雪季的,至少要滑100天,积累一定量才能掌握核心的技术。”在国家队时,杨晶鑫曾经去过日韩等国比赛训练,感受到了中国在滑雪项目上的巨大差距,也吸收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高山滑雪、越野、空中技巧和跳台滑雪是中国开展最早的项目,其他项目都开展得很晚,有些奥运会项目到现在也没有成立国家队,跟美国相比,我们现在落后差不多50年,在亚洲跟日本、韩国也差距不小。比如中国的传统观念是认为滑得越流畅越好,其实国外先进的滑法是更强调转弯之间的‘引申,在一瞬间完成旋转、下压等几个关键的技术,必须要靠大量的练习才能吸收理解。”

5月的北京,傍晚仍觉凉爽惬意,小满练了一个小时,跑到楼下跟着在馆里工作的叔叔阿姨一起吃烧烤,很自觉地不吃辣,少吃主食,多吃蔬菜。“他自己就很注意,要控制体重。”妈妈郭颖说,“小满从小就比别的孩子魁梧,两条腿很粗,很有力量,在幼儿园时候学轮滑就学得不错,后来滑雪也学得挺快。”

2012年2月,小满刚满3岁,爸爸妈妈带他去“鸟巢”的“冰雪嘉年”华玩。小满迷上了长长的雪滑梯,爸爸庄海松问他:“要不干脆直接滑雪吧?比滑梯长,还比滑梯快!”于是小滿就蹬上了雪板,第一次站在雪道上。庄海松给我们看当时拍的视频,一个穿着绿色恐龙羽绒服的小不点儿从一个极缓的坡上稳稳地滑了下来,双臂舒展,手中松弛地握着雪杖,而周围的大人们都有点紧张地迈不开步子。“首滑不光一跤没摔,还挺有模有样的,我觉得这小子没准真行。”于是庄海松就有了带孩子正儿八经去滑雪的念头。

当时全家人都没接触过滑雪。郭颖在网上搜北京的雪场,幸运地发现在他们西四环的家往西13公里就有一个万隆八易滑雪场。第二个周末全家人就去了。雪圈管从坡道上直直地滑下来叫“推坡”,刚接触滑雪时,小满对推坡乐此不疲,不愿意再学新的技术。“对当时的小满来说,雪场无非就是一个大大的滑梯而已。当时周围滑雪的孩子很少,会滑的就更少了,在没有挑战的时候,孩子根本没有动力去学习进步。”庄海松说,他最开始的训练计划是教练指导两小时,小满用一天时间消化吸收,之后再让教练指导,小满再接着练习。但很快就发现,3岁的小满压根儿不想找教练,总以“爸爸,我忘了”为理由,继续乐此不疲地推坡。

本是激发孩子兴趣的目的,结果先培养出了爸爸。最开始爸爸只是穿着鞋在雪道旁边保护,但小满推坡越来越溜,头也不回地就滑下去了,爸爸“拖着200多斤的体重在后面跑,气喘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庄海松于是决定自己也要学会滑雪。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他单独去了雪场10次,练了50个小时。“从网上看来的,50个小时是基本的入门时长。”同时,庄海松还反复学习了中央电视台的双板滑雪教学视频,理论指导实践,进步飞快。当小满看到爸爸沿着大S路线从他身边飞快滑过时,终于决定也要学习如何转弯了。

小满遇到的第一个好教练是70多岁的韩延珊老爷子。郭颖回忆说,当时初到雪场,只是随意地去找教练。曾经遇到一个女教练,很有亲和力,小满比较愿意跟着滑,一共练了三四次,每次一小时,但家长觉得是哄孩子开心,小满技术上进步不大。无意之中发现了正在教学的韩教练,“嗓门很大,吹一个哨,带着两个孩子在那训练”。爸爸妈妈觉得这个教练不错,一问小满,他也满心喜欢。“孩子们都喜欢韩老爷子,他兜里总装着吃的,有时候还自己掏钱给孩子们买肠吃。”郭颖说。

韩延珊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专业滑雪运动员。他告诉本刊记者,长春当时有一个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北山滑雪场,“竹子做的雪板往脚底下一踩”,他5岁时就跑到滑雪场玩。1953年,吉林成立了半专业队,觉得他滑得不错,发了套雪服给他。1956年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滑雪学校,包括他在内的20多个小学生被录取,第二年他就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滑雪比赛的儿童组比赛,之后一直在吉林省队训练。1976年第三届冬运会之后,韩延珊退役当了队里的教练。2000年退休之后,他辗转到全国各地的大众滑雪场当教练,后来在北京稳定下来,既教孩子,也教大人。

在北京市内滑雪场常常能遇到处于启蒙阶段的小朋友。虽然孩子年龄小,听不懂话,但韩延珊并不认为教练光是陪玩就够了。两三岁刚开始练滑雪的小朋友,如果掌握不好平衡,韩教练就从身后架着他们滑,“两腿分开,摆成内八字形,等能自己滑了再松手”。接着是滑最缓的坡道,韩教练站在雪道的正前方,“让他们滑10米,吹哨停。再滑,再停”。专业队教练出身,更看重基本功的打磨。“最基础的技术有两条,一个是脚踩雪板的重心位置,一个是脚下的压力,小朋友听不懂没关系,我跟他们说,‘膝盖往前跪‘腿、脚脖子、膝盖使劲压雪板,准能听懂。”

在崇礼滑一个冬天

小满跟着韩教练练了整个雪季。那一年,郭颖在户外活动网站“绿野”上得知北京的渔阳滑雪场有滑雪比赛,带着小满去参加。那场比赛为了降低少儿组的难度,不比速度,不让试滑,只比哪个家长猜时猜得准,庄海松蒙了一个小满滑下来的时间,小满因此获得了第三名。“比赛本身非常业余,但是那场比赛我们见到几个滑得特别好的孩子,小满这下有了动力,也要好好滑了。”庄海松说,北京雪季结束得早,他們赶在张家口雪季的尾声,第一次去了崇礼滑雪,到了那才知道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小满。

崇礼是北京滑雪爱好者的圣地,开车只要两三个小时就能到达,在最近几年迅速火了起来。2013年春天,小满一家第一次去了崇礼。郭颖说,那时北京还很少有人去崇礼滑雪,临行前他们想在网上查攻略,居然一篇都没有。2015年7月底,北京、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国人对雪上项目的热情迅速被点燃了。2015年冬天,周末去崇礼方向的北京车就开始在高速出口排队,成百上千的北京人开始跑到崇礼去滑雪。

小满第一次去了崇礼之后,就决定不再回北京滑雪了。韩延珊守护了一批又一批初学滑雪的小朋友,接着就目送他们去了崇礼更加优质的雪场里遨游。

小满家每次去崇礼都要过夜,小满上学期间,逢周五晚上赶到崇礼,周日晚上再赶回北京,滑两天。到了寒假,全家人恨不能天天扎在雪场里,前两年春节的时候还要回来和老人一起过年,今年连春节都舍不得过了,“别说过年了,每天中午我们都舍不得浪费时间去吃饭,都是买雪场上纸袋装的包子,趁坐缆车的时间赶紧吃掉”。郭颖说,家里还有两条体形硕大的边境牧羊犬,每次滑雪都带着一起去。“一开始是白天锁在房间里,但张家口冬天地暖特别热,后来就装在笼子里带到雪场,我们滑雪的时候关着它们,滑下来就放它们出来在雪地上跑一会儿。”即便每个雪季全家都至少要在崇礼滑雪五六十天,但寒假结束临走的时候,全家还是觉得恋恋不舍,没滑够。

庄海松和郭颖把所有可以请的假都攒着和小满一起在崇礼过冬,在他们看来这完全不是为了孩子做出的牺牲。“有人说滑雪是‘白色鸦片,确实让人无法自拔。”郭颖记得第一次去崇礼滑雪时,全家人按照地图上的线路去征服每一条雪道时的激情万丈,“每个雪场都给每一条雪道起了名字,很多雪道都没什么人,从一个很高很长的雪道滑下去特别爽。记得云顶滑雪场有条雪道叫‘蒲公英,在地图上标着难度很低,但是滑下很长一段缓坡之后,突然变得特别陡。没办法,那次我们只能叫了救援。”

庄海松和郭颖都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人青梅竹马,他们的父亲是大学同班同学。小满今年上三年级,作业还不算多,放学之后在托管班里就能做完,接着爸爸妈妈就要接他去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周一晚上练滑雪,周二晚上学奥数,周三晚上打羽毛球,周四晚上学英语,周五晚上先参加乐高机器人活动,接着再去打架子鼓,周六上午睡个懒觉,把作业写完,下午打鼓,周日又是四个小时的滑雪,晚上再去打羽毛球,时间排得满满当当。

小满一家每年都要在张家口崇礼滑雪场滑满整个寒假,不光孩子,父母也享受着滑雪带来的无限乐趣

我们看小满训练那天,练完,吃烧烤,又帮着工作人员往二楼搬蹦床的器材,觉得时间已经不早了,本打算改日再和他爸妈聊,但他们很轻松地说:聊完得了。于是我们夜里11点才弄完离开。路上小满在妈妈怀里睡着了,第二天早晨6点半他就要起床,这搞得我很内疚。“他经常在路上睡着,我们已经习惯了。小的时候爸爸还能把他抱上楼,现在只能我们俩架着他上去。”郭颖说,两口子跟着儿子也几乎天天晚上很晚才进家门,但除了奥数和英语来自妈妈一点点的育儿焦虑,其余的活动全都是小满自己来决定的。“滑雪还好,离家不算远,最纠结的是架子鼓。当时是小满一个滑雪的好朋友在练,小满也去试了一次,特别喜欢,一定要报。我们征求过他很多次意见,我们家在西四环外,我在北四环上班,下班以后我要回家接他,再奔向东三环打鼓,太折腾了,但是他很坚持要学,暑假为了参加架子鼓集训,原本计划好的旅行也取消了。他最重要的两个课外活动都是他最大的兴趣。”

从小一直读名校的郭颖比较在乎成绩,不知道读了高年级之后还能不能沉住气让小满继续这么玩,庄海松则心态轻松很多:“看学习好不好,不光看分数能考多高。”庄海松说,自己直到初中才开窍,终于考上了太原市著名的高中,在此之前,父母从没有给他压力。“我爸爸对我有种信任,我也会对小满有这种信任。虽然说上辅导班提前学东西可以让成绩变好,但那只是‘虚假繁荣,在这中间少了一段逻辑训练。虽然说小满现在的阅读量远远没有我小时候那么大,但他滑雪、敲架子鼓都非常认真,这在同龄人中间是难能可贵的。”

俱乐部少年

2015年元旦,小满赢得了一场6~9岁组比赛冠军。夺冠之后一个叔叔滑过来说:“你滑得真好,来参加我们的俱乐部吧。”说话的这人叫倪守军,两个月前他刚刚成立了“1031俱乐部”,正在通过各种比赛招兵买马。本来庄海松就很爱热闹,他把自己滑雪的爱好传染给了好多朋友,周末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去玩,现在非常乐意加入这个新组织,并且很快成为俱乐部骨干,帮着一起组织活动。

倪守军是这群人雪龄最长的发烧友之一。他向本刊回忆说,大约10年前,张家口政府常来北京做城市推广。“他们发了很多免费的滑雪券,邀请北京人去张家口滑雪。”他的儿子乐乐4岁时,开始跟着爸爸一起滑雪,最开始也是在北京的万隆八易滑雪场,也是找到了场上最有感染力的韩延珊教练,上小学之后又跟着爸爸到了崇礼滑雪。倪守军说,成立1031俱乐部的初衷是为了能让儿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更好地训练,“他们可以相互照应,一起训练能够相互促进,还能增加乐趣”。现在俱乐部服务的中心更加偏向小孩子。“孩子们学得太快了,能明显地看出成效来。上个雪季,万隆滑雪场请来了国家队的徐哲珠教練带了两期冬令营,我们请他吃饭的时候他坦诚地说,教孩子他很愿意,如果是教大人,他肯定不来。”

每次比赛,少儿组各个级别的冠军几乎都会被1031俱乐部的孩子们囊括。当这里聚集了最优秀的一群少年选手后,各种资源也开始向他们靠拢。杨晶鑫和孙玲玲是万隆滑雪场仅有的两名VIP教练,两人原来都是国家队运动员,到万隆工作后,只带级别最高的客人训练。

第一年带孩子们训练的是女教练孙玲玲。女教练面对孩子有很多办法,用培养专业运动员的方式带着孩子们训练,从运动前的拉伸开始,尽量让孩子们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第二年孙教练怀孕了,改成了杨晶鑫教练。杨晶鑫和周围的同学都没有滑过雪,他因为百米跑得快,被教练看中,自己觉得这项目好玩,从此走上了职业之路。当时教练选了50个学生,男孩占到了三分之二。这批孩子仅仅练了三年,就几乎包揽了全国16岁以下组别的所有冠军。“当时把所有人都镇住了。我们的成绩100%取决于我们的启蒙教练。”杨晶鑫说,他们的启蒙教练得过很多届全国冠军。“我们教练最厉害的一点是,当你练一个技术遇到瓶颈的时候,他不是让你继续练这个动作,而是转而去练更高级的动作。比如半犁式滑雪收腿怎么都收不平行,这个动作就先不练了,开始练半脚承重犁式滑行,当把这个更高级的动作练好时,重心变得更稳了,回头再练半犁式就变得很容易。”杨晶鑫练了一年之后,就跨年龄组取得了全国成人组第九的好成绩,除了因为心理状态好,“最关键的是我怕我的教练啊。他在我心中树立了绝对的权威,当比赛前非常紧张的时候,就会百分百听从他的指导”。

上图:小满现在的教练杨晶鑫。他曾是国家队运动员,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下图:小满的启蒙教练韩延珊(右)已经70多岁了,对待孩子很有一套办法,是雪场上的孩子王

北京人对滑雪迅速高涨的热情,推动着崇礼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崇礼最大的万隆滑雪场开业以后,无论是雪场面积还是服务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庄海松算了一下,一个雪季全家人在雪场吃饭要花两万块钱。另一个开销的大头是小满的装备,小满每年要换至少两套装备,因为长得太快了,换鞋就要连着雪板一起换,滑雪服也换得频繁,各种都要最专业的装备。

在运动中,小满表现得很有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一种自信。”郭颖说,她曾经带着小满去参加羽毛球比赛,一个小女孩刚进场就吸引了她的注意力。“那个女孩长得不高,也不漂亮,但拿着球拍走进来就自带气场,我猜她一定是冠军,结果她真的实力超群。小满一站上雪道准备出发时,也和别人不一样,眼神、走路的姿势都让人感觉他挺厉害的。这是运动带给孩子的自信。”

猜你喜欢

海松雪场小满
松鹤延年
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小满
冰雪经济
互动-共生:雪场发展与城市文化
高山滑雪场游客安全救护模式研究
——以张家口崇礼区为例
松香基环氧树脂/马来海松酸酐固化反应动力学与热稳定性研究
为啥呀?
红军史上最年轻的军级干部陈海松